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O等《2024 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4-10-24
  •   联合发布:《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7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约有7.33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非洲每5人中就有1人面临吃饭难问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各国需发挥融资拉动效应,助力消除饥饿。 
相关报告
  • 《2017世界粮食保障和营养状况》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发布时间:2018-03-14
    • 过去十几年以来,全球饥饿人口数量稳步下降,如今似乎再一次呈现上升态势,营养不良正以多种形式危害着全球数百万人口的健康。《世界粮食保障和营养状况》报告提出警告:愈来愈多的矛盾冲突是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幕后黑手,因为与气象相关的冲击性事件常常会加剧矛盾冲突造成的影响。这也使国际社会到2030年消灭饥饿和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的承诺出现了阻力。同时,该报告仔细审查了粮食保障不足引发矛盾冲突的多种途径,为粮食保障如何预防社会动荡、暴力行为的出现提供了真知灼见。得益于联合国五大机构的通力合作——由FAO牵头,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共同努力,该份报告在全球综合分析粮食保障和营养之间的联系方面踏出了第一步。 关键信息 1. 2016年,全世界慢性影响不良人口预计已从2015年的7.77亿增至8.15亿,虽然相较2000年的9亿人口已有所下降。 2. 粮食保障不足人口在长时间的减少之后,这一上升态势可能预示着趋势逆转。尤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南亚、西亚等地区情况出现恶化,在冲突频发地区以及兼有干旱、洪涝地区趋势逆转尤为突出。 3. 各国营养不良的多种形式并存,并伴随以频繁出现儿童营养不良、妇女贫血、成人肥胖等问题。成人体重超重、肥胖人数不断上升,使得这些问题愈演愈烈。大多数地区都出现儿童体重超重、肥胖现象,所有地区的成人则都出现这一现象。 4. 矛盾冲突呈上升趋势。由于受到与气象相关的冲击性事件影响,矛盾冲突往往会激化,严重影响粮食保障,最近大部分粮食保障不足问题即由此而来。 5. 矛盾冲突是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导致了最近再次出现的饥荒,冲突存在时间较长地区和机构控制能力较弱的地区,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情况就会更为严重。 6. 要解决冲突频发地区粮食保障不足和营养不良的状况,“老一套办法”已经不奏效了,需要采取针对冲突的措施,兼顾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和长期经济发展、可持续和平。 7. 该报告提出明确警告:要在2030年达到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宏远目标将是一大挑战,需要采用新的工作思路,做出更大的努力。
  • 《2017粮食及农业状况》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发布时间:2018-03-14
    •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未来几十年中,当发展中国家数百万年轻人准备进入劳动力市场时,不需要再逃离农村地区躲避贫困。 《2017粮食及农业状况》表示,农村地区其实在粮食生产和相关部门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同时,由于世界上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居住在这些地区,要达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就取决于能否释放这一长期被忽视的潜力。 要释放这一潜力,就要克服许多棘手的问题:自给性农业的低生产力、许多地区有限的工业化程度、快速增长的人口和城市化——这些都对发展中国家为本国公民提供粮食和就业的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 有充分证据显示,农村经济一旦发生转变,就能产生巨大影响。报告中提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的巨大转变使得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自力更生得以脱贫。然而这一进步的程度参差不齐,人口增长也使这一进步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 2015-2030年间,15-24周岁人口的数量将增加约1亿至13亿人口。几乎所有增加的人口都位于撒哈拉以南沙漠地区,这一地区大部分都是农村地区。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南亚和撒哈拉以南沙漠地区,工业化和服务部门的发展十分滞后,导致这些国家无法吸收大量正准备跨入劳动力市场的新求职者。农业领域以其目前的情况来看,同样无法吸收这些求职者。因此,迁往城市的农村人口很可能会冒着更大的风险,加入城市贫困人口的行列,而不是寻找脱离贫困的出路。其他人则可能会通过季节性或永久性移民去其他国家寻找工作。 报告指出,因此提供针对性政策支持、加大农村地区投入建设生机勃勃的粮食体系和支持性农业产业,并与城市地区紧密相连(尤其是中小型城市),能够创造工作岗位,使更多人留在农村地区发展。这就是一种战略干预的方式。 大力改变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是万灵药,不能解决所有迫使人口迁移的压力问题,但是大量急需的就业岗位可以由此诞生,人们可以将外出寻找工作视为是个人选择,而不是为生活所迫。 FAO总干事何塞•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José Graziano da Silva)在报告的前言中提到,“政策制定者和设计者常常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对于农村人口来说,小城镇的地域网络是十分重要的参考坐标,因为他们在这些地方购买种子、送孩子上学、获取医疗资源和其他服务。” “政策制定者需要迫切意识到小城镇处于缓解城镇关系中间的重要促进作用,并为小农户提供更多机会推销农产品,让他们分得经济增长的红利。”他补充道。 城市粮食需求如何激发农村复兴 《2017粮食及农业状况》提出农村经济急需改头换面,而这一切可以通过利用城市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让粮食体系更为多样化,并在农场外活动、农业相关活动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机会。其中包括负责加工、提炼、包装、运输、储存、推广、销售粮食的公司和供应生产投入如种子、工具、设备、肥料的企业和提供灌溉、耕作和其他服务的企业。报告提到,即便是在农村人口较多的国家,城市粮食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目前一国的粮食供应中城市消耗已占到70%。 没有杀手锏 不过,就算城市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但也为数百万小农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盈利率更高的市场能够将粮食生产集中导向至大型商业农场和大型加工商、零售商居于支配地位的价值链,小农户自然被排除在外。因此要利用城市需求推动农村经济进行彻底又公平的经济增长,支持性的公共政策和投资至关重要,同时政策中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保证小规模、家庭型农户的市场参与度。家庭型农户、基础设施、小城镇 该研究阐明了三个方面的行动建议:首先,要落实各项政策,确保小农户能够完全参与到市场中,满足城市粮食需求。同时要采取措施,增加农户的土地保有权,保证供给合同的公平性,增加农民获得的福利等等。其次,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将城乡连接起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即便农民希望能够满足城市对于新鲜瓜果蔬菜、肉类乳品的需求,但是道路、电网、储存设备、冷藏运输系统的缺乏也成为一大瓶颈。第三,不仅要把大型城市纳入到城乡经济联网中,小型城市、分散型城市也要结合起来。确实,该报告强调了小城镇中心一直以来都是不受重视的粮食市场,而发展中国家有一半的城市居民都居住在少于50万人口的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