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天地网高彭华一行到访陕西省中药协会,共商中药信息平台建设》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 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08-31
  • 2024年8月12日,中药天地网业务经理高彭华、禹锋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明一行到访协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进华、副秘书长任春波、办公室主任兼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副组长王玺博热情接待了高彭华一行。

    在交流会上,高彭华首先介绍了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战略规划。她表示,公司将继续深化在中药材信息化、电子商务及流通追溯系统等方面的研发与应用,为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他也对陕西省中药协会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表示高度赞赏,并期待双方能在更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赵志明就目前中药材市场行情做了介绍。

    周进华对高彭华女士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对中药天地网长期致力于服务中药事业所做的工作给予了极大肯定,并详细介绍了协会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他表示,协会将积极推动陕西省中药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在建设全省统一的中药材数据库和线上交易平台做了很多调研,把积极为会员企业提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等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助力陕西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同时,他也希望双方能以此次到访为契机,利用天地网在全国的辐射力、影响力、与当地企业加强沟通、共同在数字中药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双方还就中药单品指数建设、电商平台建设、供应链优化、双方相互宣传、设立工作站等具体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识。未来,成都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陕西省中药协会将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 原文来源:https://www.zyctd.com/zixun/204/1062050.html
相关报告
  • 《陕西省中药协会携手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共探中医药未来之路》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11-04
    • 2024年10月26日 ,陕西省中药协会副秘书长曹瓅旸带领会员团队子长市中药材开发中心主任黄斌;会长单位子公司榆林广济堂中药饮片开发公司总助郑廷;理事单位柞水县世纪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秦付林、酒泉金沙源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黄积才、陕西瑞美医药公司董事长周化武;中药材GAP专家金鹏辉等18人一行,走进了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开展了一次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受到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管文;研究院中医药技术交流中心主任、重庆市中药材产业协会秘书长鲁增辉;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药博会(重庆)执行总经理许玉;重庆市药研院科技开发公司办公室主任陈情的热情接待并陪同参访。 管文带领陕西省中药协会一行参观了重庆市中药博物馆。他介绍: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创建于1930年,另挂有重庆市中药博物馆牌子,现馆藏药用植物、动物、矿物标本约35万份,是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纽约世界植物标本馆万维网的网络成员馆。 管文处长专门对研究院主要参编的被誉为“当代本草纲目”的《四川中药志》,以及《重庆药用植物名录》、《名贵药材鉴别》等学术专著。培育的“渝青1号”(青蒿) 、“渝蕾1号”(金银花) 、“苕葛1号”(葛根)、“渝玄参2号”(玄参)等11个中药材新品种,以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的石柱黄连、酉阳青蒿以及系列大健康产品进行了详尽讲解。让参访代表深刻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重庆市中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鲁增辉陪同参访团,参观了省部级科研平台——重庆市药研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重庆市药物安全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鲁增辉重点带大家走进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冬虫夏草研究所,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单位的发展历程、科研团队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冬虫夏草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给参访代表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启示。大家现场对“冬虫夏草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交流。 参观结束后,双方在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时珍楼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会议由鲁增辉主任主持。 会上,陕西省中药协会代表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代表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鲁增辉详细介绍了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并重点展示了研究院在中医药领域取得的显著科研成果。曹瓅旸则全面分享了陕西省中药协会的发展现状,并深入剖析了协会平台建设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郑廷专题分享了“十大秦药”的独特优势与市场潜力,金鹏辉则详细解读了陕西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的建设进展与成效。秦付林深入的介绍了陕西中药材产业园与玄参基地的建设情况。黄积才聚焦肉苁蓉系列药食同源产品,详细阐述了其功效及当前面临的瓶颈问题。周化武则针对陕西中药饮片市场流通情况及质量提升问题,分享了宝贵的见解与建议。京师北中(重庆)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汪涛围绕中医药发展的痛点,分享了海外注册的优势及解决路径。许玉通过药博会、茶博会等重要活动,深入剖析了全国中药产业的带动效应及区域交流的社会价值。通过大家多维度分享与交流,参访团代表对合作的切入点有了更加具体和清晰的认识,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瓅旸表示,陕西省中药协会作为省内中药产业的权威组织,近年来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并发挥了显著的产业引领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赢得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与授权。协会目前负责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主要工作,参与银发经济(大健康产品)指导目录的申报推荐及初审,是“黄河流域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并担任“陕西省中医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协会汇聚了近1000个会员及110位中药专家,随着各专业委员会的不断发展壮大,协会的社会职能日益完善。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作为全国知名的中药研究机构,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积淀及卓越的研究成果。此次陕西代表团访问,旨在学习先进经验并寻求资源对接。双方拟从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GAP基地建设合作、中药饮片精品化、地域专家团队赋能、中药材种植与研发、中药海外注册及监制药食同源产品项目等七个方面作为合作的切入点,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 增辉表示,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历史悠久,学科体系完备,设有10个研究所(中心),涵盖中药生药、种植、化学、药理毒理、冬虫夏草及大健康创新等领域,构建了涵盖中药全产业链的科技服务体系。每年培训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人员超3000人次,累计为中药材主产区县创造产值超100亿元,成果斐然。然而,研究院的科研实力尚局限于山城,亟需拓展至更广阔的地域,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更早地服务于人类健康。期待此次“秦”“渝”合作,共创新中医药发展美好未来。 本次参访不仅加深了两地中药领域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地中药领域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更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未来,陕西省中药协会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将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
  • 《一味中药几多产业 “药都”亳州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09-14
    • 从前店后坊到“链”接世界,“出海”步伐持续加快,科技赋能中药材高质量生产……记者在2024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40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期间采访了解到,致力于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安徽省亳州市坚持以药立市、以药强市,做优做强中药材种植和中医药制造,在持续拓展全国市场的同时,还将发展的眼光投向世界,推动中医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从前店后坊到“链”接世界  千年前的亳州,一方药圃,前店后坊,药商们制售着最初形态的中药饮片。如今,从种子种苗研发,到中药提取、配方颗粒、中成药等制造,超过2100亿元的亳州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已近在眼前。亳州中医药产业已形成全产业链集聚体系,并不断优化,“链”接世界。  “知名中药材产地遍布全国,亳州能在中医药产业发展进程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建立了集种植、加工制造、贸易流通、科研、中医药文化传播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亳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廖自荣说。 亳州向上承接着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的资源优势,下端具备历史传承的巨大药市贸易量优势。多年前,安徽省提出“将亳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中医药之都”,亳州将中医药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 据了解,亳州目前已聚集中国中药、广药集团、雷允上、上海宝龙等全国知名及医药百强企业73家,同时也培育出济人药业、协和成药业、华佗国药等多家本土知名企业,共同带动过去传统的中药材、饮片向中成药等现代中医药发展。 “亳州完善的配套政策让首位产业的氛围渗透到了全市的每一个环节。”亳州市重点药企、宝龙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亦斌说,“没有产业链,中药产品的附加值很低,亳州正是形成了产业链集聚效应,让更多药企被效益和前景吸引。”2023年,宝龙药业仅投产一年就达到了产值1亿元,预计今年产值可达3亿元。 “10年前,亳州的本土中成药企业只有三四家。通过强化招商政策,现在已有制剂生产许可的企业30多家,同时延伸出以花草茶为代表的药食同源健康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廖自荣说。 补链、延链的同时,亳州还在强链,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医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政府协同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推动中药材贸易市场标准化国际化,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这里成为全国很多药商的第一选择”  早上7时,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推着小推车穿梭于各个摊位之中,讲价议价间,推车里很快装满了各类中药材。 这个占地1000亩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被称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拥有两个交易大厅,聚集着一万多家商户,每天上市中药材2800多种,日均客流量有4万至6万人。 “过去十年,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年销售额从300亿元左右增长至2023年的560亿元,今年预计突破600亿元,这里成为全国很多药商的第一选择。”负责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运营的康美药业总裁助理、中药城板块总经理李泽彬说。 走进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浓浓的药香扑面而来,很多细节透视出其能持续火爆的“秘诀”。 西一门入口处,一块大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中药材的价格和供求信息;每个摊位都附有一个绿色二维码,扫码便可看到商户的经营信息、仓储地址和投诉建议;市场显眼处张贴着智慧导览查询系统的海报,手机扫码便可一窥市场全貌……  “在确保市场内售卖的中药材质量的同时,我们还在发展‘云上药市’。去年上线运营康美中药城甄选优品平台,在线上售卖400多种药食同源产品,还在持续发展完善中。”李泽彬说。 在持续拓展全国市场的同时,致力于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亳州还将发展的眼光投向世界,“出海”步伐持续加快。 清洗、切片、烘干、检测……在安徽盛林国药饮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操纵机器加工生产一批白芍饮片,这些白芍饮片将和当归、枸杞、茯苓等其他中药材一起打包,通过海运发往韩国釜山。  “每周都会有装满中药材的多个集装箱从公司发出,送往韩国、泰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安徽盛林国药饮片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经理杨海峰说,随着海外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升,这几年公司的外贸一直保持良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亳州市药业进出口额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3%,占安徽省药业进出口总值近90%。90多家药企将中药材产品出口至亚欧非近90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赋能中药材高质量生产 初秋时节,药香弥漫。在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亳州市沪谯药业有限公司与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种植示范基地,流转土地2000多亩,种植的白芍、白术、射干等中药材长势正旺,迎来采收期。 “我们采用统一供苗、种植、施肥等方式,应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确保质量可控。”亳州市沪谯药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高贯彪说,目前该公司已在甘肃、四川等地建了120多个基地。在原材料稳定供应等加持下,公司在去年销售额超过8亿元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将突破10亿元。 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是亳州市做优中药材种植的缩影。今年上半年,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02.2万亩,规范化种植面积41.3万亩。 智慧植物工厂建成投入使用、实施订单生产、探索多层种苗及植物种植新模式……走进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得益于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何首乌、玄参、亳菊等中药材原原种种苗正在培育中。 “我们着力从源头加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系统开展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药材良种繁育与药材品种创新,赋能中药材高质量生产。”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凯说,该公司建成亳州市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完成构建亳菊、白术等中药材组培生产体系,年产原原种种苗逾1000万株,在地扩繁能力逾2.5亿株。 据了解,亳州市推动安徽中药材种植联合研究中心开展研发服务,组建中药材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技术、中药材种苗繁育技术等科研团队;开展种质资源、绿色种质等研究课题;编制决明子、白芷等中药材绿色种植技术标准导则。“从近年来种植环节来看,机械化水平提高了,科技含量提升了,这都为中药材高质量生产注入动力。”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吴雪说。 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高质量发展潜力十足。如今,亳州市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已涵盖中药材种子种苗组培繁育、种植、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颗粒剂生产、中药流通、中医药科研、文化传播等各环节。今年上半年,亳州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1137.4亿元,同比增长8.76%。(记者 姜刚 朱青 汪海月 亳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