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格力、TCL、创维……家电巨头集体跨界光伏》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5-18
  • 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日日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袁舰,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工业工程设计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等。据天眼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海尔集团关联公司海尔卡奥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

    实际上,海尔集团早在2015年就开始进军分布式光伏市场,推出了“富民贷”项目。今年2月,海尔招标网发布了2022年光伏逆变器、光伏组件采购项目招标预告,称海尔能源光伏电站建设需要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招标要求组件生产厂商排名为国内前十,2021年1月1日至报名公告日光伏组件销量业绩累计容量100MW及以上,交互截止时间为3月4日。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家电巨头正加速向光伏领域挺近,目前除海尔以外,格力、TCL、创维、康佳等企业已先后宣布切入光伏赛道。

    作为较早进入光伏领域的品牌,格力选择的路径是“光伏+家电”,并于2012年启动“光伏空调”项目,开始研发基于清洁能源的颠覆式零碳空调系统技术。2013年,格力电器自主研发了光伏直驱离心机系统,2021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公开表示,格力电器正在研发“光伏+储能+空调”的新技术,致力于让空调成为一个小型发电站,在保证空调降温或制热的同时,把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让家庭照明不花电费。

    TCL科技于2020年收购单晶硅片制造企业中环股份,正式进入光伏领域。2021年2月1日,TCL中环宣布在宁夏投资建设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工厂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宁夏中环定位成为全球领先、单体最大的光伏硅单晶智慧工厂、绿色工厂。4月26日,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更名为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加大在新能源光伏领域投资力度。

    2020年初,创维集团成立深圳创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光伏行业。根据创维集团发布的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在新能源业务方面,2021年创维取得营业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3843.3%,成为2021年增长最大的业务板块,营收占比约为8%。创维集团进入清洁能源行业以来,主要以户用光伏为开端,提供电站开发、设计、建设、运营等一系列完整解决方案。

    2021年,康佳集团通过控股子公司江西康佳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进军光伏玻璃制造端。2021年12月,该公司年产量为1500万㎡的光伏玻璃一期项目已处于投产阶段,正在积极提升产品良率和品质。

    可以肯定的是,相较其他领域,家电企业本身在供应链、销售渠道、组装整合等方面有强大优势,未来随着光伏+应用场景的拓展,光伏+家电也将呈现更多亮点,成为家电企业拓展第二条增长曲线的机会点。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7154.html
相关报告
  • 《走进OPPO、海尔、创维、柔宇等知名终端 破解材料、工艺需求痛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3
    • 在科技发展的当下,对于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产品,消费者显然更愿意为具备创新感、设计感的“买单”。这种现象在消费电子、家电等行业十分明显。 作为产品实现创新感、设计感的重要环节,CMF(色彩、材料、工艺)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知名终端企业的重视。但有想法不一定能实现,一个好产品背后需要源源不断的供需对接,这对于材料商、制造商都是巨大的商机。 为帮助行业精准解决供需对接问题,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自去年开始开展走进终端制造企业新材料新技术交流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随着赤日炎炎七月天的到来,2018年寻材问料® 移动材料馆新材料新技术交流活动也已进行过半。在上半年的交流走访活动中,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专门针对材料生产端以及应用端的痛点,陆续走进了柔宇科技、小辣椒手机、创维科技、海尔集团、OPPO手机与扬子空调等终端制造企业,根据每家终端制造企业的需求,精心挑选材料实样及解决方案,并进行专业的推介和技术交流。 走进柔宇科技 柔宇科技是一家从事柔性显示、柔性传感、虚拟现实显示及相关智能设备并专注于下一代人机交互及万物互联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终端制造企业。2018年2月2日,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新材料新技术交流活动首站走进估值高达200亿元的黑科技独角兽创业公司——柔宇科技。双方通过技术交流会的形式,共同探讨了包括玻璃等一系列新材料解决方案如何走进柔宇科技并具体应用在柔宇科技的创新产品之中的问题。 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新材料新技术交流活动走进柔宇科技 柔宇科技需求 柔宇科技将参加2018CMF展会同期的供需对接会,感兴趣请联系18566783765(袁小姐) 走进小辣椒手机 “小辣椒”生产的手机产品具有支持蓝牙技术、GPS导航和Wi-Fi无线上网功能,并配备有距离感应器、光线感应器和重力感应器等,内置FM收音机功能,并且为了获得更好的通话质量,还提供了双麦克风降噪功能。2018年3月30日,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新材料新技术交流活动第二站走进小辣椒手机,与小辣椒共同探讨了UV转印文理新技术、塑胶件表面处理新工艺等在小辣椒手机上的应用。 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新材料新技术交流活动走进小辣椒手机 小辣椒手机需求 小辣椒手机将参加2018CMF展会同期的供需对接会,感兴趣请联系18566783765(袁小姐) 走进创维科技 创维科技是一家围绕数码显示技术,以等离子、液晶电视、各类纯平电视、数字电视机顶盒、手机、汽车电子、安防产品以及与数字电视产业链相关产品研于销售的企业。2018年5月4日,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新材料新技术交流活动第三站走进了创维科技。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走进创维科技并深入交流探讨了家电不锈钢加工工艺、适合家电的玻璃装饰效果等技术的应用问题。 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新材料新技术交流活动走进创维科技 创维科技需求 创维科技将参加2018CMF展会同期的供需对接会,感兴趣请联系18566783765(袁小姐) 走进海尔集团 海尔是一家主要以提供空调、冰箱、洗衣机等智能家电全套解决方案的全球大型家电品牌。其智慧家庭利用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均通过U+开放物联平台及场景商务结合,为用户实现了最佳的智慧生活体验。2018年6月22日,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新材料新技术交流活动第四站走进了海尔集团。在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走进海尔集团过程中,双方就热水器、空调、厨电在新材料领域的运用展开了一系列讨论。 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新材料新技术交流活动走进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需求 海尔集团将参加2018CMF展会同期的供需对接会,感兴趣请联系18566783765(袁小姐) 走进OPPO手机 OPPO手机一直专注手机拍照的技术创新,开创了“手机自拍美颜”时代,据权威机构IDC统计,2016年,OPPO成为在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的手机品牌。2018年6月15日,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新材料新技术交流活动第五站走进了OPPO,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在与OPPO手机后续的交流中,薄壁+不等壁厚加工工艺等技术被提到了重点义项。 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新材料新技术交流活动走进OPPO手机 OPPO手机需求 OPPO手机将参加2018CMF展会同期的供需对接会,感兴趣请联系18566783765(袁小姐) 走进扬子空调 扬子空调是国内最早的空调器生产企业之一,专业生产和销售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和热泵热水器三大类产品,是目前国内大型的专业暖通和制冷设备制造企业和出口基地之一、也是致力于人工环境工程研究和节能环保技术研究最具潜力的企业之一。2018年6月22日,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新材料新技术交流活动第六站走进了扬子空调。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与扬子空调通过技术交流的形式共同探讨了包括预图板替代喷塑工艺方案等新材料运用方面的技术和工艺问题。 寻材问料®移动材料馆新材料新技术交流活动走进扬子空调 扬子空调需求 扬子空调将参加2018CMF展会同期的供需对接会,感兴趣请联系18566783765(袁小姐) 消费电子行业材料和工艺解决方案参考案例(以下供参考): 1.应用在手机和家电等产品上的降本材料方案 2.新的CMF效果方案 3.新的环保材料/天然材料方案 4.创新功能材料(防水,散热,减震,三防等) 5.新的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方案(含激光,打孔,镭雕等处理) 6.新的塑胶材料和加工工艺(双色,免喷涂等) 7.新的光学显示,照明方案 8.新的玻璃,陶瓷加工,抛光和表面处理方案 9.新的结构粘接方案 10.新的软胶应用方案(硅胶,TPU/TPE等) 11.新的logo/标签效果方案 12.玻璃的开模制程工艺 13.玻璃后加工工艺 14.用于电容笔的导电硅胶orPOM导电材料 15.温度限制在150℃以内的FPC模内注塑 16.适合柔性键盘的透明按键输入反馈应用 17.新的荧光材料和通电发光材料 18.适用于写字板保护套的防水布材料 19.无speaker的有声反馈 20.uv转印纹理的新技术应用 21.磁控溅射镀的加工工艺 22.家电不锈钢加工工艺 23.家电喇叭网布差异化效果 24.可用于手机保护套的皮料布料
  • 《光伏“度电1美分”时代即将到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5-25
    • 2019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首次“双双”突破2亿千瓦。其中,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了2.04亿千瓦、同比增长17.3%,这无疑是光伏行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日前,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十三五“收官之年”光伏发展的主基调。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能源规划编制在即,国家能源局正围绕“十四五”能源规划重点问题组织对能源领域权威专家进行书面调研。对于正处补贴退坡“关键节点”的光伏行业,“十四五”的临近意味着更多新业态新机遇即将涌现,以创新驱动行业“多元”发展将成为重要的“打开方式”。 “十四五”装机量有望翻一番 对于“十四五”期间光伏行业的发展趋势,瑞银证券观点明晰,未来五年,中国光伏行业累计装机量有望翻一番。该公司预计,2020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到240GW~250GW,而到2025年底,累计装机目标或将达500GW,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约50GW。 光伏成本竞争力不断提升,将为“十四五”光伏应用全面开花奠定基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本月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9年版)》显示,2019年,全投资模型下地面光伏电站在1800小时、1500小时、1200小时、1000小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的平准发电成本(LCOE)分别为0.28、0.34、0.42、0.51元/kWh。随着组件、逆变器等关键设备的效率提升,双面组件、跟踪支架等的使用,运维能力提高,2021年后在大部分地区可实现与煤电基准价同价。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日前透露,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已于2019年四季度启动,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定位、发展条件、目标和发展模式、政策机制等方面。 时璟丽表示,要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20%、非化石能源电力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50%的底线目标,即使考虑2021年~2030年间基本线性增长,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也需要从2019年的27.6%增长到2025年的33%。按照这一要求,她分析,2021年~2025年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将达到2亿千瓦~3亿千瓦;2026年~2030年间新增装机将达到3亿千瓦~3.5亿千瓦。 “‘十四五’阶段,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光伏在能源体系中的竞争力,同时提升我国光伏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太阳能处处长秦潇看来,为实现这些目标,光伏需要探索与多种能源及非能源领域的高效结合利用,使应用形式进一步多元化。 “光储融合”将异军突起 在光伏与多个领域融合发展模式中,“光伏+储能”目前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是未来行业最炙手可热的发展路径之一。时璟丽认为,“光伏+储能应用”将在“十四五”起步,随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逐步成为重要的光伏应用新业态。 “‘十四五’期间,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考虑各种各样的储能技术,包括在发电侧如何储能、在电网侧如何储能、需求侧如何储能。”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分析,通过加装各类储能技术,使之能够按照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负荷曲线来用电,将促进能源转型落到实处。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更是认为,“光伏+储能”正在呈现商业化发展的趋势。在他看来,2018年“531”新政让光伏业界将目光投向光储联合应用这一方向,同时,地方政府通过出台光储配比政策、光储补贴,更深入地从不同维度促进了光伏与储能的联合应用。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投运的、与光伏相配套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了290.4MW,占中国储能投运项目总规模的18%,同比增长12%。 “新能源企业对储能的理解和认识正在逐步加深,同时对储能为光伏电站带来的价值进一步认同。”俞振华表示,到2030年,全球固定式储能电站容量将达到100GWh~167GWh,理想场景下可能达到181GWh~421GWh,而应用于光伏电量时移的储能容量将占最大比重。 事实上,一线光伏企业早已开始了对“光伏+储能”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光伏+储能’将在10年内成为全球最经济的电力能源。”2018年10月,单晶巨头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就如此断言。 “‘十四五’时期,光伏行业将面临更多发展机遇,其中,‘光伏+储能’技术的成熟和系统成本的降低,将加速光伏市场发展;与此同时,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将有望推动光储充一体化的市场。”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英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很早就开始涉足离网储能系统,2014年又成立储能合资公司、正式布局储能业务的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在全球各主流储能市场实现批量发货,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今年2月,阳光电源推出全新光储融合方案——集中逆变器SG3125HV,从降低度电成本(LCOE)、加强光储深度融合和提升电网支撑能力入手,直击平价上网痛点。 光伏或成最便宜能源 光伏与储能技术的结合代表了可再生能源未来实现跨界创新和大规模应用的方向。与此同时,光伏与诸多领域的融合,正在使光伏应用模式日趋多元化。光伏与第一产业结合,造就了通威股份的“渔光一体”和中利股份的“智能光伏+科技农业”模式,而光伏参与多能互补,则为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 “新的技术、应用模式将继续呈现,而新商业模式的应用、分布式市场化交易也要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突破。”时璟丽指出。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认为,由于光资源的广泛分布和光伏发电的应用灵活性特点,我国光伏发电在应用场景上与不同行业相结合的跨界融合趋势正愈发凸显。他预计,未来光伏应用将进一步多样化,光伏在制氢、5G通信、新能源汽车、建筑等领域的应用都将逐步深入。 曾鸣认为,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在综合能源系统中进行互补,将推动可再生能源比例逐步提高,减少弃风、弃光,从而更安全、高效、经济地发展新能源。 近日,德国举行了2020年最新一轮的光伏项目招标,最低中标价仅为0.0355欧元/千瓦时,平均中标价格为0.0501欧元/千瓦时,大大低于上期均价0.0568欧元。在全球光伏领域“捷足先登”的德国,不断刷新的最低电价纪录预示着光伏低价时代的临近,也为中国光伏产业“十四五”发展空间增添了信心。 “隆基对‘十四五’规划充满期待,”王英歌告诉记者,光伏的技术和成本竞争力已经到了“平价”关口,制约光伏发展的首要问题不再是成本问题,而在于补贴拖欠、电网消纳,以及土地、税费、贷款利率等非技术成本问题。“虽然光伏的度电成本还有比较大的下降空间,但‘度电1美分’时代不会太远。”王英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