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研究揭示干扰素抑制HIV病毒机制》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2-03-13
  • 药物干扰素曾经被HIV/AIDS病人服用但是随着较新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上市而被人们长期束之高阁。但是如今美国和瑞士研究人员在PNAS期刊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为揭示人体如何利用天然免疫对抗病毒提供新的启示,从而可能有助于人们发现干扰素的新靶标。 在这项研究中,由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第一次对这种药物如何让人们抵抗病毒感染进行临床评估。人体能够自然产生用来抵抗病毒感染的干扰素蛋白,而药物干扰素就是基于此而开发出来的生物技术产品。 因为干扰素能够减轻HIV/AIDS疾病的症状,所以提纯后的干扰素在早期曾经被用来治疗HIV/AIDS病人,但是它的作用机制人们一直不清楚。 “没有人知道它如何工作”,该研究主要研究员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和旧金山VA医学中心助理教授Satish K. Pillai博士说。 最近几年一些研究已经暗示干扰素在体外抑制HIV病毒的可能性方式,但是直到现在人们还没有临床证据表明这一药物在病人体内如何攻击HIV。问题是目前很少有人再使用干扰素抵抗HIV感染。然而,人们仍然将干扰素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来治疗丙肝病毒感染,而这就让研究小组有可能评估它对HIV的影响。 鉴于干扰素经常被用来治疗携带丙肝病毒的病人,Pillai和他的同事们能够鉴定出在瑞士艾滋病毒队列研究(Swiss HIV Cohort Study)机构登记的20个人同时携带HIV和丙肝病毒,其中该机构是1988年创办的。这20个人全部服用干扰素治疗丙肝病毒感染,但是没有人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治疗HIV。这就允许研究人员研究干扰素如何抑制HIV。
  • 原文来源:http://www.pnas.org/cgi/pmidlookup?view=long&pmid=22315404
相关报告
  • 《Journal of Virology:研究揭示非洲猪瘟病毒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新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1-07-09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E120R蛋白靶向调控cGAS-STING通路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为非洲猪瘟基因缺失疫苗研制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相关研究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据通讯作者郑海学研究员介绍,通过报告系统筛选,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的E120R蛋白能够显着抑制cGAS-STING通路介导的抗病毒反应。进一步研究揭示,E120R通过阻断TBK1-IRF3复合体的形成,从而抑制IRF3的激活,抑制I型干扰素的表达,促进非洲猪瘟病毒的复制。E120R的72-73aa是其抑制天然免疫应答的关键位点。E120R中缺失72-73aa的非洲猪瘟病毒与野生型病毒相比,其诱导天然免疫应答的能力显着提升,为非洲猪瘟减毒活疫苗的创制提供了新的靶点。(生物谷Bioon.com)
  • 《研究揭示抗病毒感染新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06-03
    • 最近一项研究揭示了治疗病毒感染和提高抗癌免疫力的潜在治疗策略,相关结果发表在《Cell》杂志上。 在这项研究中,威克森林学校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增强人体生产I型干扰素的水平,能够帮助清除病毒感染。 干扰素是一组信号蛋白,由宿主细胞响应几种病毒的存在而产生和释放。在一个典型的情况下,病毒感染的细胞会释放干扰素,导致附近的细胞加强其抗病毒防御。干扰素还有助于免疫系统对抗癌症,并可能减缓癌细胞的生长。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RIG-I样受体(RLR)介导的干扰素(IFN)生产,这在提升了病毒清除和癌症免疫监视的宿主免疫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前研究表明糖酵解是分解葡萄糖以提取细胞代谢能量的第一步,而作者们发现,在RLR激活期间。糖酵解过程受到了抑制,而这种抑制效应是IFN -I产生的关键。利用药理学和遗传学方法,科学家们表明,通过乳酸脱氢酶A(LDHA)失活减少乳酸可以增强I型IFN的产生,从而保护小鼠免受病毒感染。 作者称,I型干扰素(IFN)在宿主防御病毒感染和癌症免疫监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作者计划在其他动物模型中进行额外的研究,为潜在的临床试验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