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丽开发新型材料,助推Micro LED显示器的量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2-10
  • 日本东丽(Toray Industries, Inc.)宣布开发一款能够快速排列LED芯片的激光转移释放材料(Laser Transfer Release Material),简化了键合及布线工艺。此外,东丽还与其子公司东丽工程(Toray Engi-neering Co., Ltd.)共同开发了基板侧边布线材料,有助于扩大显示器的尺寸。据说,这两款材料对于制造Micro LED显示器及提升显示器性能来说都至关重要。

    东丽指出,快速有序地排列大量的Micro LED芯片并充分降低制造成本有利于实现Micro LED的大规模应用,但目前Micro LED在这些方面面临挑战。而东丽开发的新型激光转移材料能够在制造显示器的过程中,帮助LED芯片巨量、快速转移至基板上的任何位置。

    此外,结合这款材料和东丽工程的激光转移与检测设备,可加快Micro LED的生产;同时还有可能通过选择性放置(反映每个LED芯片的色调),实现没有颜色不均的显示器。

    据介绍,东丽拥有一项专有的光敏导电材料RAYBRID®,而最新开发的键合材料及基板侧边布线材料是更进一步的研发成果。

    新型激光转移材料将LED芯片电极连接到基板上的金属电极,相比传统的连接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在较低温度和键合力的条件下快速形成焊接。相应地,该方法更易于更换有缺陷的LED芯片,而这一点到目前为止仍然具备挑战性。此外,也有助于提升Micro LED生产良率。

    新型基板侧边布线材料将信号从基板表面传输至背面,简化了布线形成的工艺,也使得多个显示器的无缝拼接与扩大尺寸成为可能。

    目前,东丽已量产Micro LED显示器相关材料,包括LED芯片布线的介电材料、增强显示器黑色以实现高对比度的黑色材料、薄化或剥离LED芯片衬底的临时接合材料及剥离材料。

    未来,东丽计划扩大Micro LED显示器材料产品阵容,以实现丰富的色彩和超高的亮度。同时,将材料与东丽工程的制造和检测设备相结合,为生产Micro LED显示器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助力Micro LED显示器的量产。

相关报告
  • 《信越化学与台湾工研院共同开发Mini LED显示封装材料》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7-11
    • 7月6日,信越化学在其官网宣布,与台湾工研院(ITRI)共同开发了Mini LED显示屏用密封材料。据透露,该封装胶适用于工研院开发的各种Mini LED显示屏,并将开始向市场出货样品。 信越化学表示,具有高亮度和广色域的 LED 特性构成的显示器正从商店、活动场所和数字标牌的应用扩展到车载显示器等领域,其中包括 Mini LED 显示器。 与传统 LED 的尺寸相比,Mini LED显示器使用了小型化尺寸的 LED。 这些高亮度 Mini LED 实现了增强的高图像质量和高清拓宽应用,有望用于各种用于短距离观看的移动设备中。 官网资料显示,信越化学开发并提供的封装材料的主要特性如下: 1.与用于 LED 照明的封装材料相当的透明度和耐光性。 2.大面积成型性。 3.对玻璃、PCB、PI等多种基材具有高粘合性和应力松弛特性。 在显示器方面,中国台湾工研院开发了像素间距为 0.25mm 和 0.75mm 的新型 Mini LED 显示器,并使用透明和柔性显示器等各种 LED 显示器对信越化学的封装材料进行了样品评估。亮度、对比度和热循环的压力测试结果证实,这种新开发的封装材料已经达到了高质量,并展示了其在广泛的显示应用中的适应性。 信越化学认为,Mini LED 显示屏具有多种设计,具体取决于应用的需求。然而,这种封装材料可以灵活地与各种显示器设计变化相协调。展望未来,我们将积极推动LED显示屏市场销售的扩大。 在Mini/Micro LED显示应用方面,信越化学一直有所推进。 2019年,崇越科技与日本信越化学合作,开发出平整度高、移转凸块间距精准、硬度与黏性都可控制的暂时性矽胶黏着材巨量转移模组。 该模组利用矽胶柔软、具微黏性、耐高温与无残胶的特性,可运用于小尺寸Micro LED的巨量转移介面。崇越科技预期,新一代的巨量转移模组在工作温度下进行,可达一万次以上的移转,每次可精准移转近万颗Micro LED。
  • 《新型材料让太阳能发电成本更低》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06
    •   最近,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即利用太阳能作为热能,可以更有效地发电。   除了在阴天和夜间使用发电和电源存储,太阳能发电是成本较低的一种能源方案,然而太阳能发电仅占美国电力来源的2%。美国普渡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研制了一种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使利用太阳能(即热能)发电的方法变得更加高效可行。   这一技术创新是太阳能发电与化石燃料发电直接抗衡的重要环节,目前化石燃料发电占美国发电总量的60%以上。普渡大学材料工程系教授Kenneth Sandhage说:“以热能的形式储存太阳能,比以电池的方式储存能量的成本更低,因此下一步是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项研究是普渡大学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合作完成的,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不仅是通过农场或者屋顶的太阳能板获得热能发电,人们还可以利用太阳热能集中发电。集中式太阳能发电站通过使用镜面或者透镜将大量光线聚集在一个小区域,从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产生的热量被转移到熔盐中。熔盐的热量随后被转移到一种“工作流体”——超临界二氧化碳,该流体会膨胀,工作过程中使得涡轮机旋转发电。   为了有效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涡轮发动机需要以同样的热量产生更多的电能,这意味着它运行时温度更高。该过程的技术瓶颈是热交换器,它是将热熔盐的热量转移到“工作流体”,目前热交换器是由不锈钢或者镍合金材料制成,在理想高温条件和超临界二氧化碳高压下,这些材料将变软。   据了解,Kenneth Sandhage设计灵感来自于之前与同事制造的“合成材料”,该材料用作制造固体燃料火箭喷嘴,它可承受高温高压。目前,Kenneth Sandhage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Asegun Henry合作,设计一种类似的合成材料,制造更硬的热交换器。   陶瓷碳化锆和金属钨,这两种材料结合为复杂材料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制作了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板材,基于佐治亚理工学院Devesh Ranjan带领研究小组设计的模拟通道,显示该复合材料板材可用于定制通道,实现热量转换。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Edgar Lara-Curzio研究团队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机械测试,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Mark Anderson研究团队进行了腐蚀测试,这些测试表明,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可定制化适应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高温和高压条件,从而比当前热交换器更有效地产生电能。   佐治亚理工学院和普渡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分析表明,与不锈钢或者镍合金热交换器相比,使用新型材料制造的热交换器能以同等或者更低的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制造。   Kenneth Sandhage表示,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该技术将从大规模可再生太阳能向电网领域延伸渗透,这意味着电力生产中人类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