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SAGD采收率达到70%》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11-25
  • 截至目前,通过自创SAGD驱泄复合开发技术,辽河油田已逐渐掌握了SAGD全过程调控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出17口百吨井,将SAGD采收率从60%提升至70%。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稠油所SAGD项目组负责人介绍,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SAGD采收率在60%到70%,辽河油田SAGD采收率达到70%,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辽河油田自2005年开展先导试验,经过十几年努力,形成了具有辽河油田特色的8项成熟应用配套技术,突破了SAGD应用油藏埋深界限,为世界SAGD开发技术拓宽了应用渠道。但随着SAGD开发深入,蒸汽利用率低、提高采收率难等问题凸显,迫切需要技术再升级,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确保辽河油田千万吨稳产。近年来,辽河油田自创SAGD驱泄复合开发技术。这项技术揭示了夹层下部重力泄油,上部蒸汽驱替复合机理,创新提出直井+水平井驱泄井网、直井辅助双水平井驱泄复合井网,使储量动用程度提高20%,泄油空间增加15%,实现隔夹层发育油藏SAGD开发,实施连续油层厚度界限由20米降至12米。这项技术首次实现400万节点全油藏热采数值模拟,更加真实地展现油藏的开采过程,形成了腾空间、降压力、热连通、高干度、防闪蒸、控压差、等注采、匀动用“二十四字”调控理念,修正了产量预测公式,实现SAGD采收率由“十一五”期间的60%提高到70%。馆平58井组是一个双水平井组,针对物性夹层影响蒸汽腔扩展问题,技术人员对低物性段油藏实施改造,首次采用直井辅助注汽技术,提高注汽井段与物性夹层的接触面积,蒸汽腔扩展范围增大,形成有效泄油通道,实现直井辅助双水平井驱泄复合井组开发,促进产量有效提升。目前,辽河油田SAGD已处于稳定泄油阶段,已从最初的先导试验区的4个井组,发展到目前的72个试验井组。

相关报告
  • 《辽河油田攻关SAGD技术 培育出17口“百吨井”》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5-27
    • 5月中旬,随着杜84-馆平57井组日产量的上升,辽河SAGD第17口“百吨井”诞生。  从2012年开始,辽河油田对标国际SAGD先进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中深层稠油SAGD开发基础上,着手培育SAGD“百吨井”。8年来,辽河油田持续推进SAGD“121工程”(培育一批百吨井、一口200吨井、SAGD年产油达到100万吨),技术人员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先后攻克了油藏筛选、蒸汽腔调控、大泵举升等世界级难题,在提升SAGD开发强度的同时,有效防范了顶水下泄,一口口“百吨井”相继诞生。  面对超低油价,SAGD技术人员加大攻关力度,为油田“战严冬”出力。“馆平57井组是一个双水平井组,针对物性夹层影响蒸汽腔扩展问题,我们首次采用大斜度井辅助注汽技术,提高注汽井段与物性夹层的接触面积,蒸汽腔扩展范围增大,形成有效泄油通道,通过每天24小时不间断跟踪调控,实现了产量上百吨。”辽河开发事业部SAGD技术人员介绍说。  目前,“百吨井”产量占SAGD总产量的55%,操作成本不到油田平均水平三分之一,进一步拉低了平均成本。  20多年前,辽河油田从国外引进SAGD这项稠油热采技术,通过不断消化吸收,增强自主创新,目前已形成具有辽河特色的技术系列,实现了关键指标从“跟跑”到“领跑”。
  • 《辽河油田千万吨稳产再添“砝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17
    • 12月5日,辽河油田齐108块转蒸汽驱的部分井组见效,日产油160吨,是转驱前的近两倍。当前,辽河油田正加快转换开发方式节奏,预计全年转驱64个井组,总的转驱规模将达到660个井组,年产油能力271.1万吨,比去年增加7万吨。 转换开发方式是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实现效益建产的重要手段。辽河油田约1/4的产量来自开发方式的转换。今年年初以来,辽河油田持续加大转换开发方式力度,为千万吨稳产再添“砝码”。 辽河油田油藏的复杂性决定了开发方式和技术的多样性。针对多种方式、多个项目并驾齐驱的现实问题,开发系统按照“高效项目大力推进、试验项目择优推进、低效项目暂缓推进”原则,反复对比、分析、论证、排队,确保转换开发方式项目提速提效。其中,SAGD项目今年新增8个转驱井组,增加两口百吨井,有望连续4年实现百万吨规模稳产。蒸汽驱项目实现齐108块规模转驱,已转驱27个井组。火驱、化学驱、气驱等其他项目正按计划加快推进。 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辽河油田的转换开发目标逐渐向Ⅱ类、Ⅲ类储量转变,对技术要求更高,实施难度更大。对此,科研人员既立足解决当前问题,又着眼油田长远发展,持续培养后续接替技术。 科技人员进一步深化超稠油蒸汽驱机理研究,通过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相结合,证实了超稠油转蒸汽驱技术可行,推动蒸汽驱黏度界限拓展至20万毫帕秒;探索厚层油藏直平组合火驱,证实了水平井纵向牵引火线、抑制火线超覆、扩大燃烧等作用机理;优化化学驱无碱化配方设计,筛选出1种表活剂、3种聚合物,驱油效率较水驱提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