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将投资2.4亿加元发展半导体产业》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3-03
  • 3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加拿大创新、科学与经济开发部长Franois-PhilippeChampagne周一表示,国家将向半导体产业投资2.4亿加元(合1.89亿美元),支持芯片制造和研究。

    据悉,加拿大将启动一项1.5亿加元的半导体ChallengeCallout基金以支持半导体研发和供应,另外9000万加元将分配给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下属的加拿大光子学制造中心。

    Champagne表示,此次投资的目的是“加强加拿大在该行业的地位”,目前,加拿大的半导体产业包括100多家从事微芯片研发的本土和跨国公司。他补充道:“我们对寻求在加拿大投资的企业做出坚定承诺,无论是从高附加值方面还是大规模制造方面,我们都希望看到加拿大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的大本营。”

相关报告
  • 《安徽出台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5-02
    • 为培育和促进半导体新兴产业发展,安徽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规划》的出台,对于培育壮大半导体产业骨干企业,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半导体产业链,推动重点领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带动安徽省汽车电子、新型显示和家电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 《规划》提出,到2021年,全省半导体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300家,打造以合肥为核心,以蚌埠、滁州、芜湖、铜陵、池州等城市为主体的产业发展弧,构建“一核一弧”的半导体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规划》明确了未来3年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5项重点任务: 一是,壮大芯片设计业规模。大力发展面板显示及触控驱动芯片、汽车电子芯片、家电芯片、微机电系统传感器、高端电力电子功率器件等专用芯片设计,引导芯片设计企业与整机制造企业协同开发。 二是增强芯片制造业能力。立足当前,加快推进存储芯片先进技术研发和产品规模化生产。瞄准国际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下一代先进工艺、大尺寸晶圆生产线,推动高端制造。 三是提升封装测试业层次。大力发展凸块、倒装、晶片级封装、硅通孔等先进封装技术,支持建设先进封装测试产线和封装测试技术研发中心。 四是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吸引聚集一批靶材、基材、专用液体和专用气体等电子化工配套企业。进一步扩大半导体硅材料、引线框架、溅射靶材等基础材料的优势地位。 五是推动重点领域应用。在新型显示、汽车电子、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推动产学研用结合,逐步形成芯片设计制造和应用的联动发展,实施家电核心芯片国产化工程。
  • 《450亿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发布,上海半导体产业再“起飞”?》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4-07-31
    • 上海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镇,占全国产业比重的22.4%。2023年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规模下降8.2%的情况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却实现逆势增长,销售规模增长2.3%,其中,上海增长6.4%。去年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2023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7月19日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1%,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9.2%。相关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市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和服务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7.1%、20.7%、16.6%和13.4%。 统计局披露的经济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先导产业实现较快增长,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生产形势全面好转,增速较一季度分别提高5.2个、5.0个和0.7个百分点。同时,上海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亦实现提速,上半年上海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在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制造等项目的带动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1.1%。 超45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发布 近日,上海总规模达千亿的母基金正式签约发布。“上海发布”消息指出,此次发布的母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以及未来产业基金。 据悉,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集成电路母基金”),上海国投先导生物医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生物医药母基金”)以及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人工智能母基金”)合称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已于7月22日注册成立,注册地均为浦东,每只母基金的期限均为15年,其中前8年为投资期,投资期最长可延长2年。根据海通证券及国泰君安7月初发布的公告,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总规模450.01亿元,重点投向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装备材料和零部件等领域;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总规模225.01亿,重点投向智能芯片、智能软件、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总规模215.01亿元,将重点投向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高端制药装备等领域. 多家半导体上市公司业绩喜人 目前,上海已经集聚了芯片设计、制造、装备、材料、封测、核心零配件等半导体全产业链,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得增长,今年以来,各大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业绩实现增长。芯片设计领域,7月初,韦尔股份、澜起科技两家芯片设计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均呈现高增态势。其中韦尔股份预计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3.08亿元至14.08亿元,同比增加754.11%至819.42%;澜起科技预计上半年录得净利5.83亿元至6.23亿元,同比增长612.73%至661.59%。 晶圆代工领域,在国产化浪潮驱动下,晶圆代工厂商正提速扩产,而国内两大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发展均始于上海。2024年一季度,中芯国际实现销售收入17.5亿美元,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19.7%;毛利率为13.7%,2023年第四季为16.4%,2023年第一季为20.8%;出货179万片8英寸当量晶圆,环比增长7%;产能利用率为80.8%,环比提升四个百分点。华虹半导体当季实现销售收入4.6亿美元,环比上涨1%;同比增长27.1%;毛利率6.4%,上年同期为32.1%,上季度为4.0%。设备领域,受益于半导体建厂潮持续,中微公司、盛美上海、至纯科技、华海清科等半导体设备厂商无论是业绩也迎来利好。其中,中微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5亿元,同比增长31.23%,而归母净利润则为2.49亿元,同比下降9.53%。尽管如此,扣非归母净利润却实现了同比增长15.40%,达到2.63亿元盛美上海受益于国内半导体行业设备需求的不断增加,公司销售订单持续增长,一季度营收呈现明显增长。2024年1—3月,公司营业收入9.21亿元,同比增长49.63%;归母净利润8018.34万元,扣非净利润8432.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