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两国将合建氢能公司》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07
  •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见证下,中国石化董事长戴厚良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博天代表双方公司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合作备忘录,成立氢能公司,加强氢能领域合作。

    中国石化方面介绍,即将成立的氢能公司,致力于氢能技术研发以及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并引入国际领先的氢能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联合打造氢能产业链和氢能经济生态圈。根据合作备忘录,法液空将成为中国石化氢能公司的参股方之一,共同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整体解决方案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中国石化表示,氢能将成为其主动拥抱能源革命、积极布局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据悉,中国石化是上中下游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年产氢气超过300万吨,拥有超过3万座加油站,具有布局氢能产业的天然优势,2019年7月在佛山建成国内首座油氢合建站。中国石化资本公司作为中国石化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的战略投资平台,前不久已战略参股国内氢能企业上海重塑。

    法液空是世界领先的工业气体生产和服务公司,在氢气(液氢)生产、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方面拥有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已在全球建设了近120座加氢站,直接拥有并运营加氢站近60座,是国际氢能理事会的创始企业和轮值主席。

    法液空和中国石化目前已经合资成立了三家工业气体公司。此次合作,将发挥法液空在氢气制、储、运、加全产业链的专业经验,为中国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提供有竞争力的氢气供应方案。

相关报告
  • 《中法将共建氢能公司》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07
    • 11月6日,在双方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厚良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博天代表双方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探讨加强氢能领域合作。 据悉,中国石化将成立氢能公司,致力于氢能技术研发以及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引入国际领先的氢能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联合打造氢能产业链和氢能经济生态圈。根据合作备忘录,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将成为中国石化氢能公司的参股方之一,共同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整体解决方案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戴厚良表示:“我们相信氢能将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希望携手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等国内外杰出伙伴,共同为中国氢能发展作出贡献。” 博天表示:“我们很高兴加强与中国石化的长期合作,以加快推出中国氢能基础设施发展的具体解决方案。我们相信氢在能源转型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中国氢能发展的进步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中法两国元首见证了一场关于“风光氢储”项目的签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4-11
    • 4月6日下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共同见证下,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刘国跃和法国电力集团董事长雷蒙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国家能源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扩展合作协议》。双方规划在江苏东台共同建设“风光氢储”绿色能源协同融合的海上综合智慧能源岛示范项目,总规划装机150万千瓦,并将积极达成第三方市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具体合作投资机会。   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2019年3月25日,在习近平主席与马克龙总统的共同见证下,国家能源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在巴黎签署了《江苏省东台四期和东台五期海上风电项目合作协议》。 2021年建成国内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江苏东台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总投资约人民币80亿元。截至2023年3月,东台海上风电项目累计供应绿电35亿度,是国内同等条件下发电量最高的海上风电项目之一,可满足近500万居民的年用电需求。项目在设计、装备、建造中应用多项创新型技术,为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当天,刘国跃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围绕“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合作共促繁荣发展”作交流发言。 刘国跃就深化与法电合作、实现共享共赢发展提出三点倡议。一是积极构建共生共赢合作关系。发挥好两国企业作用,加强投资贸易全方位合作,共同营造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环境,合力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推动项目成果更好惠及中法两国和项目所在地的第三国人民。 二是积极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共同把握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绿色产业开发投资和绿色金融合作,大力推动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协同发展,加快新一批标志性合作项目落地,携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三是积极深化能源科技创新突破。共同推动跨国、跨地区清洁低碳技术创新和标准合作,促进能源技术转移和推广普及,加强先进低碳技术联合攻关,推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高效畅通、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