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临界水中对甘蔗蔗渣气化的评价。》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8-01-16
  • 甘蔗甘蔗渣是世界上农业生物质废弃物的主要资源之一。研究了甘蔗甘蔗渣的超临界水气化特性。温度的影响(600 - 750°C),浓度(3 - 12 wt %),停留时间(5 - 20分钟)和催化剂(Raney-Ni,K2CO3和Na2CO3)对甘蔗渣气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无催化和Na2CO3催化甘蔗渣气化的动力学研究,描述了甘蔗渣气化反应的动力学信息。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越高,甘蔗渣浓度越低,停留时间越长有利于甘蔗渣气化,从而产生较高的产氢率。蔗渣在750°C几乎完全气化不使用任何催化剂和碳气化效率最高可达96.28%。添加的催化剂显著地促进了甘蔗渣的气化反应。最大氢气产量(35.3摩尔/公斤)达到650°C的Na2CO3加载20 wt %。实验数据与基于伪一阶反应假设的齐次模型相吻合。动力学研究表明,Na2CO3催化剂可以将甘蔗渣的活化能从117.88 kJ/mol降低到78.25 kJ/mol。

    ——文章发布于2018年1月8日

相关报告
  • 《利用淘析法分离甘蔗甘蔗渣颗粒用于发电的特性研究》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20-08-18
    • 蔗渣颗粒用于能源生产,测定其粒度分布的常用方法是筛分。传统的甘蔗渣粒度分布测量方法,如筛分法,不能评价颗粒形状不规则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往往不适用于流体动力学行为的预测。根据空气动力学特性确定了甘蔗渣颗粒的粒度分布。对不同粒径的甘蔗渣进行了物理化学表征。研制了一种用于测定颗粒末速分布的颗粒淘析沉降系统。测量的阻力系数和终点速度与文献相关系数进行了比较。几乎所有的相关分析都与实验所得值有显著的偏差。Haider和Levenspiel的相关表现出最小的平均偏差。在甘蔗渣中观察到两种颗粒:纤维和海绵髓。颗粒的表观密度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小组分的灰分浓度比平均值大3倍。利用空气动力分离技术表征甘蔗渣颗粒,可以获得传统筛分方法无法得到的信息。
  • 《甘蔗渣的几何特征,用作流化床技术中的燃料》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9-06-05
    • 甘蔗渣用作甘蔗工业的能源。对其物理和形态特性的适当表征对于它们在气化和燃烧过程中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这项工作基于影响其物理性质的两个重要因素,如纵横比(AR)和球形度,研究了甘蔗厂生产的甘蔗渣的大小和形状分布。已经确定了分析样品的粒度分布;通过手动方法和图像分析方法,使用ImageJ软件确定颗粒的形状。已经观察到甘蔗渣具有比其他分析的生物质更大的长度,具有几乎相似的宽度。对于所有研究的尺寸范围(9.5-0.15mm),纵横比在2.14和5.5之间。对于直径小于0.3mm的颗粒,纵横比具有与其他生物质相似的行为,报告值为2.5。确定的球形度在0.27和0.558之间,平均值为0.397。 ——文章发布于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