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利时大型队列中对住院 COVID-19 患者进行全面的抗体和细胞因子分析与临床结果的关系》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3-11-27
  • COVID-19患者的免疫反应变化很大,并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有关。然而,人们对疾病早期的抗体和细胞因子反应及其与病程和预后的关系仍不完全了解。在这项大型多中心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采集了第一波 COVID-19 大流行中 434 名比利时 COVID-19 住院患者的血样,这些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从无症状/轻症到重症不等)。对基线抗体和细胞因子反应进行了特征描述,并确定了与几种临床结果参数之间的关联。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抗尖峰免疫球蛋白(Ig)G 和 IgM 水平升高。然而,这种基线抗体反应的增加与住院死亡率的降低有关。促炎细胞因子 IL-6、IP-10 和 IL-8、抗炎细胞因子 IL-10 以及抗病毒细胞因子 IFN-α、IFN-β 和 IFN-λ1 的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重症患者的 IFN-λ2,3 水平明显低于中度和重度患者。最后,IL-8、IL-6、IP-10、IL-10、IFN-α、IFN-β、IFN-γ 和 IFN-λ1 的基线水平与死亡率呈正相关,而较高的 IFN-λ2,3 水平与死亡率呈负相关。
相关报告
  • 《自扩增RNA脂质纳米颗粒疫苗可诱导与COVID-19康复患者自然感染免疫应答等效的临床前抗体滴度和病毒中和》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0-04-28
    • SARS-CoV-2在发病数月内传播到全球,促使人们开发出可快速扩展的疫苗。 本篇文章提出了一种编码SARS-CoV-2刺突蛋白的自扩增RNA(saRNA),该蛋白封装在脂质纳米颗粒中作为疫苗。 研究人员比较了在临床前小鼠模型中包裹在LNP中编码融合前稳定的SARS-CoV-2刺突蛋白的saRNA的免疫原性与恢复的COVID-19患者中自然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应答,表征了体液和细胞反应以及对假型SARS-CoV-2病毒的中和能力。 结果发现,与从COVID-19康复的患者相比,所有经saRNA LNP疫苗接种的小鼠具有更高的SARS-CoV-2特异性IgG量。研究人员通过表征与天然SARS-CoV-2感染产生的抗体相比,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中和SARS-CoV-2假型病毒方面的能力。结果发现,即使小鼠接受最低剂量的saRNA LNP,其诱导的SARS-CoV-2中和作用也比人体自然感染引起的要高。
  • 《浙江省36例儿童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的观察性队列研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4-28
    • 该研究团队回顾性地从浙江省三家医院的电子病历中检索出确诊为COVID-19的儿科患者(0-16岁)的数据,并记录了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从2020年1月17日至3月1日,确定有36名儿童(平均年龄8.3 [SD 3.5]岁)感染了SARS-CoV-2。传播途径是与家人密切接触(32例 [89%])或有该流行区域的暴露史(12例 [33%]),8例(22%)患者具有这两种暴露。19例(53%)患者为中度肺炎。17例(47%)属于轻度临床类型,包括无症状(10例[28%])或有急性上呼吸道症状(7例[19%])。入院时的常见症状为发烧(13例 [36%])和干咳(7例 [19%])。在发烧者中,有4例(11%)的体温为38.5°C或更高,有9例(25%)的体温为37.5–38.5°C。实验室检查的典型异常结果是肌酸激酶MB升高(11 例[31%]),淋巴细胞减少(11 例[31%]),白细胞减少症(7 例[19%])和降钙素原升高(6例 [17%])。除了影像学表现外,与COVID-19严重程度显着相关的变量还有淋巴细胞减少,体温升高以及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肌酸激酶MB的高水平。所有儿童均每天两次通过雾化方法接受阿尔法干扰素治疗;14名(39%)儿童每天两次接受lopinavir–ritonavir糖浆类药的治疗;6名(17%)的人需要吸氧。平均住院时间为14天(标准差3天)。 到2020年2月28日,所有患者均已治愈。尽管该队列中的所有儿科患者均患有轻度或中度类型的COVID-19,但无症状儿童的比例很大,表明难以识别没有明确流行病学信息的儿科患者,从而导致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危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