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甲酸钙生产装置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27
  • 12月24日,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山东5万吨/年钢厂尾气高值化利用制甲酸钙装置于近日顺利投产。这是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甲酸钙生产装置,采用了天津大学一碳化工团队开发的氢氧化钙羰基化合成甲酸钙成套技术。

    如今,冶金、化工工业尾气排放量已占我国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45%以上。其中,多种典型工艺,如钢厂尾气、兰炭尾气、电石尾气、黄磷尾气等含有大量一氧化碳(CO)资源。然而,目前这些资源绝大部分作为燃料消耗,不仅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还会造成大量CO2排放。如何对这些工业尾气中的CO富集转化,以此生产高值化学品?这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甲酸钙作为一种多功能绿色助剂,是国际公认的优良抗菌补钙饲料添加剂,也广泛应用于建筑、轻纺、化工等领域。不过此前,甲酸钙的生产一般采用甲酸与碳酸钙中和工艺,不仅成本高,而且产品质量一般。

    自2006年开始,天津大学一碳化工课题组便进行氢氧化钙羰基化合成甲酸钙成套技术的研究,并于2021年完成工业示范。该技术以电石渣固废中的生石灰或熟石灰及工业尾气中的CO为原料,通过生产高品质甲酸钙,具有原料来源经济、能耗指标低、产品质量好等优点。连续化生产技术也使其在规模工业中独具优势。

    据悉,天津大学一碳化工课题组与山东阿斯德科技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基于其母公司石横特钢生产的钢厂尾气进行高值化应用研究,于2024年10月建成投产全球最大单套5万吨/年甲酸钙生产装置。该装置仅用6个月就完成了从土建施工到满负荷生产,助力企业实现节能降碳和经济利益双丰收。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kejizhuangbei/2024/12/26/detail_20241226192872.html
相关报告
  • 《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煤制油项目达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31
    •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公司消息,截止12月19日9时17分,该公司煤制油分公司已产出油化品405万吨,这个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煤制油项目,建成投产以来首次达到设计产能。 据了解,该项目于2013年9月28日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工建设,这是世界石油化工及煤制油化工行业一次性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化工项目;2016年12月28日,项目A线建成投产并产出合格油品,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继直接液化百万吨级煤制油后实现了间接液化百万吨级煤制油的工业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直接、间接两种工艺大型煤制油技术的国家;2017年底,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两条线全部投产;2018年项目转入商业化运营;2019年整体负荷达90%,工艺指标合格率达99%以上;2020年开展装置建成后首次全深度大检修,消除影响装置运行的一系列瓶颈问题,一次性实现双线满负荷运行,日产、月产连续刷新纪录;2021年油化品日产最高达到1.21万吨,月产最高达37.2万吨。 5年来,国家能源集团宁煤公司累计开展4轮次559项关键技改,持续攻克、解决影响安全稳定清洁运行“卡脖子”重大核心技术;先后对气化的关键路径和环节进行了5000多次革新,攻克了工艺设计不合理、联锁控制繁冗、粗煤气灰含量高等诸多问题;项目环保累计投资70亿元,有效解决大气、污水和固废排放难题。 2021年11月3日,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成套技术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目前,宁东基地新能源装机量603万千瓦,重点耗能产品能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我国单套最大PEM电解水制氢装置成功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02
    • 12月25日,我国单套最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在中原油田成功投产,该装置是中国石化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的核心设备。该项目配套的光伏工程已同步并网发电,投产后日产高纯度“绿氢”1.12吨,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该项目采用的质子膜电解水制氢工艺,是现阶段与风电、光电耦合度最好的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该工艺的“适应能力”更强,对电的波动与否没有过多要求,制氢系统可以随时关停,这也便于就地消纳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波动性较强的可再生“绿电”,全过程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   项目拥有国内单套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电解功率达2.5兆瓦,其制氢的效率更高。就像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一样,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系统是该项目的核心设备。它利用纯水作为电解液,在电解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品,具有较高的电流密度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绿电”制“绿氢”,该项目还配套建设3.66兆瓦的光伏电站,以及9兆瓦风电工程。两个制氢配套工程年发电量约2500余万千瓦时。目前光伏配套工程已经同步并网发电,为该项目的投产提供了绿色动能。   项目由中国石化中原油田牵头,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共同参与建设。中原油田将以此项目为契机,围绕氢气制氢技术、氢气储运技术、氢能利用技术、储氢安全及氢能标准体系建设等领域开展研究。预计未来4年,中原油田将建成年产能4500吨的中国石化豫北地区“绿氢”供应中心,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化、效益化、产业化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石化加快推进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全面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建设,已在加氢站、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储氢材料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目前,公司是全球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启动建设全球最大光伏绿氢项目——新疆库车2万吨/年绿电制氢示范工程,并加快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包头,福建漳州等一批绿氢炼化重大项目,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