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吗?还是在其他地方有更多的星球能够支持生命的存在?如果有,它们会是什么样子?为了回答这些基本问题,科学家们正在太空中寻找系外行星:即围绕太阳系外其他恒星运行的遥远星球。
迄今为止,已知的系外行星有4000多颗,其中大多数围绕着像我们的太阳这样的单星运行。现在,德国耶拿市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Markus Mugrauer博士已经发现并描述了许多包含系外行星的新的多重恒星系统。这些发现证实了几个恒星的存在会影响行星形成和发展的假设。这项由耶拿大学天文物理研究所和大学天文台的Mugrauer进行的研究已经发表在专业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太空望远镜提供精确的数据
Mugrauer解释说:“多重星系在我们的银河系中非常常见。”“如果这样的系统包括行星,它们会引起天体物理学家的特别兴趣,因为其中的行星系统可能与我们的太阳系在根本上有所不同。”为了找到更多关于这些差异的信息,Mugrauer搜索了1300多颗有系外行星环绕的系外主恒星,看看它们是否有伴星。为此,他访问了由欧洲航天局(ESA)操作的盖亚空间望远镜的精确观测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他成功地证明了大约200颗伴星和距离太阳1600光年的行星主恒星的存在。在这些数据的帮助下,Mugrauer还能够更详细地描述伴星及其系统。他发现,既存在距离只有20天文单位(au)的紧密系统——在我们的太阳系中,这个距离大约相当于太阳和天王星之间的距离——也存在距离超过9000 au的恒星系统。
红白矮星
伴星的质量、温度和演化阶段也各不相同。其中最重的重量是太阳的1.4倍,而最轻的只有太阳质量的8%。大多数伴星都是低质量的冷矮星,发出微弱的红色光芒。然而,在微弱的恒星伴星中也发现了八颗白矮星。白矮星是一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的燃尽核心,它只有地球那么大,但有太阳一半重。这些观察表明,系外行星确实可以在附近类太阳恒星的最后进化阶段幸存下来。
有系外行星的双星、三星和四星系统
研究中发现的大多数系外行星星系都有两颗恒星。然而,发现了大约24个分级的三星系统,甚至一个四星系统。在研究的距离范围内,在大约20至10 000个天文单位之间,总共有15%的研究恒星至少有一颗伴星。这只是一般类太阳恒星预期频率的一半。此外,探测到的伴星的距离大约是普通星系的5倍。
Mugrauer说:“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可能表明,一个恒星系统中几颗恒星的影响会破坏行星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轨道的进一步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首先是伴星对气体和尘埃盘的引力影响,行星是在这些气体和尘埃盘中围绕它们的主恒星形成的。后来,伴星的引力影响了行星围绕其主恒星的运动。
Markus Mugrauer希望进一步推进这个项目。在未来,新发现的行星主恒星的多样性也将利用来自盖亚任务的数据进行研究,任何探测到的伴星都将得到精确的特征描述。Mugrauer补充说:“此外,我们将把这些结果与国际观测活动的结果结合起来,我们目前正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帕拉纳尔天文台就同一主题开展国际观测活动。”“我们将能够研究恒星多样性对行星形成和发展的精确影响。”
——文章发布于2019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