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公司氢能业务已跻身制氢行业头部序列》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5-29
  •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7日下午,
    阳光电源
    举行了2023年度及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针对氢能领域业务,阳光电源表示,公司
    氢能业务
    已跻身
    制氢行业
    头部序列,在2023年制氢项目签单量排名中,位列国内市场前两名;氢能业务具有广阔的增长前景,公司将积极把握行业机遇,实现价值。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氢能领域的新能源企业,阳光电源致力于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拥有IGBT制氢电源、ALK和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智慧氢能管理系统等一体化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交付能力,并开发了离网、并网、微网多模式下制氢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氢能产业加速发展,公司正在实施建设氢能二期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工厂,2024年产能提升至3GW。
    未来,阳光氢能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在产品性能、单槽产量、系统效率上持续突破,同时加速开展中东、澳洲、欧洲等跨国项目合作。
  • 原文来源:https://news.bjx.com.cn/html/20240529/1379961.shtml
相关报告
  • 《阳光氢能:迎接能源结构转型之新“氢”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16
    •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研究制定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外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双碳背景下,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对于尚未放弃传统能源的企业工业,在全球经济风险骤增的此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无疑是个充满不确定的过程,而对于提前部署氢能赛道的企业而言,未来数年则将成为发展黄金期。 作为目前国内新能源企业涉足氢能的代表之一,阳光电源成立的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氢能”)专门研究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阳光氢能主要产品为IGBT制氢电源、碱性水电解槽、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智慧氢能管理系统,致力于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 深耕能源行业,契合时代发展,风口已至,蓝海在望,阳光氢能或将迎来发展“春天”。 氢能产业结构的“灰”“蓝”“绿”。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目前全球制氢的方式主要有:煤制氢(国内主要模式)、天然气制氢(全球主要模式)以及绿色能源制氢,以及甲醇重整制氢等。 同时,根据制氢全过程的低碳、清洁程度,不同制氢技术制得的氢气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其中以煤灰和天然气等碳基能源制备的氢称之为灰氢,也是当前全球主要制氢产能,获取成本低但制作过程中碳排放高。蓝氢是在灰氢的制备过程采用二氧化碳的捕捉、利用和封存(CCUS)相关技术支撑,实现零碳排放;绿氢是指通过清洁能源发电水电解制氢,可实现制氢的无碳、绿色。两者的劣势都是成本更高。 目前,在氢气制备方面,我国氢气年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产量约为3300万吨,主要由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构成,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占比近八成,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还很小。 按照《规划》部署,到2035年,要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能源结构中氢能产业的占比一跃提升必将为以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绿氢行业带来更多关注和机遇。 创新技术双线制氢 “让绿电制氢更高效”   阳光氢能产品图集 能源市场的竞逐注定是企业战略布局高度与科技创新投入的厮杀。氢能行业方兴未艾,市场竞争也将日益激烈。想要在制氢行业中突出重围绝非易事,为此,阳光氢能从产品技术、科技研发、人才团队、项目建设等方面多点布局,为抢占市场份额领跑行业创造更多机会。 产品技术方面,阳光氢能坚持“双线制氢”并叠加科技赋能。据悉,阳光氢能目前已拥有碱性水电解制氢和PEM电解制氢两种技术路线。同步开发的离网、并网、微网多模式下制氢系统可提供一站式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契合可再生能源快速波动特性,综合实现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冶金等场景下的多元应用。 而在科研与人才方面,阳光氢能自成立始,坚持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双驱动战略,打造了一支自主创新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研发队伍,主导和参与制定多个行业标准、申请专利200多项,建成国内领先的电解水制氢系统综合测试平台。同时,阳光氢能始终保持与国内高等院校的密切交流,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系列研究合作。 针对制氢重要设备电解槽,阳光氢能特设材料研究实验室,配备电化学工作站、X射线荧光光谱仪、体视显微镜、隔膜电阻率测试仪等设备,用以对电解槽核心材料进行性能研究、分析评价及先进技术跟踪。通过材料和设计创新,阳光氢能在电解槽性能难题的研究上逐个突破,实现了核心性能指标的提升。 伴随一批优质项目落地,阳光氢能的产品在各大风电、光伏制氢项目中得到应用,推动“技术优势”变为“市场优势”。2021年,阳光氢能1000Nm³/h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交付吉林白城,助力建设“中国北方氢谷”;2022年,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化所合作的国内首座(国网六安)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项目投运,对氢能参与储能调峰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同年,为内蒙古综合能源站项目提供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为宁夏等地项目提供200标方PEM制氢装置。2022年12月底,长江电力绿电绿氢示范项目产氢成功,顺利产出99.999%高纯度氢气。该项目采用阳光氢能领先的PEM电解制氢技术,将为国内首个500kw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艇提供制氢加氢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制氢成本高这一限制,阳光氢能提出的“让绿电制氢更高效”发展目标,不断在制氢系统、核心材料、关键设备等方面提升其性能和效率。阳光氢能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阳光氢能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深耕绿氢领域,持续提升产品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创新价值。” 在改变传统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时代背景下,氢能将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承担起更大的作用和效果。对标“成为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全球引领者”的目标,阳光氢能正在不断积蓄势能,创造更多可能。
  • 《嘉兴氢能目标 2023年跻身国内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07
    • 近日,《嘉兴市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座谈会顺利召开。嘉兴市坚持“以示范促应用、以应用拓市场、以市场促发展”,循序渐进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到2023年,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跻身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在当今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速、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强的复杂背景下,氢能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发现、开发和利用氢能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嘉兴市坚持“以示范促应用、以应用拓市场、以市场促发展”,循序渐进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到2023年,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跻身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第一梯队。为此,市经信局于7月29日下午在嘉兴市晶晖酒店组织召开《嘉兴市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市经信局副局长姚中华主持,嘉兴港区管委会副主任瞿咬根出席,相关市级部门处室负责人、县(市、区)发改局和经信(商)局分管领导、氢能产业重点企业负责人与会讨论。 会上,围绕《嘉兴市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初稿),小到具体的字词标点,大到整体的产业布局,市级部门处室负责人、县(市、区)发改局和经信(商)局分管领导、氢能产业重点企业负责人多角度、多维度、多 层次的探讨分析,人人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 最后,姚中华副局长指出,嘉兴市氢能产业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氢气制取、储运、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产业布局,下一步要充分发挥我市作为省内公交应用示范试点的优势,继续加快加氢站建设,有序推动和布局氢能公交及氢能物流车等应用,鼓励和推动各种有效、有序、安全的氢能应用新模式,开拓氢能应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