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晶圆级封装(iwlpc)研讨会会议》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6-09-05
  • SMTA和芯片规模评论杂志很高兴地宣布第十三届国际晶圆级封装会议研讨会将要开展(iwlpc)。iwlpc将于2016年10月18日至20日,在加利福尼亚的圣若泽逸林酒店举行。

    WS1:输出端晶圆级封装简介

    输出端晶圆级封装(fo-wlp)技术已被开发,整个行业在过去的15年中,已经被大批量制造超过8年。

    WS2:用于MEMS和ICS的功能集成的晶片级封装

    晶圆级封装(WLP)已发展为一种微系统的尺寸和降低成本的集成电路以及微,微型光学和微流控产品的主要驱动力。

    WS3:选择合适的IC封装.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分析传统的性能和尺寸特性(引线框架的选择,引线键合的PBGA封装,倒装芯片PBGA)和先进的封装(晶圆级封装,输出端WLP选项,嵌入式芯片,2.5d/interposer-based包装、3D封装的硅通孔)。

    WS4:半导体封装的最新进展和新趋势

    最影响半导体封装的专利(到目前为止)将被第一个提到讨论,他们是输出端的晶圆或面板水平的专利问题,并将提出一些建议。

相关报告
  • 《广东珠海 | “促进科研诚信:形势、数据、工具和实践”国际研讨会会议通知(第二轮)》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9-27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JDIS)编辑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研诚信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复杂系统国际科学中心将联合举办第四届数据驱动知识发现国际研讨会,会议主题为“促进科研诚信:形势、数据、工具和实践”。多个国家/地区的顶尖专家学者及知名机构代表将分享全球范围内科研诚信建设的最新进展,欢迎政府机关、高校、学术界、企业界人士参会交流。 会议时间 2023年12月14-15日,13日报到,16日离会。 部分报告专家 Sarah Jenkins:爱思唯尔研究诚信与出版伦理总监颜帅:STM中国顾问 Julie Mo Svalastog: Frontiers科研诚信总监 Ronald Rousseau: JDIS主编 Emily Chenette:PlosOne主编 Chris Graf:SringerNature科研诚信和出版道德总监 名单持续更新中…… 会议地点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网址:http://www.bnuzac.com/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国际交流中心京华苑大酒店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 报名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 《武汉新芯晶圆堆叠技术获突破,加入国际先进制造战团》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2-05
    • 从武汉新芯传来消息,该公司基于其三维集成技术平台的三片晶圆堆叠技术研发成功。 武汉新芯的晶圆级集成技术可将三片不同功能的晶圆(如逻辑、存储和传感器等)垂直键合,在不同晶圆金属层之间实现电性互连。与传统的2.5D芯片堆叠相比,晶圆级的三维集成技术能同时增加带宽、降低延时,并带来更高的性能与更低的功耗。 据悉,武汉新芯自2012年开始布局三维集成技术,并于2013年成功将三维集成技术应用于背照式影像传感器,良率高达99%,随后陆续推出硅通孔(TSV)堆叠技术、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技术和多片晶圆堆叠技术。 武汉新芯技术副总裁孙鹏表示:“三维集成技术是武汉新芯继NOR Flash、MCU之外的第三大技术平台,已积累了6年的大规模量产经验,能为客户提供工艺先进、设计灵活的晶圆级集成代工方案。” 三维异构集成技术 伴随着集成度和性能提升的迫切要求,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封装开始从平面向3D立体方向发展,并且逐步出现了不同结构芯片的集成。早期是多层多芯片集成,用于在单个衬底上横向集成不同类型半导体器件以及无源元件(包括滤波器和天线)。运用这种技术,无源元件被嵌入到多个层叠中以达到高Q值和小型化,同时,其中的短距互连能得到比传统印刷电路板技术更高的性能和集成度。 随着频率的上升,在多个集成电路间的互联块和线内的损耗迅速增加。同时多芯片集成通常缺乏几何和互联清晰度,以达成横向和纵向的紧密度。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各类新技术形式,用以克服互联的寄生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三维异构集成技术应运而生。 三维异构集成通常分为四个基本类别,分别是:单片(monolithic)、小芯片(chiplet)、晶圆键合(wafer-bonding)、和外延转移(epitaxial transfer)。而此次武汉新芯就是在晶圆键合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在晶圆级异构集成(小芯片、晶圆键合和外延转移)方式中,硅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是在独立完成了各自工艺后集成的,这对现有的工艺制造过程构成的风险很小,并能在化合物半导体(如磷化铟)与硅(CMOS和BiCMOS)器件间提供紧密纵向集成。 其中,chiplet集成能将各种不同的半导体技术,例如氮化镓HEMT、磷化铟双HBT、以及硅MEMS等彼此相临地安放在一个完整的CMOS晶圆上。此种键合技术也打破了化合物半导体技术的芯片尺寸缩小障碍,因为III-V元素化合物chiplet能被放置于任意大小的CMOS晶圆上。 成熟还需要时间 实际上,这种3D的晶圆堆叠技术已有多年的研发历史,但技术成熟度还比较低,进入量产阶段仍需要一些时间,且相关技术主要被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先进半导体企业所把持,如三星、SK海力士、英特尔,以及台积电等,中国大陆的相关半导体企业这些年也在奋起直追,并一直在缩小与上述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武汉新芯就是其中的代表企业。 谈到武汉新芯,就不能不说长江存储,因为武汉新芯是长江存储的子公司,二者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特别是存储器技术密不可分。 今年夏天,在美国举行的Flash Memory Summit峰会上,长江存储推出了Xtacking架构,这实际上也是一种3D的异构堆叠技术,虽然与此次武汉新芯推出的晶圆堆叠技术有所区别,但都同出一门,有着紧密的联系。 据悉,Xtacking架构将外围电路置于存储单元之上,从而实现比传统3D NAND更高的存储密度;其最大的特点是高速I/O,高存储密度,以及更短的产品上市周期。特别是在I/O速度方面,目前,世界上最快的3D NAND I/O速度的目标值是1.4Gbps,而大多数供应商仅能供应1.0 Gbps或更低的速度。利用Xtacking技术有望大幅提升NAND的I/O速度至3.0Gbps,这与DRAM DDR4的I/O速度相当。 长江存储已经把这项技术运用到相应的存储产品中(64层堆叠的),预计明年开始量产。 基于武汉新芯在IC设计方面多年的积累,长江存储的存储器设计和制造水平也在不断地迭代,特别是晶圆级堆叠技术的不断成熟,可以为其前沿存储器芯片的开发和制造添加砝码。 在晶圆级堆叠技术方面,大陆企业还处于追赶阶段,而在先进企业当中,三星、SK海力士、台积电等的技术进展最受瞩目,其中以台积电为最。 今年5月,台积电在美国举办的第24届年度技术研讨会上,发布了晶圆堆叠技术Wafer-on-Wafer(WoW),该技术通过使用形成硅通孔(TSV)连接的10微米孔彼此接触。按照台积电的合作伙伴Cadence的说法,堆叠晶圆设计可以放置在中介层上,将一个连接路由到另一个连接,创建一个双晶立方体,甚至可以使用WoW方法垂直堆叠两个以上的晶圆。 " 此前,台积电已经研发出了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CoWoS)、Integrated Fan-Out (InFO)都是3D封装技术,这两种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在多种产品上,比方说英特尔和Xilinx的FPGA芯片应用了CoWoS,苹果的A系列SoC应用了InFO。 据悉,新推出的WoW最大应用场景很可能是在GPU上,其可以在不增加GPU核心面积或者是使用更小工艺制程下增加晶体管数量,从而提升显卡性能。 不过,目前WoW技术的最大问题是对于工艺要求非常高,die之间要准确无误地对齐,而且要确保任何一片die都是没有问题的,否则组装完成后发现其中一个工作不了,整个封装完成的芯片就报废了,因此良品率比较低,生产成本较高。还有就是现在芯片的单位发热已经相当之高,采用堆叠技术的话会让发热更加集中,对芯片的寿命也难以控制。 因此,在已经非常成熟的16nm工艺上加入WoW比较妥当,但台积电的目标是在7nm和5nm制程上应用。 晶圆堆叠技术属于比较前沿的研究领域,类似于这种的三维集成技术是眼下业界的热门研发课题,但由于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量产还很少。 此次,武汉新芯实现了技术突破,是一个很喜人的消息,这使得人们对于长江存储明后年的新产品迭代更加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