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前可达总发电量1/4!美国海上风电潜力巨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02
  • 由于技术成本的下降和《降低通货膨胀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中提供的激励措施,到 2050 年,海上风力发电量可占美国总发电量的 10% 到 25%,而不会对电力批发成本产生影响。

    根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今天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2035年及以后:2035年及以后: 丰富、可负担的海上风能加速我们的清洁电力未来》显示(获取报告全文,请搜索添加小助手微信:bluewater_power),包括五大湖区在内的美国海岸线上有超过 4000 GW的海上风电潜力。

    海上风能可以与太阳能和风能等陆上资源形成互补,帮助美国到 2050 年实现 95% 的清洁电网,而不会对电力批发成本产生重大影响。

    报告指出,如果政策组合得当,到2050年,海上风能可满足美国10%到25%的电力需求。

     

    该研究报告还附有一份由无党派智囊机构能源创新公司(Energy Innovation)撰写的政策报告,该报告展示了实现海上风电潜力所需的政策途径,并分析了供应链和输电需求以及相应的就业效益。

    提高海上风电发展的雄心可为美国经济注入高达 18 亿美元的投资,并在 2050 年为该行业雇用约 39 万名工人。

    海上风能可在晚间高峰时段、冬季和夏季高峰期发电,是太阳能和陆上风能发电的补充。

    2035-2050 年间,美国每年至少需要安装 85GW 陆地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设备,以及 27GW 海上风能发电设备,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并在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

    相比之下,美国在 2021 年的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为 28GW。

    报告指出,需要国家、地区和州政府以拨款、融资、规划和许可审批等形式提供跨地域协调的政策支持,以扩大国内零部件制造和相关供应链。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公共政策中心高级科学家尼基特-阿比扬卡尔(Nikit Abhyankar)说:"海上风电技术具有惊人的潜力,是满足美国电力需求的重要基石。

    "应将其作为实现美国气候目标的关键资源,发挥与陆上可再生资源互补的作用"。

  • 原文来源: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34788.shtml
相关报告
  • 《新研究揭示美国海上风力发电场能源产量潜力》

    • 来源专题:工业强基
    • 编译者:张欣
    • 发布时间:2024-07-05
    • 随着夏季的临近,美国东海岸城市正面临着电力需求的激增,特别是在家庭和企业增加空调使用的情况下。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城市正在依赖于在大西洋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然而,准确预测这些海上风力涡轮机的能源产量并非易事,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CU Boulder)的科学家团队及其合作者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难题。 在3月14日发表于《风能科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由博士研究生Dave Rosencrans和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Julie K. Lundquist领导的团队,对美国计划在大西洋地区建造的大型风电场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海上风力涡轮机可能会因为所谓的“尾流效应”而减少邻近涡轮机的风能,这可能会使风电场的发电量降低超过30%。 即便如此,研究团队估计,考虑到尾流效应,这些拟议中的风电场仍能满足新英格兰电网大约60%的电力需求,该电网覆盖了康涅狄格州、缅因州、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罗得岛州和佛蒙特州。 尾流效应是指当风吹过涡轮机时,上游的涡轮机会从风中提取能量,导致风在涡轮机后面减慢并变得更加湍流。这就意味着下游的涡轮机得到的风速较慢,有时会导致发电量的降低。特别是在海上,由于缺乏建筑物或树木来搅动空气,帮助消散尾流,尾流效应尤为显著。 研究团队使用计算机模拟和大气观测数据,计算出尾流效应在东海岸的一个拟议风电场中减少了34%到38%的总发电量。此外,他们还发现,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尾流可以影响到55公里外的涡轮机,影响其他风电场。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尾流效应,团队强调了预测其影响并提前准备的重要性。Lundquist教授指出,随着美国继续扩大可再生能源项目,并将更多的清洁电力整合到电力系统中,电网运营商需要清楚地了解他们可以从每个可再生能源来源中获得多少能量。 为了改善对风电场区域风况的理解,Lundquist的团队参与了能源部的风电预测改进项目3,并于去年12月在新英格兰海岸附近的岛屿上安装了一系列仪器。这些仪器,包括天气监测器和雷达传感器,将在未来一年或更长时间内收集数据,以期改进海上风电预测模型,并更好地将海上风能整合到电网中。 随着美国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在电动汽车、数据中心和制造设施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多样化的清洁能源组合对于满足需求和实现电网脱碳至关重要。Lundquist教授强调,通过更好地预测风能,我们可以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这对于实现国家的清洁能源目标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得到了实验室定向研究与发展计划和PNNL的NETS倡议的支持,并由David Rosencrans等人进行,研究成果发表在《风能科学》2024年的期刊上。
  • 《未来20年太阳能发电将成为最大发电装机容量来源》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2-11
    • 太阳能发电成为可再生能源中的“黑马”。与2018年的《世界能源展望》最大的不同是,2019年的《世界能源展望》认为,太阳能发电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但也表示这将是基于全球相关政策上的变化得出的相对乐观的预测。在既定政策情景下,未来20年,太阳能发电将超过煤炭和天然气,成为最大的发电装机容量来源。在既定政策情景模式下,204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从现在的26%增至44%,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占比将从现在的7%增至24%。 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动作具有重大意义。《世界能源展望》提到,中国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撤销了部分大幅削减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决定;印度也计划,到2030年实现非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0吉瓦。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规定也将被进一步强化。与2018年《世界能源展望》另一个较大的不同是,今年的《世界能源展望》将储能容量预测调高了近50%,其中部分与太阳能发电相关,还基于既定政策和技术进展大幅调高了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预测。 水电仍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占最大比重,2040年将占总发电量的15%。与此同时,核电占比将出现下降,从当前的10%降至8%,但其发电量将出现绝对增长,主要源于中国和其他20几个国家的核电增长抵消了发达国家核电量的下降。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化石能源发电此消彼长。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的同时,化石能源发电占比下降明显,尤其是在既定政策预测模式下,2040年时,其占比将从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60%以下降至50%以下。煤炭发电占比1970~2013年猛增了5倍,也将从当今的38%降至2040年的25%。现有数据显示,2018年做出最终投资决定的新煤矿项目数量已降至一个世纪以来的最低值。如果没有更先进的碳捕集和存储技术,煤电的未来发展将一直受到限制。 天然气的地位难以替代。作为最现实的发电替代品,天然气过去22年的发电量翻了3番。到2040年,天然气发电占比仍占总量的1/5,但在欧洲和日本的用量将出现下降。天然气发电曲线的走向取决于其是否被选择,而通常是否采用天然气发电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是否靠近气源地,二是是否能承担相对高昂的运输成本。但总体来看,天然气在发电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其所具备的灵活性将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最好补充,这或许是解决那些无法获得电力的居民用电困难的方案之一。 发电弹性需求受重视。发电的弹性需求是今年《世界能源展望》关注的又一主题。其认为,在既定政策情景下,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的增加和电动汽车需求的上升,全球对发电的弹性需求将超过对用电的需求。发电厂和电网将是弹性供电系统的基石,需求端的反馈可能产生极大影响。出于这个考虑,《世界能源展望》预测,2040年的储电能力将增长40倍,主要推动力来自相关成本的下降、建设周期的缩短、广泛的可获得性和规模化等。以印度为例,廉价电池为印度提供了低成本的弹性选择,可能在2030年后减少人类对煤电的需求。预测显示,2040年时,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加,电力系统将面临更频繁也更广泛的发电波峰波谷变化;如果电力需求增速比能源需求增速快两倍,那么电力弹性需求增速也将比电力需求增速快两倍,对于一些特殊地区,如印度,可能不止快4倍。 《世界能源展望》关于电力的其他预测也发人深省:未来20年,电力是为数不多的消费量呈增长态势的能源之一,但不同地区的增长驱动力有所不同。在发达地区,由于数字化和电气化,电力需求有轻微增长,但都将被能效提高技术的效应所抵消;而在欠发达地区,增长驱动主要来自收入增加、工业产出加大和服务业的增长。 在既定政策情景下,全球交通板块的电力需求将从当下的2%增至2040年的10%,主要源于政策驱动下电动汽车的大力投放。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当前的政策进行预测显示,2040年前,全球电力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将保持稳定;由于污染防止手段的广泛使用,排放量将有所下降。这或许是今年出台的《世界能源展望》中为数不多有安慰价值的预测。 从国际能源署2019年《世界能源展望》可以看出,天然气被视为解决全球能源市场深度失衡的最佳方案,可再生能源虽然也具有巨大增长潜力,但相对全球的能源需求增幅,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风能发电,都有间断性特点,在可见的将来仍需要大量化石能源予以补充。 过去100年,人类对舒适生活的追求主要源于化石能源的驱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依赖也使其退出过程变得异常艰难。如何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引发的不利气候变化是摆在全球各国政府及所有化石能源从业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合理利用与最大限度减排之间取得平衡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智慧的工作,决策者应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认真审视每一项决策可能产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