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工业互联网内涵 推动工业智能化变革》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4-16
  •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工业互联网内涵丰富,需全面认识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人工智能技术是其重要组成。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基石,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人工智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更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使能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工业互联网将逐步具备工况自感知、工艺自学习、装备自执行、系统自组织等能力。

    工业互联网是全面连接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底座,“智联”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工业互联网利用泛在感知技术对多源设备、异构系统、运营环境、人等要素信息进行精准实时高效采集,构建基于“数据+算力+算法”的新型能力图谱,实现人、机、物和知识的智能化连接,支撑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从而形成科学决策、智能控制等关键能力。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制造业数字转型的途径,智能化是其基本内容。工业互联网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和应用的服务体系,促进IT与OT融合应用,实现生产运营全过程数据贯通、生产资源全要素网络协同和生产活动全场景智能应用。从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践来看,无论是直接面向生产现场的柔性制造、生产过程优化、设备管理等,还是面向服务的供应链金融、远程运维等,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是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重要基础,是工业互联网的基本内容。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融通发展,需同步推进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也是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的主要内容。三者不断融合、叠加、迭代,相互促进,长期并存,不可割裂。

    数字化是基础,强调信息应用的计算机化和全面数据化,实现企业运行全景的“感知”。企业的设计数据、质量数据、生产数据、经营数据、市场数据、供应商数据等,形成海量的工业大数据。数字化包括数据的采集、聚合、分析、应用和反馈等,目的是把正确的数据以正确的方式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提高制造资源配置效率,为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奠定基础。

    网络化是载体,强调各生产要素的互联,实现人、机、物和知识的“连接”。通过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络、时间敏感网络、5G等,将人、机、物连接起来,解决工厂内部自动控制、数据采集、互联互通等问题。同时,还要将工艺要求、运行流程、实践经验等工业知识模型化、模块化、软件化,将闭锁的、散落的、凌乱的工业知识整合汇聚起来,并通过优化配置和反复调用,不断提高生产力。

    智能化是方向,强调通过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精准决策,实现对各类主体的“赋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工业技术的融合应用,增强制造业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的柔性、弹性、灵活性,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销售管理等全环节的智能协同。打通供应链、营销链和服务链,基于多源数据可视化地呈现工业运行的全图景和最优解,在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决策的价值转化过程中,逐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工业互联网将引发工业生产变革,工业智联网是个伪命题

    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进入实践深耕阶段,正在重塑工业技术体系、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将引发工业生产变革。“智联”是工业互联网的基本特征,而“工业智联网”的提法值得商榷,根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工业智联网”,更谈不上是工业互联网的“升级”。

    工业互联网将构建工业生产新体系。工业互联网将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全面互联,实现工业环境中的数据闭环,促进数据端到端的流通和集成,打破组织界限和信息孤岛。通过工业设备改造和工艺流程解构,建立物理现场与虚拟空间的映射关系,形成虚拟的工业全景和智能的知识图谱,帮助企业加速构建数据驱动、软件定义、虚实映射、智能主导的新型工业生产体系。

    工业互联网将打造产业协同新生态。工业互联网通过跨企业、跨领域、跨产业的广泛互联互通,促进制造资源的在线化汇聚、平台化共享和智能化应用,实现云端协同、产业协同、跨界协同,将赋予产业全新的价值创造模式。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实现创新资源的集成和制造能力的共享,推动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此外,工业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有利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开展资源有效配置、供需精准对接、线上线下互动、孵化创新衔接,支撑构建新型产业集群生态。

    工业互联网将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工业互联网正在建构覆盖数据流动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和服务能力,将推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供应链金融、产能共享等新业态不断成熟。数据驱动的实时分析、智能优化和科学决策,将推动制造业数字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作者系SAP资深数字化专家许永硕)

相关报告
  • 《发展工业互联网 促进工业智能化发展》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12
    • 2018年5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重庆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渝府发〔2018〕15号)(以下简称《方案》)。为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有关政策,现作如下解读。 《方案》政策背景 工业互联网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加快其发展有利于加速工业智能化发展,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新动能、新机遇。 2017年11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2018年3月,《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发展工业互联网是重要抓手。2018年5月,重庆市政府出台《方案》,着力从夯实工业网络基础、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构建产业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工业智能化发展。 《方案》主要内容 (一)关于工业网络基础提升 支持企业内外网应用新型智能设备和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建设部署新型工业光纤网络和设备,推动企业生产设备与系统联网。进一步推动工业网络提速降费。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动企业应用标识解析,实现供应链与生产协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关于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 支持企业实践“3个路径”:一是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内部工业大数据应用;二是行业或产业链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三是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实现创新发展。同时提出重点行业聚焦重点发展方向实现工业智能化突破。 (三)关于安全保障体系 依法明确工业互联网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工业信息安全指导、监督和应急管理,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工业信息安全技术支撑队伍,支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验室、实训基地、安全数字镜像和靶场等,形成安全保障体系。 (四)关于工业互联网应用 支持大型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产品服务等方面发展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支持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创新应用工业互联网实现新发展。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计划,通过财政支持引导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实现智能化转型。支持培育工业APP应用和服务,支持工业信息系统云化部署、集成和应用。支持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五)关于产业生态环境 支持创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重庆分联盟,推动不同领域企业深入开放合作。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工业互联网领域技术和标准研究应用。普及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提升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引进培育云平台服务商、产品与解决方案服务商。 《方案》实施保障 一是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由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协同推进。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制度障碍。三是制定重庆市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扶持政策,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四是鼓励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在“相关人才计划”“青年相关人才计划”“两江学者”“鸿雁计划”“特支计划”等人才项目中支持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发展。
  •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解读》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24
    •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枢纽,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过程中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支撑着工业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以下简称《平台指南》),旨在加快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 一、背景情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是各国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抢占产业未来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着力建设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发展体系。 近半年以来,国内产业界和地方对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性高涨,纷纷加快布局。但目前各方对平台内涵、技术、功能以及建设路径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在平台培育与推广方面没有可参考的成熟经验。因此,亟需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引。 二、总体考虑 《平台指南》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以平台标准为引领,坚持建平台和用平台双轮驱动,打造平台生态体系,优化平台监管环境,加快培育平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与措施具体。《平台指南》以解决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关键问题为导向,在研究提出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任务过程中,从平台培育、推广、生态建设等核心问题出发,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二是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平台指南》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建立规范与标准、发布指南、开展试点示范等方式,形成完整的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注重政策衔接与前瞻布局。《平台指南》在与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等已有工作进行统筹衔接的基础上,布局前沿创新技术,鼓励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平台指南》结合工业互联网建设及推广工程要求,提出平台发展目标。到2020年,在地方普遍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分期分批遴选10家左右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推动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工业APP的大规模开发与商业化应用;选择重点工业设备作为推动平台应用的切入点,带动工业企业上云,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方向)项目;按照“以测促建、以测带用”的思路,建成平台试验测试、公共支撑和标准体系,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生态。 四、主要任务 《平台指南》的主要任务包括制定标准、培育平台、推广平台、建设生态和加强管理五方面内容。 (一)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是规范平台功能,带动平台的技术研发、行业应用、服务创新等全价值链协同发展的关键。《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标准体系不完善”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的重要差距之一,亟需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制定。 《平台指南》围绕平台标准体系建设、标准推广机制建设以及推动标准国际对接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面向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服务等领域,制定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建立平台标准体系;二是发挥产学研用各方和联盟协会作用,建设标准管理服务平台,开发标准符合性验证工具及解决方案,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形成平台标准的制定及推广机制;三是建立与德国工业4.0平台、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的对标机制,加快国际标准的国内转化,支持标准化机构及重点企业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平台标准国际对接。 (二)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任务,也是争夺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举措。《指导意见》中提出,平台培育要坚持“企业主导、市场选择、动态调整”,从政府政策和企业实践两端共同发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 《平台指南》围绕打造跨行业跨领域、企业级两类平台目标,面向政府和企业两类主体,提出平台培育具体举措。在政府政策方面,结合《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在地方普遍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上,分批分期遴选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方向)和平台能力成熟度评价,发布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荐名录,培育一批具备独立自主运营能力的特定行业、特定区域企业级平台。在企业实践方面,整合产学研用资源,围绕边缘、平台、应用三大核心层级,通过建设设备协议开放开源社区、推动基础共性技术模型化、开发预集成平台方案等,强化平台设备管理、工业机理模型开发、应用开发支持及工业APP创新等关键能力,加快平台建设。 (三)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 建平台和用平台双轮驱动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的主线,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只有找到“杀手级”应用,才能带动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和商业模式的快速迭代和持续演进。当前,我国工业体系中存在大量高资源消耗、高安全风险、低利用效率的工业设备,存在大量分散割裂的企业业务系统“信息孤岛”,推动重点工业设备上云、企业业务系统上云,是有效推动工业企业上云的切入点,是实现平台应用推广的关键抓手。 《平台指南》围绕重点工业设备上云、企业业务系统上云、培育平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三个方面,提出平台应用推广的推进方向。一是实施工业设备上云“领跑者”计划,制定分行业、分领域重点工业设备数据云端迁移指南,鼓励平台企业在线发布核心设备运行绩效榜单和最佳工艺方案,支持建设重点工业设备运营维护专家资源库,推动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通用动力设备、新能源设备以及智能化设备上云,实现节能降耗、精准运维、高效发电和效益提升。二是积极推动企业业务系统上云,鼓励龙头企业打通、开放和共享业务系统,鼓励地方通过创新券、服务券等方式加大企业上云支持。三是培育平台应用新模式,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培育平台应用新模式。 (四)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本质上是产业生态主导权之争,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生态体系是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关键途径。平台生态的构建要面向平台产品自身构建试验测试环境,聚合各方主体协同创新;面向平台承载的工业APP构建开发者社区,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应用创新;面向平台技术成果认定与市场化推广,建立线上新型服务体系,优化平台生态环境。 《平台指南》提出平台试验测试、开发者社区和新型服务体系等三方面生态建设重点。一是针对平台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不完善的问题,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体系,通过全场景大规模的试验测试,寻求最佳技术和产品路线,加速平台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升平台技术和商业成熟度。二是针对平台解决方案或工业APP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者社区,形成集体开发、合作创新与人才评价相结合的研发机制,培育工业APP开发者人才队伍。三是面向企业接入平台后认证需求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趋势,构建新型平台服务体系,探索基于平台的知识产权激励和保护机制,完善企业资质、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线上认证体系,推动制造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共享交易。 (五)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管理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有效管理是平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政府、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共同发力、协同推进,营造平台发展良好环境。 《平台指南》针对平台互联互通、平台运营监测、平台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加强平台管理的具体举措。一是推动平台间数据与服务互联互通,通过制定相关规范和准则构建公平、有序、开放的平台发展环境,实现功能模块在不同平台间可部署、可调用、可订阅,避免PaaS平台企业被IaaS企业所绑定;二是开展平台运营分析与动态监测,加强对平台发展情况、新技术应用和工业大数据共享交易的监测分析,定期发布工业APP订阅榜、平台用户地图,细分行业产能分布数字地图等统计成果,实时、动态监测工业互联网平台整体运行情况;三是完善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综合保障平台建设,提升安全态势感知、漏洞发现等能力,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强化企业平台安全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