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意识受损会破坏涉及1型糖尿病患者决策的大脑区域的血流》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 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9-12-13
  • 低血糖意识(IAH)受损影响四分之一的1型糖尿病成年人,并显着增加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区域性大脑对低血糖反应的差异可能导致该人群对有问题的低血糖症的敏感性。这项研究使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功能MRI来测量局部低血糖症(HA)和IAH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大脑反应,以测量局部脑血流(CBF)的变化。

    针对低血糖,IAH患者的总症状评分没有变化(P = 0.25),而HA患者的总症状评分却升高了(P <0.001)。 IAH组肾上腺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对低血糖的反应较低(P <0.05)。低血糖引起整体CBF升高(HA P = 0.01,IAH P = 0.04),但两组之间无差异(P = 0.99)。 IAH参与者显示丘脑内区域CBF响应减少(P = 0.002),眶外侧额叶皮质(OFC)(P = 0.002)和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P = 0.036),而左海马区的CBF下降幅度较小( P = 0.023)与HA组相比。在IAH中,涉及唤醒,决策和奖励的大脑区域对低血糖的反应发生了改变。这些途径的改变可能会破坏IAH个人识别低血糖的能力,削弱他们有效管理低血糖的能力,并无法充分利用常规治疗途径恢复意识。

相关报告
  •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营养不良|联合国糖尿病日》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4
    • 本文内容转载自“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G-4hvELYM3bFwUCyI60g 2023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 了解风险,了解应对 ”。过去很多人说,糖尿病是“富贵病”,是因为吃得太多、太好,“营养过剩”才会得糖尿病的。受此说法影响,不少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不敢吃肉、不敢吃主食、不敢吃水果……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更危险的因素——营养不均衡,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营养不良。其实,国内外研究都显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或相关风险的患者超过60%,非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也高达30%。因此,糖尿病患者要谨防营养不良找上门。 为什么会营养不良 过度限制饮食:由于担心饮食对血糖和体重的影响,不少糖尿病患者会刻意节食,比较极端的甚至不吃主食。过度限制饮食,身体缺乏能量时,只能通过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脂肪分解就会产生酮体,引起酮症。过度控制饮食(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还会加速骨骼肌的流失,导致肌肉力量不足,合并骨质疏松、平衡力下降和身体虚弱,严重者甚至引起残疾和死亡。长期摄入不足,蛋白质被分解,导致消瘦和营养不良,更危险的是引起肌少症。 胃肠道病变影响吸收: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会出现吞咽不适、腹胀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胃潴留、顽固性呕吐、进食困难,导致消化障碍。肠功能紊乱还可引起慢性腹泻,导致吸收障碍。另外,一些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导致消化道症状或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 运动方法不正确:过度强调慢跑、暴走等有氧运动,而忽略了抗阻力运动,也就是我们说的“增肌运动”,使体重下降过快、肌肉减少。 如何降低营养不良的风险 第一,糖友要学会“管住嘴”,而不是“闭上嘴”。 糖尿病患者应实行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从而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能满足不同情况下营养需求,而不是“一刀切”式地控制饮食。患者可先计算自己每日需要的能量,然后通过合理分配来安排三大主要营养物质的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45%~65%,脂肪占总热量20%~35%,蛋白质占15%~20%。再根据血糖情况进行细微调整:全谷物碳水化合物替换部分精制谷物(粗细粮搭配)有利于血糖控制;低升糖指数/血糖负荷饮食在控制血糖方面更有效,同时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定时定量进餐,遵循汤—蔬菜—肉—主食的顺序进食,有助于更平稳地控制血糖。 烹调方法可以多选蒸、煮、炖、汆、拌,避免煎、炸和红烧,这样做能够减少油脂的摄入,能更好地控制体重和血糖。多吃蔬菜(每日蔬菜摄入量500克左右,深色蔬菜占1/2以上),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类适量,限制加工肉类摄入。每日饮用300毫升液态奶或相当量奶制品,豆类天天有。限油、限盐,每日烹饪油控制在30克以内(约3小汤勺),食盐少于5克/天(约一啤酒瓶盖)。 第二,要掌握正确运动的方法。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控制体重、促进食欲、增加肌肉量。 时机:糖尿病患者适合在餐后1小时左右运动。通常餐后1小时左右血糖值达到高峰,此时运动既有利于降糖,也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形式: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相结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好。有氧运动对于改善代谢、减轻体重,改善心肺功能有很大的帮助;抗阻训练能很好地锻炼肌肉,肌肉有利于储存糖原更好地利用血糖,对长期的血糖控制很有帮助。 强度: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人的靶心率一般要达到“150-年龄”但不超过“170-年龄”,这种强度的运动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或者中等强度结合高强度有氧运动。 时间: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进行有氧运动时,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待身体适应后建议将运动时间提高到每次至少30分钟,但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建议每次运动前后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整理运动。 频率:每周3~7次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每周至少进行2次,更理想的是逐渐增加至每周3次。
  • 《2型糖尿病患者白质微结构改变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9-11-01
    • 2型糖尿病(T2DM)患者罹患痴呆症的风险相当高,尤其是对于那些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者。研究T2DM与失忆MCI(T2DM-aMCI)和具有正常认知的T2DM(T2DM-NC)之间的白质(WM)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其与认知表现的关系可以帮助理解T2DM相关性失忆的大脑变化认知障碍。在本研究中,纳入了T2DM伴有轻度认知障碍患者36名、2型糖尿病认知正常的患者和健康对照者(HC)各40名,进行了6大领域认知功能评估、生化指标检测、弥散张量数据和T1加权磁共振成像扫描。所有这些认知功能在患者中均表现出组间等级差异。T2DM-NC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在WM完整性方面没有发现任何显着差异。与HC和T2DM-NC相比,T2DM-aMCI患者在多个WM道中显示出完整性受损。T2DM相关的白质纤维右侧下额枕束(IFOF.R)和右侧下纵束(ILF.R)完整性损伤加速患者情景记忆和注意能力的损伤,且与解剖连接的灰质皮层萎缩显著相关。这些发现表明T2DM-aMCI中WM道中广泛存在变性,而T2DM-NC中没有明显的脑WM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