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丨在 32 个国家的 56989 人中,肠道膀胱畸形与更健康的饮食和更有利的心脏代谢结果有关》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12
  • 2024年7月8日,麻省总医院(MGH)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在 Cell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ntestinal Blastocystis is linked to healthier diets and more favorable cardiometabolic outcomes in 56989 individuals from 32 countries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人芽囊原虫可能通过饮食发挥有益作用。较高水平的人芽囊原虫,与更健康的心脏代谢有关,与肥胖和肠道相关疾病风险降低相关。此外,饮食质量改善有助于增加人芽囊原虫数量。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32个国家的56989名参与者数据,并分析了一项饮食干预队列,分析了人芽囊原虫地理、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相关的不同流行模式,以及对心脏代谢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人芽囊原虫的流行率因地区而异,斐济的流行率最高,日本的流行率最低。此外,人芽囊原虫因年龄、宿主和生活方式而异,例如,没有在新生儿中检测到人芽囊原虫,表明它很可能是在生命后期感染的,在健康个体中很常见,表明它在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中可能发挥非致病作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人芽囊原虫携带者与健康饮食有关,素食者的流行率更高,且与更健康的饮食方式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关联,增加健康植物性饮食与携带率增加有关。具体来说,摄入较多未加工植物性食物,如牛油果、干果、坚果、种子、豆类和十字花科蔬菜,且摄入较少加工程度较高的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的人,更容易携带人芽囊原虫。总体而言,人芽囊原虫的存在与较高的饮食质量以及加工程度较低且富含纤维的食物的摄入量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人芽囊原虫与更有利的短期心脏代谢生物标志物相关,人芽囊原虫携带者C肽水平显著降低,与更有利的血脂状况有关,通常具有更高的空腹和餐后高密度脂蛋白和更低的甘油三酯水平。这些结果表明,人芽囊原虫的存在可能对改善心脏代谢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较高水平的人芽囊原虫与较低的BMI相关,较低的人芽囊原虫水平与肥胖等长期结果相关。这表明,人芽囊原虫可能对肥胖有独立影响。最后,在一项涉及1124名参与者的饮食干预队列中,分析发现,饮食质量的改善与体重减轻以及人芽囊原虫流行率和丰度的增加有关。

    综上,结果表明,人芽囊原虫可能通过饮食发挥有益作用,有助于改善心脏代谢健康,以及减少体脂,表明人芽囊原虫可能不是一种有害的寄生虫,而是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有利组成部分。

相关报告
  • 《人类肠道微生物可以使加工食品更健康》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10-10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人类肠道微生物如何分解加工食品-特别是在现代食品制造过程中经常产生的潜在有害化学变化。 食用面包,谷类和汽水等加工食品会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症。 10月9日,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特定的人类肠道细菌菌株,该菌株可以分解果糖赖氨酸中的化学成分,并将其转变为无害的副产物。果糖赖氨酸属于一类称为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化学物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其中一些化学物质与有害健康影响有关。这些发现使人们有可能利用肠道微生物组的此类知识来帮助开发更健康,更有营养的加工食品。 这项研究是在无菌条件下饲养的小鼠中进行的,已知的是人类肠道微生物的集合,并饲喂含有加工食品成分的饮食。 罗伯特·J·格拉瑟博士(Dr. Robert J. Glaser Distinguished)医学博士杰弗里·戈登说:“这项研究使我们对现代饮食中的成分如何被肠道微生物代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可能对我们有害的成分的分解。”大学教授,爱迪生基因组科学与系统生物学家庭中心主任。 “我们现在有一种方法来识别这些人类肠道微生物,以及它们如何将有害的食用化学物质代谢为无害的副产物。” 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将食物视为化学物质的集合。这些化合物中的一些对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以及人类健康具有有益的影响。例如,戈登的过去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在婴儿的早期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的肠道微生物有助于健康的生长,免疫功能以及骨骼和大脑的发育。但是现代食品加工会产生可能对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与与糖尿病和心脏病有关的炎症有关。研究人员对了解人类肠道微生物与通常作为典型美国饮食一部分食用的化学物质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感兴趣。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表明,一种名为肠小肠Collinsella intestinalis的细菌将果糖赖氨酸的化学成分分解为无害的成分。 Gordon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第一作者Ashley R. Wolf,博士说:“果糖赖氨酸在加工食品中很常见,包括超巴氏杀菌的牛奶,面食,巧克力和谷物。”血液中大量果糖赖氨酸和类似化学物质与衰老疾病有关,例如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当饲喂含有高含量的果糖赖氨酸的饮食时,在肠道微生物群落中带有肠球菌的小鼠表现出这种细菌的丰度增加,以及肠道微生物群落将果糖赖氨酸分解成无害副产物的能力增强。 戈登说:“这种特殊的细菌菌株在这种情况下会蓬勃发展。” “随着果糖赖氨酸含量的增加,果糖赖氨酸的代谢更加有效。” 他补充说:“从最初的研究中获得的新工具和知识可用于开发更健康,更有营养的食品,并设计潜在策略来识别和利用某些类型的肠道细菌,这些肠道细菌被证明可将潜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加工成无害的化学物质。必然的结果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区分肠道微生物群落对食品加工过程中引入的某些产品的脆弱性或耐受性的消费者。” 戈登,沃尔夫及其同事强调了这项任务的复杂性,还表明肠柯林氏菌的近亲对果糖赖氨酸的反应不同。这些细菌表亲的基因组有些不同,它们在富含果糖赖氨酸的环境中无法生长。研究人员说,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鉴定和利用单个微生物的特定能力,以清除在某些类型的现代食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潜在有害化学物质。 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支持,授权号为DK70977,DK078669和DK30292;美国糖尿病协会,授权号1-16-PDF-125; Damon Runyon癌症研究基金会,授权号DRG-2303-17;并由俄罗斯科学基金会拨款19-14-00305。 戈登是马塔图公司(Matatu Inc.)的联合创始人,该公司的特点是饮食中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在动物健康中的作用。 ——文章发布于10月9日
  • 《肠道细菌可能改变蠕虫的行为,影响饮食习惯》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6-22
    • 肠道细菌很小,但可能不仅对宿主动物的消化健康,而且对它们的整体健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根据《自然》杂志的一项新研究,蛔虫体内的特定肠道细菌可能会改变这种动物的行为,指导它的进食决定。这项研究部分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神经紊乱和中风研究所(NINDS)的项目主管罗伯特·里德尔博士说:“我们不断发现肠道细菌在胃之外发挥着令人惊讶的作用。”“在这里,肠道细菌影响着动物感知环境的方式,并导致它向具有相同细菌的外部来源移动。肠道细菌确实让它们的物种对动物来说更美味。” 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市的布兰代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博士后研究员和论文第一作者Michael O'Donnell博士和生物学教授Piali Sengupta博士的带领下,对肠道细菌是否可能控制宿主动物的行为很感兴趣。该小组研究了肠道细菌对蠕虫(秀丽隐杆线虫)如何嗅出并选择它们的下一餐的影响。 细菌是蠕虫的主要食物。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量了蠕虫是如何喂养对辛醇有反应的不同菌株的。辛醇是一些细菌分泌的一种大型酒精分子,当辛醇浓度很高时,蠕虫通常会避开辛醇。 奥唐奈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与生长在其他细菌上的动物相比,生长在JUb39上的蠕虫不太可能避免辛醇。奇怪的是,他们发现在向辛醇移动的蠕虫肠道中存在JUb39活菌,这表明这种行为可能部分是由这些细菌产生的一种物质决定的。 接下来,研究人员想知道细菌是如何控制蠕虫的。 奥唐奈博士说:“我们能够把从微生物到行为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并确定参与这一过程的整个途径。” 大脑中的化学物质酪胺可能在这种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蠕虫体内,酪胺被转化为化学物质章鱼胺,它针对控制回避行为的感觉神经元上的受体。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细菌产生的酪胺增加了章鱼胺的水平,而章鱼胺通过抑制这些神经元对辛醇的排斥,使蠕虫对辛醇更有耐受力。 通过其他行为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对蠕虫进行基因改造使其不产生酪氨酸,并不会影响它们在JUb39上生长时对辛醇的抑制。这表明细菌产生的酪胺可以弥补这些动物体内缺失的内源性酪胺。 另外的实验表明,在JUb39上生长的蠕虫更喜欢吃这种细菌,而不是其他的细菌食物来源。由细菌产生的酪胺也被发现是这个决定所必需的。 “通过这种方式,细菌可以控制宿主动物的感官决策过程,从而影响它们对气味的反应,并可能影响它们对食物的选择,”森古普塔博士说。 未来的研究将发现细菌产生的其他大脑化学物质可能与改变其他蠕虫的行为有关。此外,肠道中存在的特定菌株组合是否会导致对环境线索的不同反应尚不清楚。尽管蠕虫和哺乳动物有许多相同的基因和生化过程,但我们不知道在高级动物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途径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