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制造“牵手”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到底长啥样?》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 杨芳
  • 发布时间:2017-11-21
  •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供实现路径。

    工业互联网是张什么“网”?又是如何将“制造”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

    到2025年,实现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标识解析体系不断健全并规模推广,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到2035年,我国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实现国际领先;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介绍,我国将分2025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三步走”,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而早在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即率先提出了“云制造”的概念,真实反映了“工业互联网”的互联网特性。李伯虎认为,在云制造应用模式下,企业在制造过程中的协作配套关系是“因需要而随时协作”,通过互联网找到适合当前任务的配套企业,任务完成配套关系随时解除。云制造模式是智能制造和协同制造模式的升级,目前已在部分企业内部工业互联网上试运行。

    正如互联网可以便捷人们的生活一样,互联网也可以为工业企业提供供需对接、信息共享以及产业链配套服务。以更公开透明的方式为企业寻求到适合的供应商,提供包括创意、设计、制造、投资等全产业链的服务。

    浙江黄岩素有“中国模具之乡”的美誉,在当地精诚时代集团新厂区,8台来自欧洲的一流设备一字排开,车间四周布满空调和监测仪器,保持车间的恒温恒湿。而这些先进装备的生产数据、用电量都在通过创新的管理模式,被当地供电公司源源不断地记录、分析、再利用,为智能制造和互联网间搭建起一座“无形的桥梁”,为工业互联网的中国实践提供了基层范本。

    长期以来,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黄岩供电公司采取多种措施,把强化优质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微信互动、上门等多种方式,广泛征询客户意见。同时不断深化服务内容,转变服务方式,将服务送上门,有针对性地到企业走访工作,深入了解大客户的用电详细情况,建立大客户的用电服务、设备信息档案,为客户“量身”定制服务方案。

    据悉,工信部将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企业加速向互联网化转型,在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一批行业互联网平台的同时,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制定支持企业上云的政策措施和操作指南,加快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的步伐。

    “未来有两种企业,一种是新生代企业,还有一种是数字化转型实现重生的企业。”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认为,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的业务创新、管理变革,并将金融服务嵌入其中,这是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关报告
  • 《智能制造实现之路:“互联网+制造”转型升级》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5-10-09
    • 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严重挫伤了全球实体经济之后,重振制造业已成为各国的共识。重振的方向,就是利用先进信息科技发展智能化的制造业,即所谓的“工业4.0 ”。在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 》行动纲要中,中国也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聚焦生产领域,但又是一次全流程、端到端的转型过程,会让研发、生产、产品、渠道、销售、客户管理等一整条生态链为之发生剧变。   对工业企业来说,在生产和工厂侧,它依然以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 为基础,但它还需被赋予柔性化、定制化、可视化、低碳化的新特性;在商业模式侧,会出现颠覆性的变化——生产者影响消费者的模式被消费者需求决定产品生产的模式取而代之;在国家层面,则需要建立一张比消费互联网更加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   这个转型的驱动因素来自“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智能产品,全渠道营销,行业生态链),使制造企业有机会直接面对消费者和上下游,以可接受的成本获取之前无法获取的数据,从而能更好地洞察客户需求并获取产品的市场反馈。   基于这种洞察,企业能够重新定义和设计自己的研发、生产工艺和供应链体系,在获得规模效益的同时实现个性化交付,同时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和资产利用率,降低能耗和污染。   智能制造的实现之路   听上去好处多多,但具体怎么实现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迅速打好企业转型的基础,掌控自我方能支持转型。重新梳理现有的研发、供应链和财务人事管理流程,通过ERP、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实施构建整合运营体系。此外,企业需要构建流程标准、数据标准以及相应的管制体系,然后通过智能产品,或全渠道营销,或上下游生态链体系去获取客户和产品的数据,从而获取消费者和产品洞察来支持后续转型。   第二阶段,结合客户和产品洞察,整合企业内外其他数据资源,构建自己的大数据体系。在该体系指导下,按照以消费者为中心、个性化、柔性化、大规模定制等智能制造原则重新构建自己的研发、客服、生产、供应链和物流体系。   第三阶段,基于智能产品平台、全渠道平台、大数据体系来实现生态链的跨界创新,强化后台整合运营体系,支持企业的全球化扩张。   在向智能制造转型中,高端实木家具生产商美克家居走在了时代潮头。
  • 《李克强:互联网+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5-18
    • 在5月4日的国务院常 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示,“‘互联网+’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当天会议部署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我们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确实是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制造业利用互联网方面,步伐还需加快。”总理说,“中国已经是工业大国,但距离工业强国还有不小距离,这就需要加快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进程。” 在讨论这一议题时,总理例举了德国与美国的例子。“德国的‘工业4.0’,主要是‘制造业+互联网’,而美国更多是‘互联网+制造业’。尽管彼此的方法和路径不一样,但都是要提升制造业水平。”李克强说,“两者各有特点。我们要向工业强国迈进,就要更多吸收这两方面的经验。” 总理还提及此前考察、座谈中的几个事例:海尔公司通过创客平台让大企业的员工成为创业者;河南中信重工在大企业内部蓬勃开展“双创”;中核总“华龙一号”的堆芯设计,通过互联网聚集了20多个城市的500多台终端、上千人的力量集中攻关。 “互联网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集众智’。通过互联网在全球寻求解决方案,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智力。”李克强说,“这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理强调,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不仅需要大企业的创新,同时需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地方政府要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双创”示范基地。电信企业要对“双创”基地宽带接入进一步提速降费。 谈起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改变传统制造业,李克强以中国服装行业使用的西装版型为例说,过去不是日本的就是欧洲的,一直没有搞出自己的版型,因为靠一个一个数据收集相当困难。现在大数据提供了新的路径。江苏一家服装企业,两三年前就已经积累了200多万人的版型数据。有了大数据,就可以支持基本版型之上的个性化定制。 “依托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总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