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用于关键尺寸计量的基于实验室的多波长极紫外(EUV)衍射仪》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张宇
  • 发布时间:2025-05-07
  • 背景:该行业正在开发极紫外波长(EUV)技术,用于测量逻辑制造中的关键尺寸(CD)。随着新兴方法的出现,与参考测量技术进行对比评估对于推动使用工业相关长度尺度的高速开发至关重要。

    目的:将使用桌面相干高谐波产生(HHG)源从EUV衍射测量数据确定的参数化几何形状,与基于同步辐射的关键尺寸小角X射线散射(CD-SAXS)测量的尺寸进行比较,参照的对象为四个线间距阵列,其关键尺寸(CD)均小于50纳米。

    方法:采用EUV成像反射仪捕获作为掠射角函数的0阶反射和1阶衍射强度。1阶强度是该HHG源光谱梳中五个波长的函数。使用严格的耦合波分析(RCWA)电磁模拟对这些数据进行拟合,得出参数值和不确定性。

    结果:在考虑了横截面几何形状和实验条件后,EUV衍射测量模拟与测量数据总体吻合良好。EUV 衍射仪测量的线宽与 CD-SAXS 的线宽在后者中点高度处的线宽相关性良好。

    结论:这些令人鼓舞的结果是使用通用原型相干EUV反射仪获得的。基于该项目的成果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的方案已经确定,并且研发工作正在推进中。

    该研究的详情已发表在《SPIE》相关期刊中。(DOI:10.1117/12.3050342)

  • 原文来源:https://www.nist.gov/publications/lab-based-multi-wavelength-euv-diffractometry-critical-dimension-metrology
相关报告
  •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NIST温室气体测量项目:十年的关键成就》报告》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6-11
    • 在第21届缔约方会议(巴黎)上,人们普遍认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大气变暖的计划将需要了解现有的排放,以及监测、报告和核实各种来源的排放的计划。由于70%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来自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居住的城市环境,因此需要更加强调对城市环境的监测。 作为美国的国家计量研究院,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已经对这些测量和标准的挑战做出了回应: a)提高美国准确测量温室气体排放的能力; b)展示城市大气监测网络(自上而下或大气测量方法)在定量确定工业、住宅、交通、发电和其他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通量方面的能力; c)利用基于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明确排放模型(自下而上或排放模型)方法补充此类测量; d)证明两者的结合提高了对排放估算的信心,同时确定了有待改进的领域。 NIST项目的建立是为了改进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同位素成分、气溶胶和温室气体烟囱排放的测量。开发了新的遥感方法,应用于大范围的技术,扩大了NIST的气体标准计划,与NOAA、WMO的温室气体中央校准实验室密切合作,通过SI可追溯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加强对大气温室气体排放测量的相互认可。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发了先进的计算工具,以模拟空间明确的排放源、生物排放和吸收过程,并使城市温室气体源归因能够从大气测量中得到。2010年,NIST与普渡大学、NOAA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合作,在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建立了第一个城市试验台(“涌入项目”)。在洛杉矶(2012年)和东北走廊(2014年)建立了额外的试验台,以测试方法在一系列气象条件和排放概况下的适用性。对于内流,在3年的分析期间(2012-2015年)的结果表明,自上而下的模型和排放模型之间的一致性<3%。在综合方法的测试中,自下而上的排放抵消了+15%,自上而下的方法抵消了-14.2%。这一性能显示出足够的灵敏度,可以每年跟踪缓解行动。(全球都设定了每年1%至3%的减排目标。)200多份档案出版物已产生并被引用超过10,000次,并培养了一支杰出的美国研究团队成功参与应对这一全球挑战。在中国和欧洲合作组织了研讨会,将计量和气象界聚集在一起,共同应对这一共同关心的挑战。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IG3IS)的形成得到了催化,预计将启动关于温室气体测量的国际文件标准。NIST为推进美国温室气体综合测量、监测和信息系统的国家战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NIST量化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对于实施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发布的关于在自愿碳市场中列出自愿碳信用衍生品合同的建议指导也至关重要。NIST在解决由地球变暖的大气所带来的排放量化挑战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采取了针对导致变暖的主要因素的措施,即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
  •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基于AI的基础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尺寸计量检测极限的研究》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张宇
    • 发布时间:2025-03-13
    • 近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基础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线宽、接触孔和覆盖层的测量速度对于识别测量区域和生成不可或缺的过程控制信息至关重要。为了避免敏感集成电路结构的损坏,在样品充电时要求进行低电压和电流的涓流充电模式。但这些要求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图像信噪比增大,以及对比度降低的问题,这(取决于噪声和对比度)会使传统的尺寸测量不再可行。尽管由于所谓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可能会出现误导性的错误结果,但是基于人工智能(AI)模型的对象分割测量法可以拓展这些测量的可行性。这项工作验证了基于AI的SEM尺寸计量检测极限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