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含量是大气的两倍多。全球土壤碳存量最多的是北方森林和苔原等高纬度生态系统,这里积累了数千年的土壤碳;与其他中部平原草原相比,北美高草草原的土壤碳存量更多,因此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会对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和未来气候变暖产生巨大影响。《自然》(Nature)杂志刊发了一项关于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土壤碳损失的研究新发现,此研究由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和孔扎草原(Konza Prairie)生物站研究人员负责完成。研究小组通过分析来自世界49个不同生态系统站点的数据,对比不同生态系统对气温变化的敏感程度,研究气温升高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预测土壤可能因气候变暖而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速度加快。
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以实地试验为基础,汇编土壤对气候变暖的反馈数据,测量加温前后土芯样品中的碳存量,发现虽然孔扎草原和其他草原站点的土壤碳对温度升高的反应不大,但较冷的高纬度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却失去了大量的碳。从全球来看,到2050年,从所有土壤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量预计可超过550亿吨,比人类活动产生的预计排放量多出约17%。
研究表明,北极生态系统中的土壤最容易受到气温上升的影响并释放碳,破坏碳循环的微妙平衡,导致碳反馈而非碳封存,这可能进一步带来全球变暖。由耶鲁大学的汤姆·克罗塞(Tom Crowther)领导的合作研究表明,富含土壤碳的北极土壤对变暖最为敏感,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将最多。研究还发现,储存在温带草原土壤(如孔扎草原)中的碳,对同等温度升高程度的敏感度就要低得多。
该项研究强调了全球土壤碳库的重要性,气候变暖将导致多种生态系统的碳存量损失,这对未来的全球变暖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同时,研究也重点突出了土壤可以在储存碳和帮助缓解气候变化方面所发挥的潜在作用。研究提出,发展可以增加碳储存的土地管理方法,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增加的一种有效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于防止此类碳反馈和使全球变暖放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该项研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更了解此类碳反馈,从而在温室气体可控时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编译 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