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天然气门站光伏发电项目落户保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03
  • 11月27日,昆仑能源河北徐水门站光伏电站发电试运行发电量达11188度,国内首个天然气门站引入太阳能发电项目全面投入运行,门站预计年可节约电费2.2万元,实现降本增效。

    今年以来,河北保定中石油昆仑能源公司积极探索降本增效新途径,与英利集团旗下的河北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引入该公司所属的徐水门站。

    徐水门站光伏发电项目设备及建设投资由河北因能公司承担,保定能源公司提供800平方米站内用房屋顶搭设太阳能板。该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预计年发电量8.6万度,其中3万度供门站免费使用,每年可节约电费2.2万元。余电并入电网,收益归河北因能公司所有。此举促进门站节能环保,也为河北因能公司带来可观收益。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保定中石油昆仑能源公司邀请专家对徐水门站的防雷、静电接地等安全防护工艺进行了科学评价,按照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的原则进行项目施工。经过各方努力,所有工程按照既定方案圆满完成,目前太阳能板已全面投入运行,对于地区天然气门站节能增效具有示范推广作用。

相关报告
  • 《云南首个“药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下月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13
    • 10月12日,来自华润新能源(宜良)有限公司的消息,经过近300天的建设,华润宜良新发“药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以下简称“宜良药光互补发电项目”),预计11月建成投产并网。该项目也是云南第一个“光伏+”发电项目。 宜良药光互补发电项目位于宜良县耿家营乡石子村委会和玉鼓社区,项目总投资约6.3亿元,占地面积约2550亩,装机容量120兆瓦,光伏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9564.65万千瓦时,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321小时。项目建设内容包括9700组光伏组件、一座110千伏升压站以及进出场道路设施建设等,由华润新能源(宜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与传统的光伏发电项目不同,宜良药光互补发电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独有的海拔、光照、地理、气候优势,结合当地特色药材种植业的特点,采用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种植中药材的“药光互补”立体光伏土地综合利用模式,从而形成光伏发电、中药材种植、功能农业等产业互补互利、互相融合,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该项目土地流转、种植等还能为周边村民带来每亩近7000元的收入。 该项目施工方兴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执行经理何习文介绍,截至目前,宜良药光互补发电项目已取得接入系统、水保、环评、地灾等批复;电站主体工程已完成场内外道路8.9公里,完成率100%,光伏组件累计安装3800组;升压站已完成主变基础浇筑,预计11月中旬可投产并网,装机量8.3万千瓦,到年底可实现全容量投产并网。 上述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年产值7000万元;每年可节约标煤6.5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9万吨。
  • 《中国首个大型平价上网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03
    • 2018年12月29日10时18分,中国首个大型平价上网光伏项目在青海格尔木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替代煤电的平价清洁能源正式走进千家万户。  这座建在“世界屋脊”上的光伏电站,由三峡集团新能源公司联合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装机容量500兆瓦,占地771公顷,总投资超过21亿元,是国内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光伏领跑者”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大型平价上网光伏项目,项目平均电价0.316元/千瓦时,低于青海省火电脱硫标杆上网电价(0.3247元/千瓦时),开创了国内光伏平价上网的先例。项目建设中突破传统投资、技术、用地等制约因素,成功在海拔2900米的高原戈壁上建成这一“绿色平价工程”,探索出了更适合国内平价上网的工程建设和技术实施方案,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引领全国光伏发电项目进入平价上网新时代,成为国家开启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新征程的一个重要坐标和时间节点。 光伏“领跑者”计划,是由国家能源局主导实施并直接管理的新能源建设项目,旨在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成本下降。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实现平价上网后,将从补充性能源变成替代性能源,并逐步走向能源舞台的中央。近年来,国家能源局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和非技术成本的降低,加速新能源补贴退坡进程。青海省委、省政府,海西州委、州政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全面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区。青海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等单位推动成立了青海省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园区,搭建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集控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调度业务协调,保证了电站的快速接入和安全稳定运行,共同将格尔木项目打造成为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的“青海样本”。 三峡集团、阳光电源充分发挥双方在技术、管理、人才、机制等方面优势,有效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主动创新项目开发模式、创新技术引领模式、创新工程建设模式、创新共享发展模式,历经4个月实现并网发电。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每年向社会提供约10亿千瓦时清洁电力,能够满足约63万户城乡家庭的用电需求,相当于节约煤耗约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4万吨、二氧化硫约260吨、烟尘排放量约60吨,种植阔叶林约2300公顷,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三峡新能源公司负责人表示,技术革新是推动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平价上网的根本驱动力。今后,三峡集团将继续秉承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在技术创新、工程建设和生产运维等领域的优势,将格尔木光伏“领跑者”项目打造成为能复制、可推广的光伏高效平价上网的典型示范项目,为推动“人民用得起、国家不补贴、长期可持续”替代煤电的平价清洁能源,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