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Nature|Fully forward mode training for optical neural networks》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 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4-08-11
  • 【内容概述】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全正向模式(Fully Forward Mode, FFM)学习方法,用于在物理系统中直接训练光学神经网络(ONNs),从而显著提高了机器学习模型的速度和能效。FFM学习利用空间对称性和洛伦兹互易性,消除了传统训练中梯度下降算法对反向传播的需求,允许在原始物理系统上直接设计和优化光学参数。通过实验,作者展示了FFM学习在自由空间和集成光子学系统中实现深层ONNs、高分辨率散射成像、动态非直视成像和非厄米特系统中异常点搜索的能力。FFM学习不仅实现了与理想模型相当的准确性,而且其训练过程的能效高达每秒每瓦特数以指数操作(exaOPS/W),为深度神经网络、超敏感感知和拓扑光子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此外,FFM学习还证明了无需精确的物理模型即可实现高效自设计和自学习,为后摩尔时代的大规模、高效率物理人工智能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文献原文见附件)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687-4
相关报告
  • 《【文献】Nature Photonics | All-optical image transportation through a multimode fibre using a miniaturized diffractive neural network on the distal facet》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5-02-08
    • 【文献内容】该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关于一种新型的全光图像传输技术,通过在多模光纤(MMF)远端面集成微型衍射神经网络(DN2s)来实现。研究人员利用三维双光子纳米光刻技术,在0.35米长的MMF远端面制造了一个尺寸为150微米×150微米的微型DN2s。该DN2s能够直接对通过MMF传输的图像进行全光重建,解决了MMF因模间色散导致的图像畸变问题。实验中,该系统能够实时传输手写数字图像,并实现了约4.9微米的最小图像重建特征尺寸和65微米×65微米的视场。此外,该技术还展示了迁移学习能力,能够传输未参与训练的HeLa细胞图像。这一成果为紧凑型光子系统中的光学信息处理开辟了新途径,有望应用于微型内窥镜、短距离光通信和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 (原文见附件)
  • 《【文献】Nature子刊|Ultrasound sensing with optical microcavities》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4-07-22
    • 【内容概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的李贝贝特聘研究员团队近年来致力于设计并制备基于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的超高灵敏度超声波传感器,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基于过往的研究和对大量资料文献的总结,该课题组对基于光学微腔的超声波传感器原理及发展进行了梳理,撰写了综述文章“Ultrasound sensing with optical microcavities”( Light Sci. Appl. 2024, 13, 159)文中归纳了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场景。还总结了几类常用的微腔超声波传感器包括:法布里-珀罗(F-P)腔,π相移布拉格光栅与回音壁模式(WGM)微腔。 这篇综述概述了基于三种类型的光学微腔的超声波传感机制,并讨论了如何优化超声波传感器的关键参数,关注了光学微腔实现超声波传感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总结(见表1)。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光学微腔超声波传感器在不同探测场景中的应用,例如光声成像、测距和粒子检测等方面,为未来高性能超声波成像和传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相比于传统压电超声波传感器,先进的光学微腔超声波传感器不仅能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还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等优势,有望在生物医学成像、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这种基于光学微腔的新型超声波传感技术,必将为超声波在各领域的应用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24-01480-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