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自适应直流有序“光储充”一体充电站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0
  • 月13日,泉州青莲街公园电动汽车充电站正式投入运营,最多可同时为20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与其他充电站不同的是,该充电站运用能量路由器技术,支持车、桩、站、网实时融合互动,可满足规模化大功率新能源汽车即插即用的需求,还可为电网负荷提供柔性支持,实现新能源充电负荷与电网负荷“自适应”平衡。这是全国首个自适应直流有序“光储充”一体充电站。

    据介绍,该充电站在国网系统率先使用多端口能量路由器系统。该系统相当于一个“电网能量调节枢纽”,充电站光伏板采集的电能在直流侧进行高效转换,比起传统充电站通过交直流变换模块,能量转化效率提升5%左右,并将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当电动汽车“扎堆”充电时,能够有效抑制大功率集中充电负荷对电网冲击影响,让车主享受更加清洁、平稳的充电服务。同时,能量路由器还能适应多时间尺度的电网调控需求,在电网高峰期接受电网实时响应需求,对充电负荷进行“柔性”调控,缓解用电高峰时段的供电压力。

    此外,在电网故障情况下,能量路由器还能为相邻的浔美村6号台区提供应急电源保供。在浔美村6号台区出现重过载的情况时,能量路由器能够补给台区能量,分担负荷压力,实现台区组间的功率互济,保障附近居民的电能质量。

    青莲街公园电动汽车充电站通过能量路由器系统的应用,打造了“光储充”一体的直流充电站样板,不仅提升了能量利用效率,还能提升电网应对大规模充电负荷并网冲击能力,增强车主与电网友好互动,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就地并网消纳。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6981.html
相关报告
  • 《东屿岛首座光储充电站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28
    • 日前,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东屿岛首座光储充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站(以下简称“光储充电站”)投产运行,可为东屿岛电动汽车用户提供高速安全的充电服务,并直接服务博鳌亚洲论坛。 据了解,这座位于博鳌亚洲论坛会址的光储充电站由南网储能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占地约360平方米,设置8个充电车位。全站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方式运营,整合棚顶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储电、充电桩用电多项技术,形成“发、储、充”一体的智能微网系统,实现削峰填谷、增加新能源消纳、极速充电等多种功能,打造“零碳”微网示范应用。 该充电站的充电桩采用柔性充电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柔性充电主柜、1个600kW超充液冷终端以及7个180kW快充终端。600kW超充液冷终端利用液冷技术,能让一般电动汽车在10分钟内充满电,为目前行业内最快充电速度。 该光储充电站车棚顶部安装有高效率长寿命的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2.1%,且能保证30年输出功率衰减小于12%。储能柜采用“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理念,创新性地将长寿命电芯、高效均衡BMS、多功能变流系统、主动安全系统、智能配电系统和热管理系统融于单个标准化室外机柜,形成一体化即插即用产品。每个储能柜都是一个独立单元,具备能量存储和交直流功率变换的能力,并配置有消防抑制系统,可安全稳定可靠长期运行,通过交流侧并联灵活扩展容量,实现储能电站容量弹性部署。 光储充电站白天利用光伏发电,支撑充电桩充电,同时储能吸收光伏裕余电力或谷电,在站内用电高峰时向充电桩送电协助支撑负荷,以实现“零碳”微网系统。对于配电网而言,有效缓解用电负荷对电网的冲击,降低配电网容量压力,同时提高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对于用户而言,在实现光伏发电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存储能量和优化配置的功能,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此外,储能系统还能利用自身调节功能,及时响应第三方调度需求,实现源网荷储友好协同互动。 该项目除发挥“发、储、充”作用外,还将作为海南电网智能电网零碳展厅的一部分,成为科普教育展示窗口,为博鳌亚洲论坛注入澎湃“零碳”力量,有效发挥智能电网示范和引领作用,助力海南博鳌零碳示范区建设。
  • 《上海市首个“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投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14
    • 2月6日,由上海市南供电公司建设的“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在徐汇区三汇路充电站内正式投用。该站构建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高效能源利用模式,是上海市首座可将光伏发电多余电量储存并输入电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该项目在三汇路充电站原有22个充电桩的基础上新建峰值功率40千瓦的光伏雨棚2座,配备了1台储能容量104千瓦时、充电功率60千瓦的智能移动储充车及1台车网互动(V2G)充电桩。站内充储放设备均由微网能源管理系统统一控制,可同时接入公用配网线路及站内光伏发电设备。测算结果显示,三汇路充电站2025年光伏发电量预计可达3万千瓦时,将减少碳排放量约2000吨。新增的智能移动储充车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可通过整流逆变一体柜实现所储电量上网,服务电网削峰;在充电负荷低谷时段又可以储存光伏发电富余电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能消纳97%以上的站内光伏发电量。 据介绍,“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投运后,三汇路充电站还具备了参与上海市需求响应的能力。微网能源管理系统集成了站内充电桩、储能、光伏负荷、电量、充电桩使用情况数据,具备“指挥中枢”的作用。需要进行需求响应时,微网能源管理系统会主动调整用电策略,降低充电桩输出功率,并通过人为操作系统控制V2G充电桩和智能移动储充车开启放电模式。在该系统支持下,全站最大削峰能力可达400千瓦。 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南供电公司通过控制施工范围、分期施工和加强车位管理等方式,在保证施工安全零事故的前提下实现施工期间站内充电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车主充电不受影响。项目改造后,该充电站预计每年将服务超12万车次,充电量可达250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