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提升铁路安全性》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17-11-23
  •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已逐步向人们的日常生活靠拢。近日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和私营铁路运营商将实施3D打印技术,以及机器人和虚拟现实,以提高东亚城邦铁路系统的可靠性。

    持续的维护对保持列车网络的功能和效率非常重要,目前影响新加坡长途运输协定和铁路运营商的这一领域的主要后勤问题之一是更换损坏或损坏部件的时间以及成本参与其中。目前的选择是在现场生产和储存大量的备件,在储存,制造和劳动力成本方面昂贵,或者等待很长时间来从海外交付部件。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LTA决定尝试使用3D打印技术来解决,因为它能够快速和便宜地生产替换零件。LTA报告说,使用增材制造工艺可以在一夜之间生产四列火车车厢门把手。除了直接更换外,LTA还可以使用3D打印快速对设计进行原型设计以改进零件。测试和试用更大的设计和概念也将变得更容易和更实惠。

    图 1 3D打印把手(左)原装把手(右)

    据悉,新的AR/VR计划和3D打印系统的概念验证试验将于明年在大士车站举行。

相关报告
  • 《3D打印×基因编辑:未来可期》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19
    •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编辑、生物3D打印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引发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12月14日,上海科普大讲坛第137讲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成铁和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辉两位专家,为观众打开生物技术的众妙之门。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吴成铁研究员多年来一直从事3D打印生物材料的研究,讲座现场他从3D打印入手向观众介绍了该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新探索。你能想象通过3D打印我们可以“私人定制”生物活性陶瓷填充物来修复我们的骨骼、牙齿?用高分子支架、水凝胶等生物组织修复我们的皮肤、肾脏等软组织?吴成铁介绍其关键在于借助3D技术实现支架对植入部位的个性化配置,并通过宏观微观多级结构设计、化学修饰和生物活性分子复合,提供一定的力学支撑的同时,最终赋予支架诱导及促进组织再生的活性,实现组织的理想修复与再生。 来自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脑神经所的杨辉研究员则长期从事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脱靶安全性检测以及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讲座一开场,杨辉便从大家关心的遗传性疾病入手,新型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单碱基编辑等的快速发展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讲座一开场,杨辉便从大家关心的遗传性疾病入手,新型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单碱基编辑等的快速发展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紧接着,杨辉便带领观众开启了基因编辑之旅,向观众科普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的流程与难点,以及GOTI(Genome-wide Off-target analysis by Two-cell embryo Injection)新型脱靶检测技术如何弥补原有难点和风险点,提高基因编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 本场讲座围绕3D打印和基因编辑两个生物技术主题,吸引观众到场聆听。 上海科普大讲坛由上海市科委指导,上海科技馆主办,上海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上海科普发展教育基金会支持。目前已举办137场,邀请到两百余位海内外科学家进行精彩演讲,累计约三万名听众到现场聆听。
  • 《超声波能提升3D打印金属12%强度》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1-14
    • 据外媒报道,得益于澳大利亚的一项新研究,3D打印金属部件的质量可能很快就会获得提高。那里的科学家已经确定,超声波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材料的微观结构来增强其强度。由博士生Carmelo Todaro带领的RMIT大学团队近期尝试了一种被称为“定向能量沉积(DED)”的现有3D打印技术。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快速改变着我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新兴制造技术的典型代表,早期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金属3D打印技术更多的转向了工业、汽车、医疗、模具、教育以及珠宝等市场。关于金属3D打印技术,你知道多少? 据了解,RMIT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常用合金打印出样品:Ti-6Al-4V是一种常用于飞机部件和生物力学植入物的钛合金;Inconel 625则是一种镍基高温合金,常用于海洋和石油工业领域。 无论使用的是哪种合金,其沉积表面实际上都是一个声波探测仪,即一个产生超声波振动的工具。在当金属凝固过程中,振动会对显微结晶作用从而使其形成更为紧密的结构。结果发现,跟没有使用超声波的相同样品相比,这些物质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应力增加了12%。 Todrao表示:“如果你观察3D打印合金的微观结构,你会发现它们通常是由大型细长的晶体构成。由于其机械性能较低并且在印刷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裂纹,这使得它们更难被工程应用所接受。但是,我们在印刷过程中使用超声波所得到的合金的微观结构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合金晶体非常细小且完全是等轴的,这意味着它们在整个印刷金属部件的各个方向上都是均匀地形成的。” 此外,通过在打印过程中打开和关闭超声波发生器还可以在不同区域创建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单个项目。这是一种被称为“功能分级”的质量,它在考虑低重量或减少材料使用等因素的对象中非常有用。 研究人员相信,一旦超声增强3D打印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难么它还将可能被用到其它金属的强度提升中,诸如不锈钢、铝合金和钴合金等。 许多类型的液压元件已经用金属进行3D打印生产。例如,Aidro使用不锈钢打印液压阀块以控制单作用气缸。该公司能够做到节省空间和优化其内部通道,与传统组件比较,拥有更高的流量与较低的压力损失。由于不需要辅助钻孔,也消除了外部泄漏的可能性。 此外,使用3D打印设计与改进生产了一个可堆叠的液压阀。直接操作减压阀是由钢和镀锌制成的,以防腐蚀。当Aidro的客户有小数额的阀门需求时,数控加工对于交货时间和成本来说是不可控的。相反,阀门使用3D不锈钢重新设计生产,重量减轻了60%。其结构墙和原来相比一样结实,在250bar压力测试下新的设计结果具有可比性。 金属3D打印技术的方法: 现在主流的金属3D打印技术有五种:激光选区烧结(SLS)、纳米颗粒喷射金属成型(NPJ)、激光选区熔化(SLM)、激光近净成型(LENS)和电子束选区熔化(EBSM)技术。 激光选区烧结(SLS) SLS整个工艺装置由粉末缸和成型缸组成,粉末缸活塞上升,由铺粉车将粉末在成型缸上均匀铺上一层,计算机根据原型的切片模型控制激光束的二维扫描轨迹,有选择地烧结固体粉末材料以形成零件的一个层面。完成一层后,工作活塞下降一个层厚,铺粉系统铺上新粉,控制激光束再扫描烧结新层。如此循环往复,层层叠加,直到三维零件成型。 纳米颗粒喷射金属成型(NPJ) 众所周知,普通金属3D打印技术就是使用激光熔化或激光烧结金属粉末颗粒,而纳米颗粒喷射金属成型(NPJ)技术采用的不是粉状形态,而是液态。这些金属以液体的形式被包裹在一个管子里并插入3D打印机,在金属3D打印的时候用含有金属纳米颗粒的“铁水”喷射成型。带来的好处是用铁水打印金属,整个模型会更圆润,而且能使用普通的喷墨打印头作为工具。当打印完成后,构建室会通过加热将多余的液体蒸发,只留下金属部分。 激光选区熔化(SLM)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先在计算机上利用Pro/e、UG、CATIA等三维造型软件设计出零件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通过切片软件对该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分层,得到各截面的轮廓数据,由轮廓数据生成填充扫描路径,设备将按照这些填充扫描线,控制激光束选区熔化各层的金属粉末材料,逐步堆叠成三维金属零件。激光束开始扫描前,铺粉装置先把金属粉末平推到成形缸的基板上,激光束再按当前层的填充扫描线,选区熔化基板上的粉末,加工出当前层,然后成形缸下降一个层厚的距离,粉料缸上升一定厚度的距离,铺粉装置再在已加工好的当前层上铺好金属粉末,设备调入下一层轮廓的数据进行加工,如此层层加工,直到整个零件加工完毕。 激光近净成型(LENS) 激光近净成型(LENS)技术采用激光和粉末输送同时工作原理。计算机将零件的三维CAD模型分层切片,得到零件的二维平面轮廓数据,这些数据又转化为数控工作台的运动轨迹。同时金属粉末以一定的供粉速度送入激光聚焦区域内,快速熔化凝固,通过点、线、面的层层叠加,最后得到近净形的零件实体,成形件不需要或者只需少量加工即可使用。LENS可实现金属零件的无模制造,节约大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