《执意推进排污入海 日本准备砸重金宣传消除形象受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30
  • 为消除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可能导致的海边休闲活动形象受损,日本政府开始对福岛县海水浴场的设施改造和旅游宣传等进行支援,将在该县推进感受大海魅力的住宿型旅行“蓝色旅游”以吸引游客。据报道,日本政府今年4月决定,从2023年春季前后开始把核污水排放入海。复兴厅以水产业为主将全力采取措施挽回形象受损。

    据观光厅称,设想改造老化的“海之家”的淋浴和更衣室、向国内外宣传大海的魅力、推出海边瑜伽等体验策划;还将修建前往海水浴场的斜坡等推进无障碍化,促进取得海滩的国际环境认证“蓝旗”。

    为对致力于此类项目的福岛县内市町村和观光协会进行财政支援,已在下年度预算申请中列入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92万元)。

    据该县透露,东日本大地震前县内18处海水浴场受海啸和核事故影响曾一度全部关闭。据悉之后逐渐重启,到2019年开放了7处,但2020年起,新冠疫情导致多处没有开放海水浴场。

    据此前报道,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核污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放入海,排放时间预计将持续20年至30年,但此决定遭到福岛县居民、日本全国渔业工会联合会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

    韩国外交部官员日前表示,日方在未与周边国家充分协商的情况下,做出核污水排海决定,该决定将对韩国国民的健康、安全及海洋环境产生影响。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2139.html
相关报告
  • 《日本强推“排污入海”做法极不负责》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27
    • 当地时间7月22日,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正式批准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排污入海”计划,预计于明年春季正式开始排放。“排污入海”计划在2021年4月份一经公布,就遭到国际社会、周边国家和国内民众的强烈谴责。然而,日本政府仍一意孤行,置世界人民利益和国际海洋安全于不顾,强推“排污入海”,这种做法极不负责。 此次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通过“排污入海”计划不过是“走过场”。早在去年12月份,东京电力公司就已向原子能规制委员会递交了“排污入海”计划,即用大量海水稀释核废水,使其中的放射性物质氚的浓度低于国家标准的1/40,再通过新建海底隧道,在近海约1公里处排放,整个排放过程预计将持续20年至30年。今年4月份,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就已经原则同意了东京电力公司的计划,并于5月份正式出具了合格的审查结果,此后按规定向公众广泛征集意见。虽然收到了1200多条意见,但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却判断这不足以左右此前的研判结论,认为东电的计划已经满足了采取排放措施的要求,并正式批准。 日本政府“明修栈道”,东电早已“暗度陈仓”。自今年4月25日开始,东电便启动了放水口铺设和挖掘工程,并赶在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正式批准计划之前的7月17日完成了部分作业,钢筋混凝土材质的排水口也已经制作完成,颇有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意味。虽然东电称此为可随时修复的“环境作业”,无需特意报批,但这种先斩后奏式的赶工和意料之中的批准,表明日本政府、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和东电公司之间或许早已达成了某种默契,也显示了日本政府希望尽快推进“排污入海”工程的焦急心态。 核污染水的确已经成为日本政府的“心病”。据日本媒体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每天释放核污染水量约130吨,截至7月14日,储存在水箱中的处理水约为130万吨,已经超过了1000个储罐容量的96%,预计到明年夏秋季将彻底饱和,东电公司已无意继续增设储水罐,认为这将挤压区内用地空间,阻碍废炉正常作业。加之今年日本自然灾害频发,3月份的福岛地震导致核电站内80余个储水罐倾倒甚至侧翻,这进一步坚定了日本政府加紧处理核污染水的决心。事实上,处理核污染水并非只有“排污入海”一个选择,日本政府曾提出5种方案,分别是“排污入海”、蒸发后排入大气、沿地下管道排入深处、电解处理以及固态化深埋。据估算,“排污入海”在其中成本最低,实施最便捷,而被认为是最环保的固态化深埋方案成本是其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耗费的工程量也更庞大。然而,只是为了自己省钱省力,就理直气壮地乱排乱放,这与日本一直希望构建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完全不符。 毫无疑问,日本一意孤行“排污入海”,是对国际社会、周边国家地区和本国国民的极度不尊重。 首先,日本“排污入海”的方案尚未获得国际原子能机构最终认可。虽然今年2月份以来,日本政府极力促成国际原子能机构赴实地考察为其背书,但从目前进展看,国际原子能机构尚未针对有关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安全性作出明确判断,而是将在今年下半年对最新实施计划进行再度评估,在最终排放前公布结论和报告。显然,当前日本已经不再顾忌“排污入海”是否正当,而是试图用强推的方式架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意见,利用国际组织决议不具强制性的特点突破现有国际规则。 其次,对于周边国家的意见,日本更是置若罔闻,不仅中俄两国向日方提交的联合技术问题单未得到任何反馈,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和外长会议就此问题表达的严重关切也未获回应,在各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对其提出提供科学数据、理论依据等要求后,日本政府竟计划9月份起在核污染水里养比目鱼和鲍鱼以“自证清白”。在关键问题上畏畏缩缩、装聋作哑,甚至用“伪科学”代替科学,其心虚可见一斑。 此外,沸腾的国内民意是日本政府的棘手难题。据日媒报道,今年3月份,福岛县、宫城县多个民间组织共18万人联名向东电公司和经济产业省上书反对“排污入海”,以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为代表的渔业从业人员群体担心“排污入海”对日本渔业的声誉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从其公布计划伊始便坚决反对,部分当地民众已对屡屡出事的东电公司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这种危机有转嫁至政府的趋势。如想得偿所愿,日本政府下一步还要做好核污染水排放设施所在地大熊、双叶两町的工作,并如其此前承诺的那样“获得渔业相关人员的理解和认可”。 日本国内有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制度,街道以干净整洁著称,民众乱丢垃圾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然而在处理核污染水时,日本政府却大行“双标”之道,掩耳盗铃,欲把太平洋当成“下水道”排之而后快,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日本的国际形象,也将给世界环境、周边国家地区和本国国民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希望日本政府能够早日回到理性、科学的轨道上,尽快停止这场一意孤行的闹剧。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益彤)
  • 《韩国民众举行抗议活动谴责日本排污入海!》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28
    • 当地时间26日,一些韩国民众来到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举行抗议集会,谴责日本核监管机构批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计划,要求日本政府撤回相关决定。 当天,抗议者手持标语,高喊口号,强烈谴责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他们表示,海洋属人类共有,并不是日本自己的。日本决定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危害全人类的健康,必须加以阻止。 抗议者表示,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都会遭到破坏,(核污染水排海)的决定是一项重大犯罪,可能会夺走人类的未来。 抗议者还表示,韩国政府须拿出更强硬的态度,坚决阻止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 据新华网报道,受2011年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事故发生后,东京电力公司持续向1至3号机组安全壳内注水以冷却堆芯并回收污水,截止2021年3月,已储存了125万吨核污水,且每天新增140吨。东京电力公司称到2022年秋现有储水罐将全部装满,且无更多空地用于大量建设储水罐。 2021年1月8日拍摄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和核污水储水罐。图源:新华社/共同社 新华社消息,日本核监管机构原子能规制委员会7月22日召开会议,正式认可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海计划。按此计划,如果再获得地方政府同意,东京电力公司将于明年春天开始排放核污水。 尽管日本渔业团体等强烈反对这一处理方案,中韩等邻国也强烈反对和质疑,日本政府依然无视反对声音,计划于2023年春开始长期向太平洋排放所谓“放射性物质达标”的核污水。今年4月底,东京电力公司开始核污水排放海底隧道排水口的施工,目标是2023年4月完成相关工程。 据央视财经,为了安抚国际社会,日方极力宣扬排放的所谓安全性,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称,使用名为多核素去除设备的过滤设备,可以过滤掉62种放射性物质,而氚则难以从水中清除。公开资料显示,如果人类持续暴露在氚辐射下,可能会导致细胞死亡和DNA损伤。况且,多核素去除设备的实际效果并不像宣称的那么理想。截至2020年3月,经过这种设备处理过的核污染水中约70%超过排放标准。 核污染水一旦排入大海,不仅会污染福岛附近海域,也会影响到邻国海域,甚至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会扩散到太平洋的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到全球海域,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面,对人类社会和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的潜在威胁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