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MarketsReports】欧洲突破 900,000 个充电点大关》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08-30
  • 今年7月,欧洲的半公共和公共充电桩数量突破了90万个大关。根据EVMarketsReports最新的关于欧洲充电网络发展新的充电点监测,其中大部分位于荷兰(169,216),其次是德国(152,332)和法国(119,481)。此外,该报告还概述了自2021年以来的发展情况,根据该报告,欧洲充电网络在2021年至2024年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55%。该研究的作者总结道:“尽管增长如此迅速,但欧洲距离实现欧盟设定的雄心勃勃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到2030年,欧洲将需要多达880万个充电点。


    充电点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几个关键国家。荷兰、德国和法国几乎占据了欧洲所有充电桩的一半。英国和比利时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该排名只反映了充电点的绝对数量,而不是充电网络的密度(充电网络的密度必须根据国家的大小来设定)。然而,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并不是上述国家,而是比利时和芬兰(在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期间分别为190%和158%)。在希腊,充电点的数量甚至在2023年至2024年间增加了480%,但这一水平非常低(欧洲的充电点比例>1%)。

    根据这项研究,交流设备占网络的84%,而对于快速充电器,分析师区分了直流和高性能充电器,分别占7%和10%的市场份额。在发展方面,他们指出,交流充电器的数量在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增加了10%。快速充电器的增长率更高(分别为15%和25%)。

    大多数可访问的欧洲充电点是完全公共的(63%),略多于三分之一是半公共的(37%)。后者通常位于商店的私有财产、地下停车场、酒店或餐馆。虽然是公共的,但要遵守某些条件,例如特定的开放和关闭时间或其他使用要求。

    充电点监测器还提供了欧洲城市中心充电点数量的信息。在这方面,荷兰的市场成熟度也很高,阿姆斯特丹(13,286)、鹿特丹(8,538)和海牙(6,967)都在排名的前四位。只有大都市伦敦(11321)在这两者之间。此外,斯堪的纳维亚的城市尤为突出: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分别拥有5773个和5067个充电点,这体现了瑞典对发展城市充电网络的承诺。奥斯陆和安特卫普紧随其后,分别有4205个和3983个充电站。

    根据这项研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必须均匀分布在所有地区:“确保充电基础设施在所有地区公平分布至关重要。虽然城市中心服务良好,但许多农村和偏远地区仍然服务不足。解决这一不平衡需要有针对性的投资以及政府和私营部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


  • 原文来源:https://www.electrive.com/2024/08/29/europe-passes-the-900000-charge-point-mark/
相关报告
  • 《“欧洲电池”挪威拟“充电”中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04
    •   在欧洲,挪威被称为“欧洲电池”。这个北欧国家拥有欧洲清洁能源中最大份额的电力储备,而排放量则长期处于最低。   11月1日,挪威石油与能源部国务秘书Rikard Gaarder Knutsen在挪威亚洲商业峰会上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他看好并期待中挪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以及技术研发领域合作的前景,并表达与中国企业共享技术以及解决方案的愿望。   灵活的供电系统   挪威的发展离不开其丰富的资源禀赋,及其对自然资源高效、清洁的开发利用。   资料显示,挪威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却同时拥有接近100%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挪威三面环海,多山地、湖泊和瀑布,水电资源极其丰富,在该国发电总量中,大约有98%来自于可再生能源(主要为水电)。   Rikard Gaarder Knutsen告诉记者,挪威水电系统的一大特色是高存储容量。挪威拥有欧洲一半的水库存储能力,而挪威超过75%的水电生产能力是灵活的。可以根据需要以低成本快速增加和减少产量。   “这很重要,因为电力系统中必须在生产和消耗之间保持平衡。特别随着风能和太阳能间歇性生产技术发展,为电力系统的其余部分提供灵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能源合作方面,挪威与欧盟成员国之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   根据Rikard Gaarder Knutsen介绍,挪威的电力供应链覆盖整个欧洲。“与其他国家的电力系统相互整合,加之挪威水电生产的优势,使得挪威的供电系统非常灵活,这减少了在季节和年之间生产波动的脆弱性”。   期待更多合作   中国、挪威两国在环境领域合作已持续20余年。中国的能源转型,让挪威看到更多合作机会。   “中国能够带动能源改革,将使全球受益。挪威拥有丰富的能源开发经验,挪威在水力发电行业的许多公司正与中国的公司合作。我认为,挪威能够为中国工业建设提供更多服务,特别是在可再生领域。”Rikard Gaarder Knutsen表示。   挪威同样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国。Rikard Gaarder Knutsen表示,多年来,这一行业对挪威来说同样非常重要,目前,这一行业的发展重心集中于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开发。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是世界石油巨头之一,对挪威经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2018年,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将名字从“Statoil”更改为“Equinor”,代表生态的“E”,印证其向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战略转变。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已经投资了很多绿色能源项目,尤其是海上风电项目。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特别是可再生能源领域正不断加强合作。   北京时间9月25日下午,国家电投下属公司中电国际(CPIH)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在北京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共同开发中欧海上风电。   “挪威与中国在能源领域还有很多可共享的经验,我们期待与中国公司分享经验并进行更多合作。”Rikard Gaarder Knutsen表示。   挪威是一个富裕但体量小的经济体,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两者之间的经贸往来有更多发展空间。   据挪威统计局统计,2018年,挪威与中国的双边货物贸易额为112亿美元,增加9.5%。   中国-挪威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也出现积极进展。截至2019年9月,中国-挪威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已经进行至第十六轮。双方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投资、原产地规则、贸易救济、环境、法律议题、争端解决、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电子商务、机构条款等相关议题展开磋商。   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为中国、挪威两国商贸往来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Rikard Gaarder Knutsen对第二届进博会的召开表示极大支持。他表示,进博会创造了很好的机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汇聚在一起。诸如能源转型这样的事无法由单个国家解决,必须通力合作,共享技术以及解决方案。   今年,挪威食品、农业以及医疗设备企业积极参与进博会,Rikard Gaarder Knutsen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能源企业参与进博会,深度参与中国市场。
  • 《谁在操控欧洲电价?》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15
    • ◆ 深层次看,当前能源危机暴露出欧洲内部电力市场的局限性 ◆ 欧盟重新设计欧洲电力市场、改革电力定价机制源于乌克兰危机及其后续能源格局冲击下的“突发变量”,对于长期高度市场化的欧洲电力市场而言,改革更像是欧盟层面的紧急干预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盟追随美国对俄施加多轮制裁,但制裁引起的反噬效应反而令欧洲能源供应紧张,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飙升。 据美联社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承诺改革欧洲电力市场,以帮助降低因天然气价格飙升而被推高的电价。冯德莱恩指出,飞涨的电价“现在暴露出我们当前电力市场设计的局限性”。 【电价飙升助推改革】 欧洲天然气、原油、煤炭等化石能源贫瘠,对俄罗斯依赖度高。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盟并未追随美国完全禁止从俄进口能源,在能源领域的制裁始终有所保留。 然而,今年7月以来俄罗斯对欧天然气断供,致使欧洲能源供应严重短缺,陷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欧洲又因持续高温、极端天气等造成发电量锐减,电力价格飙升至历史高位。8月德国、法国电力期货价格突破1000欧元每兆瓦时,同比涨了近10倍。 欧洲电气化水平高,人均用电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由能源危机引发的欧洲电价飙升,既是“天灾”,也有“人祸”。 表面上看,电力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乌克兰危机背景下能源供应短缺造成“电荒”,并通过供需失衡的市场化机制向居民、工业等终端电力消费市场传导。从这一逻辑出发,欧盟结合强制性能源储备、实施能源来源多元化、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实施了一系列部署行动。 在竭力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背景下,在外界看来虽有“手足无措”“捉襟见肘”之感,但欧洲能源安全和电力供应的“底线”不至于被轻易突破。 深层次看,当前能源危机暴露出欧洲内部电力市场的局限性。天然气和电力价格直接挂钩等机制弊端亟需重新设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8月29日表示,欧盟的电力市场定价机制已不再正常运作,并承诺改革欧洲电力市场。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也表示赞成改革相关机制来抑制电价飙升。 总而言之,从电价飙升的现实情况出发,欧洲电力市场改革的关键在于对电力定价机制(或称为“电力批发市场”)的改革。 9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拍摄的一处电车充电设施 新华社发 (魏学超摄) 【欧洲电力市场的局限】 欧洲电力市场是一个包括批发、零售、实时定价、点对点交易等所有要素的灵活性电力交易平台。自1996年欧盟发布“电力市场化改革指令”至今,欧盟积极建设统一电力市场和推进市场化改革,在欧盟全境推动电力市场完全开放、建立市场化的跨国电力分配机制、加快泛欧洲输电网融合、统一输电交易机制等。 其中,电力定价机制作为连接市场供需两端的关键,直接关乎电价的最终形成,是欧洲电力市场的关键一环。 欧洲电力市场目前的定价机制是基于能源供需关系(按出清价格支付)设计的,即电价采取边际成本定价。发电商根据生产成本定价,市场交易中会优先选择价格较低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再选择高价的化石能源电力,直至满足边际电力需求,最终电价根据该时期成交的最昂贵的电价决定。 该机制决定了价格更高的气电成为平衡市场的定价者,所有中标机组都按气电价格获得统一的系统清算价格。在当前的电力定价机制下,欧盟电力市场主要能源来源之一的天然气价格的上升,持续推动了所有电力价格上涨。 在过去,欧洲天然气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该定价机制有利于市场高效运营,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以零边际成本生产,电力价格最便宜,而天然气边际成本较高且电力价格较高,在更高边际成本的发电商决定最终电价的机制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商将受益于高价提高利润率,有助于激励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发展,最终加速实现欧洲能源安全、绿色发展、碳中和等。 一切看上去那么美好,然而在极端天气和国际争端等突发情况的影响下,该机制的弊端充分暴露。 欧洲终端电价受制于边际成本定价机制,致使价格波动剧烈。且高企的天然气价格决定了市场的电价,从而导致了电价的失控上涨,形成当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商赚得盆满钵满、民众为高电价买单苦不堪言的局面。在天然气这一“突发变量”供应不可预见、价格不确定性有增无减的形势下,欧盟随即将注意力聚焦于电力市场的结构性改革上。 【结构性改革路径】 欧洲电力市场化较为充分,得益于欧洲一体化和竞争中性的发展理念,欧洲电力批发市场结合上述定价机制,在发电商和终端消费市场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因此,欧盟对电力市场改革的本质是采取“去市场化”的干预措施,强行将电价与天然气价格脱钩、实现发电商利润“再分配”,从而抑制电价飙升。 具体而言,欧盟委员会讨论的改革方案大致可归纳为3条路径: 一是为天然气价格设置上限。欧盟参照七国集团(G7)对俄罗斯石油设置价格上限的做法,针对边际成本定价机制下电价由天然气价格决定的弊端,通过限制用于发电的天然气价格上限实现对电价的干预,从而达到电价与天然气实际价格脱钩的目的。为弥补天然气限价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差价,欧盟及成员国考虑给予天然气供应方相应的财政补贴。 二是拆分欧洲电力市场。当前电力定价机制造成电价飙升的症结之一是,所有类型的发电商在共同市场进行报价。欧盟考虑将市场一分为二,将以天然气、煤炭为主的发电商与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发电商区分开来,使得可再生能源电价与天然气价格脱钩。 三是征收超额利润税。当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商受益于天然气价格上涨,以较低的边际成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欧盟考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商征收“超额利润税”,或直接设置收入上限,并规定上缴超额收入。然后将财政收入进行“再分配”,或补贴给下游的居民、工业等终端电力消费市场,或补贴给其他类型的发电商,或用于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 与此同时,对欧盟而言,电力市场结构性改革不仅需要优化电价形成机制,减少电价波动幅度,同时从消费侧削减电力需求也是改革的关键议题。为此,欧盟计划在继续呼吁终端电力消费节约用电的基础上,为成员国制定电力需求的强制性削减幅度和提升能效的指令要求,以确保电力供应安全。 总的来说,欧盟重新设计欧洲电力市场、改革电力定价机制源于乌克兰危机及其后续能源格局冲击下的“突发变量”,对于长期高度市场化的欧洲电力市场而言,改革更像是欧盟层面的紧急干预。 虽然改革能够在短期迅速降低电力价格,但也存在违背电价机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初衷,偏向性财政补贴也会激化电力企业、消费者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欧盟对电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成败,还是取决于如何应对此次能源危机以及可再生能源的转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