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生物样本储存技术》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4-23
  •         在上海浦东张江有一个“银行”,里面保存的是人体组织、细胞、血液、肠道微生物菌群等生物样本,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全自动生物样本库。在这里,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生物样本经过处理后存入“银行”,也有样本被取出投入临床研究。

            在刚刚闭幕的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受上海市工商联之邀,原能细胞科技集团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蜂巢式全自动深低温生物样本存储设备,以及基于该基础之上的全国细胞库网络运营模式,成为本次上交会中的一大亮点。

            这项技术不但在生物样本存储质量上突破了传统存储模式的众多瓶颈,还可以将信息管理系统所采集到的健康数据直接对接实验室及医疗机构,凸显了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慧型医疗的意义。生物科技、智慧医疗、健康数据等相关技术,如今在创新产业展示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从黑科技医疗器械、健康大数据整合到生命、细胞银行,越来越多的前沿生命科技正在走下学术高台,投身于医疗实践之中。

            作为健康大数据的基础,临床医学和精准医疗的保障,生物样本的制备保存技术将直接影响其数据的完整性和精准性,对我国医疗健康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生物样本库并不是全新概念,医生们早就有意识地将治疗中产生的血液、组织等生物样本保留下来,通过观察和其他的手段,从样本中找到共性,从而摸索出疾病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最终寻找可靠的治疗方法。不过,当医学研究发展到如今组学、系统分子医学的层面,当生物样本量累计到天文数字,以往粗放式的生物样本库,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小规模、手工操作的生物样本库,储存样本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容易出现差错。

            在国内各大医疗机构,-80℃的生物样本库的自动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然而,放眼全球,在全自动深低温存储领域几乎还都是空白。原能细胞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生物样本库,采用了全自动的技术,且首次创新性地采用了经济节能的蜂巢式存储模式。这样不仅避免了冰箱开门关门带来的温度变化,避免了交叉污染,更重要的是,生物样本的信息得到规范管理以后,这些信息形成的大数据,可以为更多的科研项目服务。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21064.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通用处理器在京发布》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袁晨
    • 发布时间:2023-11-29
    • CPU(中央处理器)作为计算机的核心组件,扮演着类似于“大脑”的角色,负责指挥各个部件的运行。日前,新一代国产CPU——龙芯3A6000在北京发布。据介绍,该款处理器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标志着中国在自主桌面CPU设计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表示,该款处理器的发布,标志着国产CPU在自主可控性和产品性能方面已达到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国内具备在自主研发CPU架构上生产一流产品的能力。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顾瑾栩表示,作为我国技术创新企业的代表,龙芯全面发力加速实现自主信息技术的重大跨越,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同日,龙芯中科还发布了打印机主控芯片龙芯2P0500成果,并对外公布龙芯处理器核IP及龙芯自主指令系统架构授权计划。 “我国信息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独立于X86和ARM体系之外的第三套生态体系。”龙芯中科董事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伟武表示,公司从基于自主IP的芯片研发、基于自主指令系统的软件生态等方面夯实自主信息产业基础。龙芯3A6000走出了一条基于成熟工艺,通过设计优化来提升性能,其自主研发的CPU性能完全可以赶上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胡伟武还表示,在政策性市场的推动下,基于龙架构的自主体系已基本建立,然而各环节仍存在相对薄弱之处。他强调,单一的优势并不能代表整体的繁荣,只有百花齐放才能展现出春天的盛景。因此,龙芯中科将秉持共建、共商、共享的理念,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龙架构生态。为实现这一目标,龙芯中科决定将龙芯CPU核心IP及龙架构指令系统进行开放授权,以支持合作伙伴研发基于龙芯CPU核心IP及龙架构指令系统的SOC芯片产品。 
  • 《英国成功研发新一代生物燃料技术 部分原料是海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0-22
    •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近日发布一项新研究说,研究人员正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制造新一代生物燃料,所使用原料部分来自海水。该校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与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合作探讨新一代生物燃料的制作方法。研究人员发现海水中的盐单胞菌能够提供有效的“微生物底盘”,用于合成高价值化合物。 未来这一技术可通过类似酿酒行业的生产方式实现更为经济的生物燃料规模生产,所使用的原料部分是海水。 研究人员介绍,这一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以创造出用于替代原油的高质量生物燃料。 生物技术研究所商业化总监柯克·马隆说,目前生物燃料制作依赖玉米、甜菜等作物,占用农地。借助海水制作生物燃料将可减少燃料与粮食生产抢资源的矛盾,最终制造出来的生物燃料与现在使用的燃料品质基本一样,交通工具无需改装引擎就可使用,并且仍能保持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