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前4月陕煤入渝713万吨 同比增长28%》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13
  • 陕煤集团消息,4月份,陕煤入渝187.2万吨,环比增长4.2%,同比增长20.6%。据统计,今年累计陕煤入渝713万吨,同比增长28%,有效保障了重庆市重点企业运行和工业经济发展。

    2023年,负责陕煤入渝保供整体统筹的运销集团,聚焦陕渝双方确定的年度入渝煤炭1900万吨的目标,未雨绸缪、前瞻布局,提出“利用电煤增量保供的契机,重点加大陕渝等区域合作的电煤供应量,全力做好陕煤入渝各项工作”的思路,保障渝陕能源战略合作的互利共赢。

    运销集团所属各矿区销售分公司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定期衔接生产矿井,督促抓好安全生产有序释放产能,稳定煤炭质量,并积极配合销售运输安排,提高装车效率。该公司坚持陕煤入渝“日监测、周通报、月评估”调度机制,每周定期通报陕煤入渝情况,及时解决产运销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奖惩考核机制,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确保陕煤入渝发运平稳。

    运销集团西南办事处加强与重庆市经信委以及相关电力、冶金、化工等重点用煤企业的沟通对接,并协调陕煤重庆港物流有限公司等在渝储运单位发挥好淡储旺销的“蓄水池”作用,切实做好市场端调节工作,有序推进接卸、储煤等设施设备维护改造,切实提高陕煤入渝接卸效率,促进入渝煤炭量的稳步增长。

    此外,陕渝合作双方坚持良好合作机制,落实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增强战略对接,增进战略共识,持续巩固深化合作机制成效,推动渝陕能源战略合作行稳致远。

    据了解,运销集团除了做好铁路直达煤炭入渝保供外,还充分发挥集装箱发运和荆州煤港的铁水联运优势,最大限度提升了陕煤入渝规模。

  • 原文来源:https://coal.in-en.com/html/coal-2628642.shtml
相关报告
  • 《印度今年前5个月动力煤进口同比增长12%》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26
    • 据印度商业线报(The Hindu Businessline)6月17日消息,5月份,印度煤炭进口达到6个月来最高水平。 2024年5月,印度动力煤进口连续第六个月上升,进口到货量创下6个月来新高。由于预计夏季高温将导致电力需求上升,火力发电厂(TPP)已持续囤积了煤炭这种重要大宗商品。 能源信息机构开普勒(Kpler)的数据显示,5月份主要由电力行业消费的动力煤进口量为1699万吨,环比增长近6%。然而,同比下降了近4%。“5月份,印度动力煤进口量攀升至1699万吨的6个月高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则略有下降。这也结束了连续八个月的月度同比增长。”开普勒干散货分析师亚历克西斯?埃伦德(Alexis Ellender)告诉 Business line。 动力煤进口增长,主要是由于夏季需求上升。近些年来,印度的电力需求一直以每年近10% 的速度增长,工商业不断发展以及家庭消费不断增加带动了电力消费的增长。今年气温上升也刺激了更多的电力需求。例如,5月30日,因为强烈的热浪侵袭了印度北部、西北部和中部等大部分国土,导致了对制冷的更高要求,使得印度白天的最高电力需求达到了创纪录的2.5亿千瓦。 2024年5月印度火力发电厂的负荷系数(plant load factor-PLF) ,即容量利用率为77.84%,而去年5月为73.64%。发电量达到43,332.91吉瓦时(GWh),增长了12%。 “炎热、干燥的天气一直在激发着对动力煤的需求。然而,接近创纪录的煤炭库存、强劲的国内产量增长以及季风降雨的提前到来,预计将减缓煤炭进口步伐。 预计6月份印度煤炭进口将减弱。据印度气象局(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IMD)预测,“高于正常”的季风降雨量将补充水库来水,提高水力发电量,从而影响燃煤发电。他补充说: “天然气发电量也有所增加,尽管它在印度整体电力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 “我们预计,印度6月份动力煤进口量环比将有所下降,但同比可能仍将保持上升,原因是国内煤炭运输由于降雨而受到影响。7月至9月这一季度的煤炭进口预计将比4月至6月有所下降,然而随着印度潜在电力需求的增加,煤炭进口还将继续走高”。 前5个月印度动力煤进口同比增长12% 据CoalMint的船运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印度动力煤进口量近8000万吨,同比增长12%,而去年同期进口量只略高于 7100万吨。这些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和其他工业用途。 由于印度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增长增加了能源消耗和国内资源的负担,2023年印度动力煤进口量同比增长约10%,增至近1.8 亿吨。印度80%以上的动力煤需求用于发电。印度目前的发电结构由煤炭(77%)和可再生能源(23%)组成。 传统煤炭出口国均位居前列:印度尼西亚仍然是印度最大的煤炭进口来源国,2024年前5个月的煤炭进口量为4910万吨,其次是南非(1200万吨)和美国(66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24年1-5月印度国内动力煤产量达到约4.45亿吨,比上年同期的4.04亿吨增长了10%。同时,今年前5个月的动力煤进口量也大幅增加。 为何印度2024 年煤炭进口量会上升? *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印度进口的动力煤大部分用于电力行业,据CEA估计,电力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10%,与印度整体经济增长同步。BigMint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印度的电力消耗量达到700,855百万单位(million units),而去年同期为 639,304 百万单位,同比增长约 10%。 因为印度自4月底以来一直受到持续高温天气的侵袭,许多地区的气温接近50摄氏度。要满足这种前所未有的电力需求增长,就意味着要保持发电厂煤炭库存充足。 *燃煤发电量上升:印度发电量中煤炭的份额从去年1月至5月的约74.4%上升至今年同期的75%以上。由于降雨模式不稳定,水库水位较低,大型水力发电在全国电力需求中所占的份额同比下降了10%以上。尽管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略有增加,但高间歇性和存储成本加剧了对动力煤的依赖。 *政府对煤炭进口的强制规定:电力部已将进口燃煤发电厂的满负荷运行期限延长至10月15日,以满足夏季预期的高电力需求,预计高峰需求将超过260吉瓦,而去年为243吉瓦。尽管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但仍要求进口燃煤发电厂(ICB)进口煤炭,以便继续无缝运营。 *印度海绵铁产量不断增加:印度海绵铁产能迅速增长,2024年月均产量超过450万吨,而去年同期的月均产量远低于400万吨。进口南非动力煤固定碳含量较高,VM含量较低,每生产一吨海绵铁需要约0.8吨,而国内煤炭需求量超过1.3-1.4吨。因此,进口是首选。 展望未来,预计印度仍是未来十年内动力煤需求将增长的少数几个市场之一。这一增长将在多大程度上传导至海运市场,将取决于该国增加国内生产的能力以及相关物流网络能否可靠地按必要的规模完成煤炭运输。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预测,到2030年,印度的煤炭发电量将增长,与西方世界和中国形成鲜明对比。尽管预计印度国内煤炭产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继续增加,但可能仍跟不上需求增长的步伐,因此预计2025年印度海运煤炭进口量将出现高于中等增速的增长。
  • 《中国1-2月原油进口同比增长12.4%至8182万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12
    •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3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前2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其中,我国对美贸易顺差2900.9亿元,扩大3.9%。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5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0.7%。其中,出口2.42万亿元,增长0.1%;进口2.12万亿元,增长1.5%;贸易顺差3086.8亿元,收窄8.7%。 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81万亿元,下降9.4%。其中,出口9227.6亿元,下降16.6%;进口8883亿元,下降0.3%;贸易顺差344.6亿元,收窄84%。剔除春节因素,2月份,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10.2%、7.8%和12.9%。 按美元计价,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627.2亿美元,下降3.9%。其中,出口3532.1亿美元,下降4.6%;进口3095.1亿美元,下降3.1%;贸易顺差437亿美元,收窄13.6%。 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663.6亿美元,下降13.8%。其中,出口1352.4亿美元,下降20.7%;进口1311.2亿美元,下降5.2%;贸易顺差41.2亿美元,收窄87.2%。剔除春节因素,2月份,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9%、1.5%和6.5%。 一般贸易增长且比重提升。前2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75万亿元,增长3.9%,占我外贸总值的60.5%,比去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3万亿元,增长3.6%;进口1.32万亿元,增长4.3%;贸易顺差1084.8亿元,收窄4.2%。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1.14万亿元,下降6.6%,占25.1%,下滑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271.3亿元,下降4.9%;进口4138.8亿元,下降9.5%;贸易顺差3132.5亿元,扩大1.9%。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4972.6亿元,增长7.5%,占10.9%。其中,出口1650.8亿元,增长14.3%;进口3321.8亿元,增长4.5%。 对欧盟、东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前2个月,中欧贸易总值为7376.3亿元,增长8.9%,占我外贸总值的16.2%。其中,我对欧盟出口4447.5亿元,增长7.5%;自欧盟进口2928.8亿元,增长11.3%;对欧贸易顺差1518.7亿元,扩大0.9%。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5819.3亿元,增长1.9%,占我外贸总值的12.8%。其中,我对东盟出口3217.2亿元,增长7%;自东盟进口2602.1亿元,下降3.8%;对东盟贸易顺差615.1亿元,扩大1倍。中美贸易总值为5249.7亿元,下降16.1%,占我外贸总值的11.6%。其中,我对美国出口4075.3亿元,下降9.9%;自美国进口1174.4亿元,下降32.2%;对美贸易顺差2900.9亿元,扩大3.9%。中日贸易总值为3245.3亿元,增长4%,占我外贸总值的7.1%。其中,我对日本出口1546.4亿元,增长3.7%;自日本进口1698.9亿元,增长4.2%;对日贸易逆差152.5亿元,扩大9.6%。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28万亿元,增长2.4%,高出全国整体增速1.7个百分点,占我外贸总值的28.2%,比重提升0.5个百分点。 原油、天然气和成品油等商品进口量增加,大宗商品进口均价涨跌互现。前2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1.74亿吨,减少5.5%,进口均价为每吨517.9元,上涨7.5%;原油8182万吨,增加12.4%,进口均价为每吨3000.8元,下跌4.8%;煤5114万吨,增加3.8%,进口均价为每吨536.4元,下跌3.8%;大豆1183万吨,减少14.9%,进口均价为每吨3051.4元,上涨11.4%;天然气1736万吨,增加18.5%,进口均价为每吨3330.1元,上涨29.2%;成品油572万吨,增加4.4%,进口均价为每吨3614.5元,下跌0.2%;初级形状的塑料550万吨,增加15.4%,进口均价为每吨1.02万元,下跌9.2%;钢材200万吨,减少9.9%,进口均价为每吨8172.6元,上涨1.2%;未锻轧铜及铜材79万吨,减少0.6%,进口均价为每吨4.46万元,下跌8.2%。此外,机电产品进口8839.1亿元,下降3.1%。其中,集成电路549.3亿个,减少10.8%,价值2783.1亿元,下降4.4%;汽车15万辆,减少13.5%,价值491亿元,下降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