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评议的复兴:对变革的迫切呼吁》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 刘远颖
  • 发布时间:2024-01-11
  •   同行评议可以追溯到17世纪早期的科学院和学会,在那里,学者们聚在一起评估彼此的工作。Scholarly Review, Old and New这篇论文表明,某种形式的同行评议甚至更早就存在了。然而,我们今天所知的“同行评议”一词及其评审过程的发展晚得多,直到20世纪末才被视为科学的核心部分。

      学术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论文总数呈指数级增长。是否有足够的审稿人来满足这一需求?同行评议过程是否足够有效,足以处理发表的大量论文?

      国际研究合作也在稳步增加,2015年至2019年间从22%增长到24%,跨学科合作也在增加。同行评议员是否善于把握评审此类研究所涉及的文化微妙之处?此外,他们是否具备评估跨学科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

      像eLife和F1000这样的平台的出现,更不用说预印本了,引发了关于同行评议基本性质的讨论。一些人对研究的完整性表示担忧,而另一些人则对加快出版进程表示赞赏。

      因此,对于同行评议为出版过程增加的价值,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有人认为同行评议是失败的,尤其是在做它应该做的事情时,即保持研究的质量和完整性;另一方面,也有证据表明同行评议不仅有助于提高稿件的质量,而且有助于选择高引用的论文。

      批评者

      “如果同行评议是一种药物,它就永远不会被允许上市,”《美国医学会杂志》副主编、1989年以来举行的国际同行评议大会的关键人物Drummond Rennie说。据他所言,同行评议将无法确保进入市场,因为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其好处,也没有大量证据表明其缺点。

      除此之外,Adam Mastroianni在他的文章The Rise and Fall of Peer Review中质疑,为什么审稿人经常忽视根本错误和公然的欺诈行为。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可能从未查看过支撑他们评估的论文的数据,而这正是错误和欺诈行为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事实上,在他看来,同行评议制度的引入可能无意中鼓励了有问题的研究实践。在研究环境中,当你努力发表一项研究,而审稿人要求修改或额外调查时,这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对研究的调整,例如数据处理、遗漏不利的发现,或对各种方面或条件进行广泛的探索,直到达到预期的结果,通常是以忽视不太有利的结果为代价的。

      特伦托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法Fabio Casati拥有20项专利,是一种“流动期刊”的创始人,该期刊取消了出版前的同行评议,他对同行评议过程的这些观点表示赞同,他也认为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传统同行评议系统的缺陷。根据Casati的说法,许多论文得到了同行评议的好评,但最终对各自领域的影响有限。相反,许多评级一般的论文都能产生重大影响。

      除此之外,同行评议还因评审和发表论文所需的时间而受到批评,有时甚至超过一年。所涉及的成本也非常高。很难获得同行评议实际成本的数据,主要是因为审稿人经常无偿工作。然而,机会成本很高,即花在审查上的大量时间本可以更有效地用于进行原始研究等活动。

      此外,同行评议意见并不总是一致的。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同行评议是对他人作品进行评论的一个高度客观的过程,但它最终取决于评审者的主观观点,而主观观点很少能达到完全一致。正如人们在评价或评论一部电影时可能有不同的意见,一个人喜欢它,另一个人不喜欢它一样,同行评议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不同。这些反馈中的不一致往往会让作者感到困惑。

      同行评议也容易受到地位偏见的影响,与不太知名的作者相比,知名作者的作品得到了更多的认可,无论他们对研究的实际贡献如何。既然我们在讨论偏见,我们就不应该忽视非英语母语者的经历,因为他们努力在自己选择的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批评者还指责同行评议员根据作者的姓名或单位对论文质量进行假设。

      最后,有一种观点认为,同行评议不鼓励公布负面结果。然而,如果研究问题是有效的,并且答案是存在的,那么研究结果的重要性不应取决于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同行评议程序已经过时了吗?

      因此,鉴于所有这些批评,让我们来解决“同行评议过程已经过时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考虑到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保持研究的质量和完整性,同行评议是不可能过时的。

      同行评议的重要性在于它作为知识传播的质量控制机制的作用。它就像一个滤茶器。想象一下,有一杯茶没有喝过。在一个信息匮乏且往往不可靠的时代,同行评议成为确保科学发现准确性和可信度的一种手段。就像滤茶器一样,它过滤掉错误、偏见和未经证实的说法,给你留下一篇可以易于被阅读的论文。然而,正如滤茶器可能无法捕捉到你杯子里的每一片落叶一样,同行评议也可能无法识别出研究论文中的每一个小错误或潜在缺陷。尽管如此,它大大降低了遇到充满不准确或道德问题的论文的可能性。

      虽然所使用的工具或方法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但同行评议的基本目标或目的保持不变。是的,随着技术进步、社会期望的变化以及研究实践适应新挑战,学术格局将进一步发展。因此,同行评议过程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这种演变需要适应、创新和从经验中学习的承诺。通过拥抱变革,我们可以确保同行评议在未来几代人的学术和科学事业中仍然是一个强大和值得信赖的支柱。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它都需要继续为保持研究质量和完整性的目的服务。这种同行评议的转变需要刻意为之,这样影响才会很大。

      同行评议的复兴——我们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为了使同行评议更加透明,我们正在做很多工作。但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包容性、多样性和协作性的过程。

      重新设想的同行评议过程

      理想状态是每个研究人员都有平等的机会进行同行评议。我们会看到全球每个国家的同行评议人数都一样多。也许人工智能审查匹配系统可以实现这一点?

      此外,西方国家的研究人员发现自己作为研究论文的审稿人的需求异常多。IOP出版公司对全球12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即使是西方国家经验最丰富的评论家也会因为大量的审查请求而感到疲劳。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德国、美国和英国有40%的审稿人认为他们被评审邀请淹没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12%的中国审稿人表示对评审请求感到不知所措,而28%的印度审稿人表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同行评议活动。这些统计数据反映出审稿人选择缺乏多样性。我们如何努力实现期刊编辑委员会采用全球和性别包容性方法的未来?

      这不仅会提供平等的机会,还会允许不同的视角,将有助于提高论文质量。

      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了解学术界如何打破传统的专业知识概念。目标是促进地理和性别包容性,从而扩大人才库,使个人能够参与科学领域的审查并做出贡献。

      人类专业知识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如何使同行评议过程更加高效?我设想未来人工智能不是一种威胁或担忧,而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

      出版后的同行评议呢?它会取代传统形式的同行评议吗?Is expert peer review obsolete? A model suggests that post-publication reader review may exceed the accuracy of traditional peer review一文作者提出,如果出版后有足够多的读者提供反馈,评论的准确性可能会超过传统的同行评论。对于这些模式来说,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如何确保审查真正进行,而不是让志愿服务和机会来完成。

      最后,作者和审稿人如何团结一致,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工作,而不是站在对立的一边?审稿人如何在评审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持续的讨论和对话?作者和审稿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协调他们的努力,以使论文得到完善?

      这种同行评议的复兴不仅是一个目标,也是一次不断改进的旅程。随着这个过程的发展,将会有很多失败的实验。但每一次实验都将使我们离使过程更加稳健、高效、多样化和协作的目标更近一步。

相关报告
  • 《200+ 科学家呼吁加速海洋碳去除研究》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彭皓
    • 发布时间:2023-10-12
    •     今天,200多名国际知名科学家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赞同优先考虑和加速海洋二氧化碳去除研究和开发的必要性。这封信强调了评估海洋在二氧化碳清除方面的潜在作用的必要性,并强调了更好地了解风险和收益的紧迫性。     这封公开信由海洋学、环境科学和气候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签署,强调了加快海洋二氧化碳去除(OCDR)研究和开发的关键必要性。海洋二氧化碳去除是指有意增强或扩展生物或化学过程以将二氧化碳封存到海洋中。“IPCC已经明确表示,本世纪需要大规模去除二氧化碳,以阻止气温上升。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对所有二氧化碳去除途径(包括海洋)的负责任研究,开发和测试,以确定哪些方法最终可能是安全,公平和可行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所长兼主任Peter de Menocal说。     公开信的签署者表示致力于推进研究,促进创新,并倡导允许负责任的研究和测试的政策框架。他们强调迫切需要采取变革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并确保子孙后代有一个可行的未来。这封信还强调了减少排放的首要重要性,碳去除协同工作,以帮助实现1.5摄氏度的目标。
  • 《全球能源转型中对核能的迫切需求:能源与环境》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20-09-29
    • IEA的《2020年能源技术展望》(Energy Technology Perspectives 2020)分析了800多种不同的技术选择,以评估在确保能源体系弹性和安全的同时,如何才能在2070年前实现零排放。   “尽管COVID-19危机造成了困难,但最近的一些事态发展使我们有理由越来越乐观地认为,世界有能力加速清洁能源转型,并实现其能源和气候目标。不过,主要问题仍然存在。国际能源署的这份新报告不仅显示了挑战的规模,而且为克服它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指导,”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Fatih Birol在今天宣布报告发布时表示。   报告称,随着全球碳排放达到令人难以接受的高水平,需要对能源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实现全球共同气候目标所呼吁的排放量快速而持久的下降。报告发现,仅仅是电力部门向清洁能源转型,也只能让世界实现净零排放的三分之一。报告说,要完成这一过程,就需要更多地关注交通、工业和建筑行业,这些行业目前约占能源系统二氧化碳排放的55%。   报告称,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全球能源体系的碳足迹在历史上“一波三折”地减少。例如,核反应堆的建设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激增,但此后放缓。   报告称,如今,更多地使用清洁电力是脱碳的核心。根据国际能源署的可持续发展设想,电力在最终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五分之一上升到2070年的近50%,为累计二氧化碳减排贡献了近五分之一。30000 TWh电力需求扩大,这意味着每年2070看到电力需求相当于墨西哥和英国的当前年度需求被添加到世界电力系统相结合,推动更多的使用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   核能的价值   明天解决高层小组建设更强大和更清洁的核能在世界核协会的战略eForum 2020昨天,Varro说,冠状病毒大流行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冲击”,由于对流动性的限制和限制经济活动,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由于严重的经济衰退和社会限制,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减少,减少了约26亿吨。   “但这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事情,”他说。“减排取得了不可接受的社会和经济成本和我们的分析还表明,除非政府接受挑战,把清洁能源的核心经济复苏的努力,如果世界经济复苏没有重大的结构性变化,那么它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反弹,很可能超过2019年历史的高峰。”   仍然气候变化是“完全没有”,他说,国际能源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的场景——巴黎的数学表示协议表明,到2025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现在要低,继续降低全球经济在不关闭。   瓦罗表示,电力部门是这一转型的“核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部门,但它也是一个拥有大量可扩展的低碳替代品的部门。他表示,通过电动汽车或热泵供暖实现的经济电气化,可以成为其他行业去碳化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   “因此,公平地说,电力是对抗气候变化的决定性战场,”他说。   他指出,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低碳发电的年平均增长率与日本的电力消耗大致相当,而世界每年需要达到日本电力系统完全依靠清洁能源的水平。 “是绝对清楚,风能和太阳能将发挥重要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讨论的主要作用和核能的未来应该承认的技术革命展开在风能和太阳能技术和独特的,他们很可能扮演的角色,”他说。“在国际能源署,我们认为,保持包括核能在内的多样化低碳技术组合具有明显的价值,而这绝不是与风能和太阳能相对抗的。事实上,我们非常认为核能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非常有用的补充,这个电力系统拥有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虽然我们需要大力发展低碳发电,但就核电而言,不能排除现有低碳发电出现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他指出,由于冠状病毒危机的影响,批发电力和天然气市场已经达到创纪录的低点,这对任何设施都构成了“重大挑战”,包括从批发市场获得收入的核电站。   他说:“很多时候,这些批发市场的设计没有为核电站等设施的电力安全贡献提供公平的报酬,而且很多时候,各国没有制定能够反映核能低碳价值的碳价格。”   他表示,国际能源署估计,今年由于核电站“在其最佳技术寿命结束前”过早退役,全球新安装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的一半左右将被损失。   他说:“每生产2台风力发电机和2块太阳能电池板,都只是简单地用另一种低碳发电方式取代了一种低碳发电方式,而对脱碳没有任何帮助。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他说。“所以,我们已经建议各国政府,他们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对任何满足安全和运行规则的核电站应该延长,应该运行到最佳寿命。”   投资在核   他说,对新的核电能力进行投资的需求也很明显。   “事实上,从宏观经济的观点也许冠状病毒危机的最重要的影响是,而不是渐进的货币环境正常化利率逐步联盟,全球主要央行反应是大规模货币刺激导致零甚至是负利率。从核能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也许最重要的障碍是非常大的初始资本投资,这个障碍在零利率或负利率环境中更容易解决。   “这是一个政府可以利用的机会。公平地说,私营部门对第三代100亿美元、历时10年的建设项目的投资兴趣有限。那些实际上已经成为国有能源公司的保护,但是我们看到私人部门投资者兴趣风险资本和研发投资先进的核技术,但政府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促进基础科学,也在促进和帮助早期部署。”   他表示,国际能源机构的分析“清楚地表明”,核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使能源转型“更具成本效益和能源安全性”。他补充道:“然而,我们不应该盲目,我们应该认识到,无论是行业还是政府,都有一些重大挑战需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