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们为植物制造可穿戴传感器,以测量农作物的用水量。》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1-31
  • 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这些“植物纹身传感器”,以实时测量农作物的用水量。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植物学家Patrick Schnable很快描述了他如何测量两种玉米植株的时间,将水从根部移动到较低的叶子上,然后移到叶子上。

    这不是技术上的,精确的,海报上的谈话。这是一名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新型的、低成本的、易于制作的、以石墨烯为基础的传感器-磁带,可以附着在植物上,并能向研究人员和农民提供新的数据。

    他说:“有了这样的工具,我们就可以开始培育更有效地使用水的植物。”“这是令人兴奋的。我们以前做不到。但是,一旦我们能够测量一些东西,我们就能开始理解它。

    让这些水测量成为可能的工具是一个微小的石墨烯传感器,可以用胶带粘在植物上——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植物纹身传感器”。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材料。它是一个碳的蜂窝,只是一个原子的厚度,它能很好地导电和加热,而且它是坚固和稳定的。在这项研究中,石墨烯带技术也被用于生产可穿戴的应变和压力传感器,包括内置在“智能手套”内的传感器,用来测量手部运动。

    研究人员描述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以及“基于石墨烯的纳米材料的简单和通用的方法”,在《高级材料技术》杂志2017年12月刊封面上的一篇论文中创建了柔性传感器。

    这项研究主要是由爱荷华州的植物科学研究所的教师学者计划资助的。

    梁东,爱荷华州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副教授,是该论文的主要作者和技术开发人员。Seval Oren是一名电子和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博士生,也是帮助开发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合作者之一。帮助测试传感器应用的合著者是Schnable,爱荷华州的植物科学研究所所长,Charles F. Curtiss著名的农业和生命科学教授,爱荷华州玉米促进委员会捐赠的遗传学主席和农业企业家的贝克学者;以及土木、建筑和环境工程教授哈利·塞兰(Halil Ceylan)。

    “我们正在尝试制造更便宜、性能更佳的传感器,”Dong说。

    为了做到这一点,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在磁带上制作复杂石墨烯图案的过程。Dong说,第一步是在聚合物块的表面形成锯齿状图案,要么是成型工艺,要么是3d打印。工程师们将液体石墨烯溶液涂在木块上,填入缩进的图案。他们用胶带去除多余的石墨烯。然后他们用另一条带子把石墨烯图案拉掉,在磁带上创建一个传感器。

    这个过程可以产生精确的图案,只有500万分之一米宽——仅仅是普通人类头发直径的二十分之一。Dong说,这样小的模式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举个例子,这个过程产生了一个详细的图像,显示爱荷华州的飓风吉祥物的直径小于2毫米。“我认为这可能是最小的气旋,”董说。

    “这个制作过程非常简单,”董说。“你只是用磁带来制造这些传感器。成本仅为美分。

    在植物研究方面,传感器是用氧化石墨烯制成的,这种材料对水蒸气非常敏感。水蒸汽的存在改变了材料的导电性,可以通过量化来精确测量叶片的蒸腾作用(水蒸气的释放)。

    Dong说,这种植物传感器已经在实验室和试验田试验中成功地进行了测试。

    美国农业部农业和粮食研究计划的一项新的3年、472,363美元的拨款将支持对玉米作物的水运进行更多的实地测试。爱荷华州农学副教授、土壤科学教授威廉·t·弗兰肯伯格将领导该项目。联合调查人员包括董建华和Schnable。

    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基金会已经申请了传感器技术的专利。研究基金会还授予一个选项来商业化EnGeniousAg——艾姆斯的技术创业公司创办的盾,Schnable,可以见到效果和詹姆斯•Schnable农学的助理教授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园艺,合作者在另一个爱荷华州传感器项目引发了公司成立(Patrick Schnable的儿子)。

    “迄今为止我们测试过的基于磁带的传感器最令人兴奋的应用是植物传感器,”Dong说。“对于植物来说,可穿戴电子传感器的概念是全新的。”而且植物传感器非常微小,它们可以检测植物的蒸腾作用,但它们不会影响植物生长或作物生产。

    但这并不是所有传感器都能做到的。该技术可以为各种各样的应用“开辟一条新路线”,作者在他们的论文中写道,包括用于生物医学诊断的传感器,用于检查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用于监测环境,以及在适当的修改之后,用于检测农作物的疾病或杀虫剂。

    —— 文章发布于2018年1月4日

相关报告
  • 《Kirigami启示了可穿戴传感器的新方法》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张卓然
    • 发布时间:2020-01-08
    • 随着可穿戴传感器的日益普及,人们需要一种能够抵抗人体自然运动的压力和应变破坏的材料。为此,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采用激进折纸结构的方法,以帮助材料变得更耐应变,并且更能适应运动。 kirigami与折纸(更为人熟知的折纸艺术)类似,除了折叠外,还包括切割。机械科学与工程学副教授SungWoo Nam和Keong Yong领导的团队成功地将kirigami架构应用于超薄材料石墨烯上,从而创建了适合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 Nam指出:“为了得到最佳的传感效果,您不希望您的运动产生额外的信号输出。” “我们使用kirigami切口来提供超出材料正常变形能力的拉伸能力。这种特殊的设计非常有效地将运动伪影与期望信号解耦。” 为了获得这些结果,研究团队与机械科学与工程教授Narayana Aluru合作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并在纳米制造节点上开发了在线软件,这是此类中第一个被开发的软件。在线软件平台允许研究人员在创建实际设备或平台之前进行模拟。 一旦团队想出了一个在模拟中运行良好的设计,就该进行测试了。石墨烯作为一种材料似乎很有前途,因为与金属和其他常规材料相比,石墨烯可以承受明显的变形和断裂。由于石墨烯是原子上薄的材料,因此研究团队能够将石墨烯层封装在两个聚酰亚胺层之间(这和用于保护可折叠智能手机的材料相同)。一旦“三明治”结构被创造出来,他们接下来就会设计出“吉里贾米切割”来增强材料的延展性。 Nam说:“由于石墨烯既对外部变化敏感,同时也是一种柔性半金属导体,因此人们对用石墨烯来创建传感器非常感兴趣。” “这种灵敏度非常适合检测周围的情况,例如汗液中的葡萄糖或离子水平。” 研究小组发现,采用kirigami结构不仅使石墨烯具有可拉伸性,而且对应变不敏感,没有运动伪影,这意味着即使石墨烯变形,其电状态也不会产生变化。具体来说,他们发现石墨烯电极在高达240%的单轴应变或720度的扭曲下能表现出应变不敏感性。 他们在《今日材料》上发表了研究结果。 Nam说:“ kirigami有趣的是,当你拉伸它的时候会产生平面外倾斜。” “这就是这种结构能够承受如此大的变形的原因。” 在他们的设计中,研究人员将有源传感元件放在由激折石墨烯制成的两个“桥”之间的“岛”上。虽然石墨烯在弯曲和倾斜过程中没有失去任何电信号,但但它仍然从拉伸和拉伸中吸收了负载,使得有源传感元件能够保持与表面的连接。因此,kirigami具有重新分配应力集中的独特能力,从而获得增强的方向机械属性。 虽然研究小组成功证明了基本方法,但他们已经在进行2.0版的改进,并有可能最终将该技术商业化。 该团队还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并在三明治层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他们认为,除了石墨烯之外,该设计还可以扩展到其他原子级薄的材料,例如过渡金属二卤化物。
  • 《化学所在印刷制备可穿戴传感器研究中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湿地遥感信息动态监测
    • 发布时间:2016-03-25
    •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可穿戴电子设备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传感器作为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核心部件,将对其未来功能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传感器向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测量多个参数的高集成传感器需要制造工艺和分析技术的创新。印刷技术是实现材料图案化的有效方式,但传统的印刷技术制造精度通常在数十微米,而且需要经过感光刻蚀等复杂、易导致环境污染的工艺,大大限制了其在微纳米器件制造领域的应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宋延林课题组近年来致力于推动印刷技术的绿色化和功能化发展,在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组装、精细图案化技术、印刷电子以及器件应用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 Adv. Mater. 2014, 26, 6950-6958 )。 通过构筑微米尺度的模板结构,实现了对基材表面液膜破裂行为的控制,得到了精确组装的纳米粒子图案 ( Adv. Mater. 2014, 26, 2501-2507); 利用 “咖啡环”现象制备线宽可达5 μm的金属纳米粒子图案( Adv. Mater. 2013, 25, 6714-6718 ); 利用墨水的三相线滑移现象制备了具有特殊三维结构的图案( Adv. Opt. Mater. 2013, 2 , 34-38 ; Adv. Funct. Mater. 2015, 25 , 2237-2242 );通过喷墨打印磁性墨水制备了特殊三维柱状结构( Small 2015 , 11 , 1900-1904 ); 利用软基材喷墨打印制备了微坑及凹槽结构 ( Adv. Funct. Mater. 2015, 25 , 3286-3294 ); 通过喷墨打印技术构筑微米尺度的电极图案作为 “ 模板 ” ,控制纳米材料的组装 ( Adv. Mater . 2015, 27, 3928-3933 ) 等 。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他们突破传统印刷技术中模板和精度的局限,利用微米柱阵列作为 “ 印版 ” ,与含有纳米颗粒的 “ 油墨 ” 及柔性基材构筑了类似传统印刷过程中 “ 印版、油墨和纸张 ” 的三明治结构。随着溶剂的挥发,气 - 液 - 固三相接触线有序收缩,纳米颗粒在基材上组装形成周期与振幅精确可控的微米乃至纳米尺度的导电曲线阵列,进而得到对微小形变有灵敏电阻响应的传感器(图 1 )。将传感器贴在被监测者的皮肤上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可以实时监测不同环境和心理条件下人体体表微形变的相关生理反应,如复杂表情识别(图 2 ),并有望应用于脉搏监测、心脏监护和远程操控等领域。这种高精度、高灵敏传感器的印刷制造方法突破了传统印刷技术的精度极限,将有力推动印刷制造可穿戴电子和其它微纳米功能器件的发展和应用。该研究成果作为 VIP 文章发表在近日出版的《先进材料》( Adv. Mater. 2016, 28, 1369-1374 )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