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源部建立国家卓越中心以加速国内海上风电行业 - CleanTechnica》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2-21
  • A map of the united states colored by wind speed at 1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on land off the coastlines. Wind resources at 100 meters above the groundU.S. Department of Energy Establishing National Center of Excellence to Accelerate Domestic Offshore Wind Industry .
    February 8, 2024February 8, 2024 2 weeks ago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1 Comment
    Sign up for daily news updates from CleanTechnica on email. Or follow us on Google News !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today announced it is investing $4.75 million to establish a new national center of excellence to accelerate reliable and equitable offshore wind energy deployment across the nation. The Academic Center for Reliability and Resilience of Offshore Wind (ARROW), led by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with approximately 40 partners, will focus on workforce development, targeted research, and partnerships and strategies to embed equity in offshore wind development. This academic and training hub, which includes partner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will help drive progress toward the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s goals of deploying 30 gigawatts of offshore wind by 2030, 100% clean electricity grid by 2035, and net zero emissions economy-wide by 2050.
    “Offshore wind can play a major role in decarbonizing the U.S. electric grid, and meeting its potential will require skilled workers to propel us forward,” said Jeff Marootian, Principal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This consortium will provide timely and relevant training and education to help foster the domestic offshore wind workforce of tomorrow and secure a clean energy future for all Americans.”
    As offshore wind energy development grows there will be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workers across a broad range of disciplines. The selected ARROW consortium, funded by DOE’s  Wind Energy Technologies Office , will provide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to help advanc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offshore wind workers.
    This offshore wind consortium will help foster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eeded to equitably achieve the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s goal of deploying 30 gigawatts of offshore wind by 2023. ARROW comprises of eight universities, three national laboratories, two state-level energy offices, and many industry and stakeholder groups. It is designed to foster and support a diverse, enduring offshore workforce that is domestically educated while ensuring reliable, resilient, equitable, low-cost, and rapid deployment of offshore wind energy.
    To accomplish these goals, ARROW will support three programs.
    ARROW-Empower  will focus on an enduring and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scale-up for offshore wind, advancing the education of 1,000 students over the initial 5-year life of the center. .
    ARROW-Innovate  will conduct research on infrastructure, atmospheric and ocean conditions, and marine and human ecology to advance the resiliency of offshore wind. .
    Arrow-Engage  will connect with commun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help ensure benefits from offshore wind are spread equitably, while also helping to grow a diverse domestic workforce. .
    This consortium includes Clemson University, Morgan State Universit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Dartmouth,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at Mayagüez,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the 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the Massachusetts Clean Energy Center, and the Maryland Energy Administration. Over 20 other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developers,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offshore wind manufacturers, a grid operator, community representatives, trade associations, standards organizations, and others, are also anticipated to serve as partners.
    Learn more about WETO’s portfolio of funded projects on the WETO Projects Map and learn about the  office’s efforts to foster trained and qualified workers  needed for the growing U.S. wind industry.
    Receive the latest information on WETO funding opportunities, events, and other news by subscribing to the monthly Catch the Wind newsletter, as well as the comprehensive, biannu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Newsletter.
    Selection for award negotiations is not a commitment by DOE to issue an award or provide funding. Before funding is issued, DOE and the applicant will undergo a negotiation process, and DOE may cancel negotiations and rescind the selection for any reason during that time. DOE award amounts are subject to change pending negotiations.
    Courtesy of  U.S. DOE .
    Have a tip for CleanTechnica? Want to advertise? Want to suggest a guest for our CleanTech Talk podcast? Contact us here . Latest CleanTechnica TV Video .
    I don't like paywalls. You don't like paywalls. Who likes paywalls? Here at CleanTechnica, we implemented a limited paywall for a while, but it always felt wrong — and it was always tough to decide what we should put behind there. In theory, your most exclusive and best content goes behind a paywall. But then fewer people read it!! So, we've decided to completely nix paywalls here at CleanTechnica. But...
    Like other media companies, we need reader support! If you support us, please chip in a bit monthly to help our team write, edit, and publish 15 cleantech stories a day!
    Thank you!
    Advertisement   CleanTechnica uses affiliate links. See our policyhere.
    Share this story! .
    LinkedIn .
    WhatsApp .
    Facebook .
    X .
    Email .
    Mastodon .
    Reddit .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
    The mission of the U.S. Energy Department is to ensure America’s security and prosperity by addressing its energy, environmental and nuclear challenges through transforma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lutions. Learn mor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has 857 posts and counting. See all posts by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
  • 原文来源:https://cleantechnica.com/2024/02/08/u-s-department-of-energy-establishing-national-center-of-excellence-to-accelerate-domestic-offshore-wind-industry/#comments
相关报告
  • 《【美国能源部】投资 1.01 亿美元建立碳捕集、去除和转化测试中心》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5-01-15
    • 美国能源部(DOE)化石能源和碳管理办公室(FECM)近期宣布为五个项目提供 1.01 亿美元的联邦资金,以支持为水泥生产设施和发电厂开发二氧化碳(CO2)捕集、去除和转化测试中心。 加快负责任地开发和部署从工业运营和发电中捕集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直接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技术,将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并加强国家的能源安全。 入选的五个项目将支持建立测试中心,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研究和评估从公用事业和工业资源中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产品或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的技术。 建立不同规模的试验中心,使用来自不同行业的不同原料,有助于建立和提高碳捕集技术的功效和性能。 每个项目都将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的碳管理: 伊利诺伊大学(伊利诺伊州厄巴纳市)董事会计划为一个测试中心制定概念设计、业务、技术和管理结构,以评估和加速水泥行业的碳捕集、去除和转化技术。 Holcim US(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计划在其位于马里兰州的 Hagerstown 水泥厂建立一个国内水泥碳管理创新中心,并探索测试中心地点、所有权结构、商业模式和技术合作伙伴的可行性。 南方公司服务公司(阿拉巴马州伯明翰)打算维护和运营国家碳捕集中心,这是一个能够在发电厂运行条件下评估二氧化碳捕集、去除和转化技术的综合测试设施。 北达科他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北达科他州大福克斯)计划加强其现有的二氧化碳捕集、去除和转化测试中心,以便在相关发电厂运行条件下快速、经济地测试更多技术。 怀俄明大学(怀俄明州拉莱米)计划扩大现有怀俄明综合测试中心的能力,以适应更广泛的碳管理技术,模拟天然气和工业设施的排放。
  •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 国内海上风电装机3089万千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13
    • 日前,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一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解读《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介绍煤矿智能化建设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内容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04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989万千瓦,海上风电51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三北”地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67.7%。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风电累计装机达到3.76亿千瓦,同比增长11.8%,其中陆上风电3.45亿千瓦,海上风电3089万千瓦。2023年一季度,全国风电发电量22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5%。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风电投资完成约249亿元,同比增长15.0%。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 张星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将例行发布2023年一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解读《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规范用地管理等方面通知》,介绍煤矿智能化建设有关工作进展,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先生,煤炭司副司长任立新先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先生。我是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 各位司长发布内容之后,统一安排回答记者提问。现在,请董万成副司长发布2023年一季度能源形势。 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董万成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社会生产生活加快恢复,经济回稳向好。能源行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保供的决策部署,着力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平稳完成冬季采暖保供任务,全国能源消费小幅增长,能源供需总体平稳。一季度能源形势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能源消费持续回升。由于去年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导致全社会用电基数较低,今年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9%,明显高于前两个月2.3%的增速。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4%,对用电增量的贡献率达78%;天然气、成品油消费同比增速从2月份开始明显回升;工业用能需求增加,带动煤炭消费稳步增长。 二是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强化重点产煤省区和企业安全生产,全力推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一季度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5%、2.0%、4.5%。充分发挥电煤、电力中长期合同保供稳价的“稳定器”作用,压实地方和企业能源保供责任,3月份以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是能源进口稳步增加。为保障国内能源需求,一季度,我国能源进口有所增加,其中,煤炭进口同比增长96.1%;原油进口同比增长6.7%;天然气进口同比下降3.6%,其中前两个月同比下降9.4%,3月份同比增长11.6%。 四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一季度,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加快调结构、稳增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3号机组于3月份正式投运;三门核电4号机组、金上—湖北特高压直流工程、湖北通山抽水蓄能等工程开工建设;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加快建设,第三批项目清单已确定。据监测,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4.9%。以上是一季度能源形势的主要情况。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 张星 谢谢董万成副司长,下面请王大鹏副司长介绍2023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并解读《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 王大鹏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下面我先介绍2023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重大水电项目和抽水蓄能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 2023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740万千瓦,同比增长86.5%,占新增装机的80.3%。其中,常规水电新增并网121万千瓦,抽水蓄能150万千瓦,风电新增并网1040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并网336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并网63万千瓦。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58亿千瓦,常规水电装机3.68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4699万千瓦,风电装机3.76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2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195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2023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5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3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8%。 (一)水电建设和运行情况。2023年一季度,全国新增水电并网容量271万千瓦,其中常规水电121万千瓦,抽水蓄能150万千瓦。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15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3.68亿千瓦,抽水蓄能4699万千瓦。2023年一季度,全国水电发电量2035亿千瓦时,全国水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44小时。 (二)风电建设和运行情况。2023年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04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989万千瓦,海上风电51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三北”地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67.7%。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风电累计装机达到3.76亿千瓦,同比增长11.8%,其中陆上风电3.45亿千瓦,海上风电3089万千瓦。2023年一季度,全国风电发电量22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5%。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风电投资完成约249亿元,同比增长15.0%。 (三)光伏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2023年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3366万千瓦,同比增长154.8%,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155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1813万千瓦。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25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2.49亿千瓦,分布式光伏1.76亿千瓦。2023年一季度,全国光伏发电量11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9%。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投资完成522亿元,同比增长177.6%。 (四)生物质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2023年一季度,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并网6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4195万千瓦,同比增长8%,生物质发电量4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新增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区是广东、江苏、河南、蒙西和河北,分别为19.1万千瓦、12.1万千瓦、7.3万千瓦、5.3万千瓦和4.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和黑龙江,分别为56.1亿千瓦时、45.8亿千瓦时、34.1亿千瓦时、33.7亿千瓦时和31.7亿千瓦时。 接下来我再向大家解读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近期,我局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作为已到期废止的《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的接续政策。《通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统筹兼顾粮食生产、生态保护、能源发展、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提出引导项目合理布局、光伏发电项目用地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办理项目用地手续、加强用地监管、稳妥处置历史遗留问题等,明确了光伏发电用地用林用草的相关政策规定,为光伏发电发展提供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抓好《通知》的落实,促进光伏发电持续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 张星 好的,谢谢王大鹏副司长。下面请任立新副司长介绍煤矿智能化建设有关工作进展。 煤炭司副司长 任立新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煤矿智能化对于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保供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会同七部门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着力运用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煤炭产业,助力煤矿实现减人增安提效,煤炭在能源安全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夯实。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我们会同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煤矿智能化发展的目标、原则、任务等做出了整体安排,并在安全改造资金、产能置换、产能核增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是建立协调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八部门煤矿智能化发展协调机制,统筹研究推进相关法规制度、政策标准、年度计划、示范项目等重要事项,并成立工作专班,具体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推进工作。 三是建立法规标准制度体系。将智能化发展写入国家“十四五”煤炭规划,制定了示范煤矿管理、专家库、建设指南、验收办法等制度文件,立项煤矿智能化行业标准、团体标准100余项,印发文件支持技术装备研发应用。 四是开展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遴选了首批71处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总产能6.2亿吨/年,计划投资约158亿元,已累计建成36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39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单面平均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年。在示范煤矿带动引领下,全国累计建成104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27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各产煤省区、煤炭企业大力实施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少人,优化提升了煤矿生产和安全素质,增强了煤炭供给的韧性和弹性,为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据调度,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等7家重点煤炭企业,已建成智能化产能13.93亿吨/年,占其总产能比例的74.7%,综采工作面平均人员劳动工效提升27.7%,掘进综合单进平均水平提升32.8%,智能化煤矿为近两年煤炭增产保供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煤矿智能化发展有力推动了煤炭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近2000亿元,投资完成率超过50%,智能化市场需求的增加,有效带动了矿山物联网、煤机装备制造、智能控制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我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 张星 谢谢任立新副司长。现在开始提问,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时先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央视财经记者 我们知道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五一又将迎来新能源汽车出行高峰,请问国家能源局下一步将如何推进充电桩建设及运维服务,满足用户的绿色出行需求。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 张星 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满足新能源汽车城际出行的充电需求,近年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加快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群众绿色出行。2022年,我们会同9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有效覆盖。去年8月,我们配合交通运输部制定印发了《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全国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已有超过5700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超过1.8万台充电设施,较《行动方案》印发前分别增长超过85%和35%,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得到进一步有力保障。 为更好满足节假日公众出行需求,我们组织相关企业通过充电设施监测平台大数据对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充电情况分析研判,提前研究政策措施。4月19日,我们联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节假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从持续提升全社会充电保障能力、提前开展充电需求预判、全面开展充电设施运维检查、加强节假日充电引导等方面提出切实举措,加强公路沿线及旅游景区等场景充电服务保障能力,优化群众节假日出行体验。同时,在此也温馨提醒广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假期出行要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和时间,通过充电服务APP关注充电设施使用情况,尽量避开充电高峰时段和“拥挤”充电场站。最后,祝大家“五一”假期出行平安愉快。 中国能源传媒集团记者 近日三部门联合发布了支持规范用地以及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情况,请问目前我国大型光伏基地建设情况是怎么样的?下一步支持绿色能源国家能源局将有哪些计划?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 王大鹏 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重要任务,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大基地建设。近期,我局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光伏发电用地用林用草的相关政策规定,针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光伏基地,提出“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选址建设大型光伏基地”,为大型光伏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截至目前,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项目并网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力争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投产,第二批基地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近期已正式印发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根据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加强政策供给:一是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在积极推进大型基地建设的同时,组织开展“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二是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要求,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三是推动修订可再生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中国改革报记者 绿色低碳发展是能源转型的方向,而煤炭是重要的着力点,煤矿智能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我的问题是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对于能源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意义?谢谢。 煤炭司副司长 任立新 谢谢您的提问。 首先,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强调必须以保障供应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确保能源资源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煤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受疫情及国际局势影响,去年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面对这种局面,煤炭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煤炭增产增供,2022年全国原煤增产4.3亿吨,同比增长10.5%,有力地稳住了能源供应基本盘。长远看,煤炭在我国能源保供中将持续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 其次,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安全增产保供的关键举措。煤炭行业属于典型高危行业,生产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水害、火灾、瓦斯、冲击地压、粉尘等灾害隐患。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可减少高危岗位人员一半以上,条件好的还可形成井下工作面无人采煤、少人值守的场景,避免职工直接面对灾害事故风险,减少人员误操作,大幅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在近几年的煤炭保供中,以智能化煤矿为代表的大型先进矿井,生产运行各系统全面升级,安全高效的优势充分显现,既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又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为煤炭增产增供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煤矿智能化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既是自身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应有之义。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推广应用充填开采、边采边复等绿色智能开采技术,不断提高资源回收率、原煤入选率,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煤炭产业与新能源不断融合,加速建设能源绿色转型供应保障基地,有效带动人工智能、煤机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等产业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转型提供强劲动力。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组织引导和政策协调,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积极扎实开展,助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国家能源安全基础。 新华社中经社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想请问国家能源局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引领能源行业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董万成 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要求,国家能源局将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推动提升农村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和消费水平,为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能源服务。 将主要采取以下四个方面措施:一是继续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企业自筹资金,聚焦边远地区、脱贫地区等农网薄弱地区,加大建设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供电质量保障水平。二是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今年3月15日,国家能源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通知,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动农村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探索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将清洁能源产业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机结合,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抓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经过前几年的建设,我国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已超过60%。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稳妥有序推进新增清洁取暖项目,完善清洁取暖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清洁取暖用能稳定供应和持续运行,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四是加快推进县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县城、乡镇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探索充电设施与光伏、储能相结合,加大县乡村充电网络建设运营支持力度,为新能源汽车下乡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电业与能源记者 近日,国家能源局在陕西黄陵组织召开了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对下一步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请简要介绍一下近期煤矿智能化将会有哪些重点工作?谢谢。 煤炭司副司长 任立新 谢谢您的提问。2023年4月19日至20日,国家能源局会同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召开了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总结了近年来煤矿智能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先进经验,分析了煤炭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强化责任落实、突出示范带动、加强政策引导、推进科技创新、坚持标准引领、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协调联动七个方面对下一阶段煤矿智能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按照本次现场会部署,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近期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认真做好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及经验梳理工作,重点关注已建成智能化系统尤其是采掘工作面的常态化运行情况,分类分级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发挥八部门煤矿智能化发展协调机制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关键节点适时研究出台新的制度供给;三是研究出台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组织科研单位及煤炭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方面,尽快研究形成智能化标准框架,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标准支撑;四是组织开展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专项培训,拟邀请有关产煤省区、煤炭企业、科研院校的一线专家学者授课,共同研讨煤矿智能化建设方法路径,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水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记者 我们注意到,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加快推进。今年正好也是电力改革的8周年,请问工作成效如何?下一步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谢谢。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 张星 2015年以来,电力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深化电力价格改革。确立了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输配电价监管制度框架。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取消了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10千伏以上电力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了条件。 二是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中长期和辅助服务市场实现各地全覆盖,山西等6个现货试点地区进入长周期不间断结算试运行。南方区域市场启动试运行,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稳步推进。2022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已达全社会用电量的60%。市场机制发挥了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保障电力供应的作用。 三是推动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交易机构股份制改造全面完成,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四是有序放开配售电业务。推动了400多个增量配电试点项目。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超过5000家,用户有了更多选择权,有效探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下一步,将以适应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导向,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稳步推进省(区、市)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提升跨省跨区交易市场化程度,加强市场间衔接。二是加强电力交易品种间的衔接,持续完善中长期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现货市场建设。三是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完善新能源和新兴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机制。四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电力统筹规划和电力监管,持续加快电力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 人民网记者 近期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以及国家乡村振兴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请问国家能源局开展此项试点工作主要出于什么考虑,下面对于推进试点县工作有什么部署?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 王大鹏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广大农村地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的重要增长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及“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乡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清洁用能的需求,国家能源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工作。为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坚持原则。按照“多能互补、实惠可靠,因地制宜、多元创新,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 二是明确目标。对试点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比提出量化要求,要求平原地区实现炊事、取暖和农业散煤基本清零,可再生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广泛发展,就地消纳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细化任务。主要围绕供给革命、消费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四部分进一步明确试点县重点建设任务,供给革命包括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非电就近开发利用及乡村能源站建设等,消费革命主要包括推进电能替代、农村电网巩固提升、探索扩大可再生能源终端直接应用规模等,技术革命包括推进分布式能源技术创新应用、探索建设新型农村能源体系等,体制革命包括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建立农村能源发展利益共享机制等。 四是加强保障。要求地方建立工作机制,做好试点县建设与各类规划的统筹衔接,确保绿色能源有效开发利用。同时,加大财税、金融等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持续完善试点县建设各项支持保障措施,强化项目用地等要素保障,优化项目审批流程,营造良好投资建设环境。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各省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能源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编制本省试点县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加快探索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安全可靠的农村能源供给、消费、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强有力的清洁能源保障。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 张星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本场发布会由新华网和我局门户网站同步现场图文直播,我局微信公众号转发,请大家关注。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