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欧佩克公布了最新一期报告。报告显示,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原油需求下降,将在2022年完全恢复。 似乎是响应这一报告的发布,近两个交易日国际油价出现大幅上升,单日涨幅创下 9月份以来新高。布伦特和WTI油价在8日分别上升了3.1%和3.2%,单周涨幅双双达到10%;9日上海原油期货开盘后涨幅飚至3.49%,截至记者发稿,涨幅略微回落至2.44%。 “前期,欧佩克会议决定延长此前未能充分限产国家的减产期限,同时,挪威石油工人抗议导致原油产量下降。”金联创高级分析师王延婷告诉记者,“飓风造成墨西哥湾原油产量减少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油供应压力,因此油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 不过,油价的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似乎相当有限。
利空因素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范围内仍在不断恶化, 10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超33.8万例,创下今年1月1日来的新高;同时,欧佩克国家不断出现减产作弊行为,利比亚恢复产油又增加了市场供应。 10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本次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不作调整。 近期市场波动巨大 刚刚过去的 “双节假期”对于国际原油市场来说,极不平静。 进入 10月,布伦特油价先是从9月末的42美元/桶左右跌至10月2日的39美元/桶,然后再接连上涨至10月8日的42美元/桶。把时间跨度拉长至一个月来看,布伦特油价分别于9月14日和10月2日两次触及39美元/桶的低价。
而国内方面, 10月9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网站获悉,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据金联创测算,截至10月9日第十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41.50美元/桶,变化率为1.76%,对应的汽柴油零售价应上调45元/吨,并未达到50元/吨的调价条件。 因为疫情状况已经基本稳定,国庆中秋 “双节”期间,民众出行意向增加,对汽柴油需求形成支撑。尤其是在疫情之后,私家车出行增加,因此节日期间汽油消费量明显回升。 “后续来看,基准价仍处于低位,但近期原油价格呈现上涨趋势,综合原油均价偏高,变化率将呈现正向波动。”王延婷告诉记者,“短期内,国际油价仍存上行动力,但涨幅较为有限,因此新一轮发改委调价小幅上调概率较大。”
石油需求争议 在 10月8日发布的《全球石油展望》报告中,欧佩克不仅认为全球原油需求将在2022年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还认为在疫情结束之后,全球原油需求还将保持长达20年的持续增长。 这一结论与越来越普遍的行业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久前, BP发布了2020年版的《BP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在未来三十年中,石油需求将在20年代前中期达到峰值并保持平稳;而如果全球能源转型的步幅加快,石油需求或许永远不会回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的水平。 这一预期和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以及道达尔类似,这些位于欧洲的石油大公司均认为,全球未来在向清洁能源结构过渡期间,需要一个石油需求的停滞期,这三大公司的业务中,原油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减少,天然气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不过,在这一报告中,欧佩克在历史上首次正式承认,随着能源结构特别是交通能源结构不断向电气化转型,全球原油需求将在 2040年见顶。同时,欧佩克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结束之后,欧佩克将在美国等新兴产油大国手中抢回部分失去的市场份额,到 2022年提供原油超过3430万桶/日,相较此前的预期提升了140万桶/日;同时,相比今年9月份的产量,提升了约1000万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