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风光发电装机首超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13
  • 2月12日,据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消息,截至今年1月底,浙江省内电源总装机突破1.5亿千瓦大关,达到1.52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5908万千瓦,占比近四成。新能源中,风光装机达到5596万千瓦,单月增加220万千瓦,成为电源装机增长的主力,并超越煤电成为浙江第一大电源。

    伴随装机规模增长,风光等新能源在电力保障上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数据显示,2月8日,浙江风光最大出力3215万千瓦,首次超过3000万千瓦,其中光伏最大出力286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浙江经济稳步增长,带动能源消费需求旺盛。以创建全国清洁能源示范省为契机,浙江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电源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浙江出台一系列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从项目审批、补贴支持到并网保障等方面,为新能源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众多能源企业加大在浙投资力度,积极布局新能源项目,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在金华市金东区,总装机60万千瓦源东农光互补光伏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这是国内最大的单体农光互补项目,预计6月并网发电,年发电量7.8亿千瓦时。国网浙江电力持续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加快建设500千伏潘村变电站及电源接入工程,服务省内电源发展。在舟山嵊泗,当地供电公司加强电网调度,优化电网运行方案,保障新能源优先消纳。

    浙江省内电源装机大幅增长和结构优化,一方面降低了碳排放,助力浙江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浙江电力保障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我们将以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为抓手,加快重点工程落地,推动我省能源电力安全保障能力、清洁低碳水平再上新台阶。”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展部主任郭云鹏表示。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84874-1.html
相关报告
  • 《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浙江省第二大电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19
    • 1月12日,据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相关数据发布,该公司2020年全年服务20176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容量约144.93万千瓦。截至2020年年末,浙江并网运行分布式光伏项目已超23万个,总容量1070.139万千瓦,相当于我省最高用电负荷的九分之一。这是浙江分布式光伏装机首次超过千万千瓦,按装机容量排序,光伏发电已经取代水电成为浙江第二大电源。 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在用户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电网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不少居民在自家屋顶建起来的光伏多属分布式。目前浙江居民光伏项目约21.94万个,容量179.919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遵循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替代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有利于浙江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但光伏看天发电、间歇性、波动大的特性,也让追求平稳、持续供电的电网经受考验。特别当光伏、风电等不稳定电源比例过高、电网无法消纳时,电网安全平稳供电受到冲击,会出现类似西北光伏、风电集中区前些年频发的弃风弃光现象。 针对这一难题,国网浙江电力近年来,积极开展光伏发电消纳、送出及并网影响研究。以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主动配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含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配电系统的规划典型方法,实现分布式电源与可控负荷、储能的协调配置,提高光伏消纳水平。并通过在全国率先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极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各环节的友好互动,确保了浙江清洁能源100%全消纳。 在海宁市尖山新区的观景电梯内,海宁市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负责人施海峰看着安装在新区各厂房楼顶的光伏板说:“以主动配电网为支撑的硬件系统,能‘驾驭’这些不稳定的分布式电源,实现高密度新能源就地消纳。”据介绍,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间,整个尖山新区因用电负荷偏低、分布式电源高密度接入导致电流大幅倒送电网。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通过建设主动配电网,实现主动规划、主动管理、主动控制、主动服务及负荷侧主动响应、电源侧主动参与,高水平消纳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同时保障了电网稳定运行。 2020年11月份,国网浙江电力在“网上国网”APP上线“光伏体检码”,及时提醒光伏设备运行异常用户开展检查与运维,确保光伏项目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消除安全隐患。
  • 《青海:新能源装机占比超六成 光伏超过水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09
    • 据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7日消息,截至2020年底,青海电网总装机规模达到403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2445万千瓦,占比超过全网总装机规模的60%,达到60.7%,光伏超过水电成为青海省内第一大电源。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扩大,青海电网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已达3638万千瓦,占比超九成。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水力、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蕴藏丰富,发展清洁能源优势突出。近年来,青海大力建设中国清洁能源示范省,打造青海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 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增加,也让青海清洁能源发电量在2020年达到847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发电量达到249亿千瓦时。从环保角度看,847亿千瓦时清洁电量,相当于替代原煤3811万吨,促进减排二氧化碳6268万吨,推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近期,受经济增长和极寒天气叠加影响,青海电网负荷水平快速增长,自2020年11月以来,青海电网最大用电负荷19次创新高、日用电量17次刷新纪录,分别达到1044万千瓦、2.346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0.48%、10.23%。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2月29日,青海新能源日发电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205亿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量0.531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0.674亿千瓦时,比12月2日省内单日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破亿的历史极值1.02亿千瓦时增发0.185亿千瓦时,首次超过全网日用电量的50%,达到51.4%。 “新能源出力增加,促进了省内消纳,对电力稳供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与青海电网持续加大建设力度,带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密不可分。”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主任方保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