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气候变化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它如何影响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粮食供应问题。布朗塔夫茨大学对人们选择耕作的土地面积和他们种植的作物对未来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了《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研究的地区选择了巴西的马托格罗索州,一个新兴的全球粮仓,2013年它供应了全球10%的大豆。研究人员分析了这个州8年温度和降水的变异对区域农业生产的敏感性,这些历史的比较有助于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敏感性。
研究发现,在2002至2008年气候模式的基础上,如果马托格罗索州的平均温度升高1摄氏度,将会导致大豆和玉米9-13%的减产。项目首席专家埃弗里科恩认为这个结果很可怕,因为到本世纪中叶,这个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中温度将升高2度。
但是研究员利亚·万维认为,这项研究的更广泛的影响源于农业产量的变化背后的机制。大多数研究只看到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冲击程度,即单位面积的产量。但只看到这单一变量,研究人员可能忽视了影响产量的动态过程,没有考虑农民的反映。例如,农民可能因为减产而不盈利,缩减耕作面积,也可能改变作物品种。如果天气不好,农民可能不中第二茬作物。
卫星数据中,耕地被定义为在生长季节变绿的区域,然后变褐色,表明是收获。同一生长季节两次变绿表明是双作。可以定量化这些数据,并用这些数据分析气候、经济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上升1摄氏度,作物面积和双作面积都下降。事实上,这种下降占到了生产损失的70%,只有30%归因于作物产量。因此,理解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重要。下一步的研究将看是否农业补贴或保险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震慑作用。如果可以,可以在气候变化区域制定相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