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电网统调负荷首次突破800万千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25
  • 6月24日,记者从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了解到,6月22日0时16分,海南统调负荷首次突破800万千瓦,达809.6万千瓦,比往年最高负荷(745.2万千瓦)增长8.6%,第六次创历史新高,其中5次创新高发生在零点时段,新能源车扎堆充电是主要推手。目前,海南电力供应平稳。 海南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运行方式科高级经理吴明轩介绍,近日来,海南多地连续出现37℃以上高温,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省内第三产业和居民负荷快速攀升,推动统调负荷6次创历史新高,其中5次发生在0:00-0:20时段,均与新能源车扎堆充电有关,充电负荷在不到20分钟内快速爬坡50万千瓦以上,形成“零点高峰”现象,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本次创新高充电负荷达到63万千瓦,占全省负荷7.8%。 近年来,海南省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5月底,海南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3.6万辆,较2023年8月的24.57万辆,大幅增长36.7%,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车桩比均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以公共充电桩为例,海南省充换电一张网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全省累计接入一张网平台的充换电运营商216家、换电站81座、充电站3772座,共计接入4.51万把充电枪,建设总功率约170万千瓦。 海南省充换电一张网服务公司政务服务专员马肖介绍:“受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生活作息规律等影响,零点充电成了广大电动车主的首选。凌晨0点至2点的订单量和充电量,均达到全天的30%左右。” 受省内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大规模增长及谷峰分时电价政策影响,电动汽车零点集中充电导致电力负荷不断攀升,由2023年8月的45万千瓦增长至目前的63万千瓦,增长幅度高达40%,“零点高峰”现象愈加凸显。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发改部门高度重视新能源车零点扎堆充电给全省电力供应带来的冲击影响,经过调研和听取市县公交集团、充电桩企业、电动汽车运营企业及行业协会等意见建议,正在积极研究相关应对措施,包括需求侧响应配套政策、虚拟电厂和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和峰谷用电时段调整等,积极引导用户有序用电。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72443-1.html
相关报告
  • 《浙江最大外来电首次突破4000万千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19
    • 7月11日晚上22时32分,浙江最大外来电达到4041万千瓦,首次突破4000万千瓦,有效满足了晚高峰期间全省电力需求。 连日来,持续高温天气推动浙江用电负荷和用电量快速攀升。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日,浙江全社会用电量2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面对全省高温天气,国网浙江电力采取多种举措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源电力保供稳价工作有力有序。 该公司通过增外扩内等手段,全力保障全省电力平衡。省内电源方面,做到所有发电机组应发尽发、稳发满发,统调煤电机组和气电机组出力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燃煤机组最高负荷率97.3%,超过2022年历史最高的97.1%;燃气机组最大出力929万千瓦,同样超过2022年最大的917万千瓦。外来电方面,持续优化策略、全力增购,最大外来电超过4000万千瓦,超过2022年最大的3790万千瓦。 据介绍,近年来,浙江用电负荷特性在逐渐发生变化,晚高峰特点越来越突出。受白天移峰填谷、夜晚高温持续时间较长等因素影响,每天20时至22时,浙江迎来每天午间之后又一轮用电高峰。恰逢此时光伏发电能力降低,晚峰供电压力陡然增加。在省内燃煤、燃气机组发电特性不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外来电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国网浙江电力通过中长期交易、省间现货市场、华东备用辅助服务市场等渠道增购外来电。2023年以来,国网浙江电力协同浙江省能源局一方面与宁、新、川、晋、闽、青、甘、藏等8省(区)签订协议,达成长期协议外购电量1920亿千瓦时;利用浙皖两省负荷紧张时段不同的特点,开展浙皖电力置换互济,最大置换规模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增加两省迎峰度夏电力保障能力;签署2023年迎峰度夏闽浙两省送受电合作备忘录,提前锁定夏季高峰福建方面的来电,其中7、8月电力200万千瓦、其余时段100万千瓦;联合三峡集团通过压减节假日、相应抬升工作日溪洛渡外送曲线的方式,积极应对西南来水偏枯等形势。另一方面,优化策略、全力增购,在福建月度200万千瓦电力基础上,通过2笔周交易和16笔短期交易,实现福建送浙最大电力450万千瓦,使得2023年夏季浙江最大外来电占全社会用电负荷四成左右。 据悉,接下来,国网浙江电力还将通过争取提高宾金、金塘两大特高压直流工程输送功率,协调福建等地电力支援,短期增购外来电等举措,持续增强浙江能源电力供应能力。同时,加强重大设备、重要通道和低压设备巡视力度,确保电力设备安全运行,保障电力可靠供给。
  • 《新疆电网负荷创新高 疆电外送实现新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1
    • 条条银线穿越天山,强大电流源源外送。入冬以来,新疆电网用电负荷屡创新高,1月7日达到3737万千瓦,同比增长11.3%,并于2020年12月23日,实现了年度疆电外送电量1千亿千瓦时的新突破,相当于外送标准煤约3200万吨。 国网新疆电力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有关工作部署,全力保障全疆迎峰度冬用电需求,积极加强外送电力组织,确保新疆外送通道维持高功率运行,推动新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国网新疆电力广大干部员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奋战在高山峻岭、大漠戈壁,以实际行动服务新疆长治久安和民生改善。 保障全疆迎峰度冬用电需求 入冬以来,随着新疆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经济持续向好,工程建设加速,农业服务业生产用电相继攀升;与此同时,随着各项电力工程投运,电采暖覆盖范围扩大、电能替代领域拓宽,非普工业、居民和大工业用电也大幅上升。 2020年与2019年统计数据相比较,新疆大工业电量同比增长2.61%,主要是部分新增大客户拉动电量增长;非普工业电量同比增长17.7%,主要是电采暖电量增长较快;农业电量同比增长15.79%;居民电量同比增长16.68%,主要是受疫情防控影响,居民居家时间较长,用电量增多。 迎峰度冬期间,新疆电网在10天内先后创造3717万千瓦和3737万千瓦的历史负荷纪录。面对用电需求增长,国网新疆电力精心组织、多措并举,通过各方努力,南北疆电网协调互济,确保了全疆安全可靠供电。 阿勒泰地区处于新疆最北端,每年都会应对极低气温和暴雪天气。1月5日,该地区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国网阿勒泰供电公司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启动极端天气应急响应,并针对极寒天气,加强设备状态巡视监测,对线路导、地线断股情况进行巡视和观测,对低洼地区的杆塔基础和水泥杆杆根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由于土壤冻胀导致的基础受损;对大负荷线路的耐张线夹、导线接头等进行温度测量,防止温度过高。迎峰度冬期间,阿勒泰电网最高负荷达到67.28万千瓦,同2019年最高负荷相比增长24.71%,电网经受住了考验,确保了辖区供电可靠。 位于南疆三地州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煤改电”持续推进,电网负荷增长较快,同比增长率达到30%。国网新疆电力积极落实国网公司电力安全可靠供应8项举措,加强综合调度控制,精细调控水、火、光协调发电,挖掘各种发电潜力,充分发挥储能和SVG(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调节作用,提前做好台区负荷转带方案及相关应急保障措施,确保了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受新一轮强冷空气影响,1月4日至9日新疆持续极寒天气,北疆大部分地区温度降至零下30摄氏度,东疆哈密局部地区气温降至零下40摄氏度。1月7日新疆电网用电负荷达到3737万千瓦,较去年迎峰度冬期间最高负荷3357万千瓦增长11.3%。 面对极端恶劣天气和疫情考验,国网新疆电力主动应对、超前谋划,强化生产组织、电网运行、设备运维,保证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满足了疆内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用电。目前,新疆电网用电负荷仍保持高位运行,电网运行安全平稳,电力供应可靠有序。 确保疆电外送通道高功率运行 连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新疆主网设备环境运行温度达零下35~40摄氏度,750千伏线路最大负荷达到190.3万千瓦,准东—皖南±1100千伏输电线路输送功率达到800万千瓦,设备长期高负荷运行。与此同时,中东部省份也出现电力紧张状况,需进一步加强疆电外送能力,以缓解中东部省份用电紧张现状。 走进昌吉±1100千伏换流站,龙门架和断路器等设备被覆上一层厚厚的积雪,检修员工正在站内通过“人巡+机巡”的方式对换流站设备进行特巡,确保疆电外送起点的“大心脏”安全运行。“昌吉±1100千伏换流站是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起点,每天可向华东地区输送电能1.92亿千瓦时,减轻了华东地区的用电负荷。”昌吉换流站党支部书记殷红霞说。 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2019年9月投运,与之前建成的±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两条75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共同形成“疆电外送”四大通道,为新疆电力源源不断送至疆外省份提供了保障。 近期,华东、华中多个省份出现电力紧张情况,国网新疆电力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在调度和运维方面,充分发挥网源荷储柔性调控以及跨省跨区协调互济等综合调节措施,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并使用无人机、机器人、工业控制保护系统等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加强换流站和输电线路运维,确保了疆电外送通道安全稳定运行。 在电源侧,国网新疆电力多措并举加快疆内及配套电源并网接入,1个月内完成新增并网新能源场站71座,装机容量579.4万千瓦,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到1.03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561万千瓦,占总装机的36%。 面对新能源装机的不断增加,国网新疆电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新能源外送策略,一方面创新新能源消纳思路,在维持传统8个交易品种的基础上,扩大替代交易范围,加大替代交易力度,拓展直接交易电量;另一方面,响应国家节能减排要求,试点开展新疆新能源与省外燃煤火电机组实施发电权替代,促进新能源消纳。2021年,新疆预计新能源外送电量27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86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32万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13.6万吨。 与此同时,新疆与内地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订了援疆外送协议,依托“援疆电量库”机制,积极开展跨区现货交易,使新疆丰富的电能输送至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外送范围和消纳电量明显扩大,年外送电量首次突破千亿千瓦时,达到1054.08亿千瓦时,今年外送电量预计在此基础上依然会稳中有增。 “疆电外送电量的增长不仅有效发挥了新疆综合能源基地的作用,使资源禀赋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还有效缓解了近期内地部分省份电力紧张状况。”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张忠明说。 “十四五”期间,国网新疆电力将聚焦疆内疆外“两个市场”以及能源生产和消费“两个重点”,扩大疆内750千伏电网覆盖范围和密度,增加疆电外送通道,进一步加强跨区输电能力和能源资源调配能力。预计到2025年形成“内供七环网、外送六通道”主网架格局,更好地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