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胰腺炎/cDC1促抗肿瘤免疫疗法》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29
  • 2024年6月28日,德克萨斯大学Raghu Kalluri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Type I conventional dendritic cells facilitate immunotherapy in pancreatic cancer的文章,为I型常规树突状细胞(cDC1)在促进抗肿瘤免疫疗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为改进治疗策略提供了希望。

    研究表明,胰腺炎可以显著改变PDAC的免疫状况。在患有胰腺炎的野生型小鼠中,研究人员观察到树突状细胞(DC)和髓系细胞的涌入,同时伴有T细胞的抑制。这一发现表明,免疫系统对胰腺炎的反应可能与对胰腺癌的反应不同,可能为治疗干预开辟新的途径。此外,该研究表明,胰腺炎可以通过募集活化的DC和cDC1来加速PDAC的进展。这些细胞对向T细胞呈递抗原至关重要,但PDAC通常缺乏,导致肿瘤对免疫疗法产生耐药性。肿瘤微环境(TME)中活化的DC和cDC1的存在为PDAC的有效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为将cDC1疫苗接种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iCBT)相结合作为潜在的治疗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人员还发现,CD4+T细胞在PDA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CD4+T细胞可以通过抑制细胞毒性CD8+T淋巴细胞(CTL)反应来促进肿瘤生长。在小鼠模型中,清除CD4+T细胞或用iCBT阻断其抑制作用可以释放CD8+T细胞的抗肿瘤潜力,从而显著抑制PDAC并提高存活率。

    作者发现,胰腺炎可以使PDAC对iCBT敏感。通过增强活化的DC和cDC1对TME的渗透,胰腺炎创造了一个有利于iCBT成功的环境。这一发现为有胰腺炎或并发胰腺炎病史的PDAC患者使用iCBT提供了支持。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使用PDAC抗原刺激的CD103+cDC1疫苗使PDAC对iCBT敏感。该疫苗与iCBT联用后,在小鼠模型中PDAC完全消退,突显了其治疗潜力。该疫苗拓宽肿瘤浸润性CD8+T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库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其有效性,能激活多种肿瘤特异性T细胞克隆。对人类PDAC患者样本的分析证实了这项研究的发现,该分析显示肿瘤浸润的CD11c+DC和CD8+T细胞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并提高了疾病特异性生存率。这种相关性强调了DC在协调有效抗肿瘤反应中的重要性,并强调了cDC1疫苗接种与iCBT联合作为PDAC可行治疗策略的潜力。

    总之,此研究解析了胰腺炎的情况下PDAC中DC、T细胞和TME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者将cDC1确定为使PDAC对iCBT敏感的关键参与者,为个性化和靶向免疫治疗方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cDC1疫苗的开发为提高iCBT的疗效和改善PDAC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相关报告
  • 《Cell | RNA聚集体强化肿瘤免疫疗法》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09
    • 2024年5月1日,佛罗里达大学Elias J. Sayour通讯在Cell发表题为RNA aggregates harness the danger response for potent cancer immunotherapy的文章,开发了一种使用RNA脂质颗粒聚集体(RNA lipid particle aggregate, RNA-LPA)进行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方法。这些“洋葱样(onion-like)”多层结构模仿了栓塞结构以引发强烈的危机反应(danger response),从而利用身体的天然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 与依赖纳米颗粒核心和Toll样受体参与的传统mRNA疫苗不同,RNA-LPA利用其独特的结构激活基质细胞中的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如RIG-I。这种激活触发了一系列事件,包括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募集和肿瘤微环境(TME)的重新编程。RNA-LPA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它们能够包装多种有效载荷,包括全肿瘤mRNA、肿瘤相关抗原和免疫调节剂。这种灵活性允许协同免疫疗法的共同递送,如同时递送检查点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增强其对实体瘤的疗效。 有趣的是,RNA LPA定位于淋巴网状基质(lymphoreticular stroma),在那里它们转染成纤维网状细胞(fibroblastic reticular cell, FRC)。这些被转染的FRC释放翻译的蛋白质和危险信号,吸引和启动抗原呈递细胞(APC)以诱导针对癌症抗原的适应性免疫。RNA-LPA的效力在各种肿瘤类型的临床前模型中得到了证明,包括骨肉瘤、黑色素瘤和神经胶质瘤。在持有的(client-owned)患有晚期胶质瘤的犬类动物模型中,RNA LPA提高了生存率,并重新编程了TME,在一次输注几天内将“冷”肿瘤变成“热”肿瘤。 在一项针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首次人体试验中,RNA-LPA引发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快速释放、免疫激活和运输,导致组织证实的假进展(pseudoprogression)——这是有效免疫疗法的标志。值得注意的是,RNA-LPA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扩增对抗神经胶质瘤相关抗原,如pp65、生存素(survivin)和TERT,而不损害器官功能。 这项工作挑战了mRNA疫苗设计和递送的现有范式,为克服肿瘤介导的免疫抑制和引发有效、持久的抗肿瘤免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利用身体的危险反应和TME的重新编程,RNA-LPA有可能彻底改变癌症免疫疗法,尤其是对传统治疗具有耐药性的免疫“冷”肿瘤。
  •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 肿瘤特异性 GPX4降解增强胰腺癌小鼠模型中由铁死亡引起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4
    • 本文内容转载自“学术经纬”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Lf-OOmKLKofewJWzFwMnQ 2023年11月1日,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Rui Kang和Daolin Tang博士领衔的团队合作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Tumor-specific GPX4 degradation enhances ferroptosis-initiated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in mouse models of pancreatic cancer的文章。该研究发现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N6F11,可以有选择性地诱导癌细胞中的铁死亡,而不会触发免疫细胞中的铁死亡。 N6F11必须与泛素化E3连接酶TRIM25的特定结构域相结合才能引发GPX4的泛素化降解。由于TRIM25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中,而不是免疫细胞,因此这种小分子药物可以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引起GPX4蛋白降解,启动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同时不会引起免疫细胞的铁死亡。 研究人员还在动物模型上评估了N6F11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者构建了一批由KRAS和TP53突变驱动的晚期胰腺癌模型小鼠,这类癌症以治疗难、致死性高而闻名。相比传统的铁死亡诱导剂IKE,用N6F11治疗可有效结合免疫疗法的优势,辅助靶向CD274/PD-L1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延长小鼠生存的时间。研究作者在论文中指出,这种联合用药的方法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