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量子材料“外尔-近藤半金属”问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2-25
  • 原标题:全新量子材料“外尔—近藤半金属”问世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美国莱斯大学和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研制出一种全新的材料——“外尔—近藤半金属”(Weyl-Kondo semimetal),其属于量子材料这一物质类别,可用于量子计算等领域。

      量子材料拥有一些很“诡异”的属性,有些属性或许可在未来的技术创新包括量子计算等领域“大展拳脚”,不过,研究人员并没有真正弄懂这些材料的工作原理。

      牛津大学量子材料科学家阿马利亚·科尔代亚并没有参与新研究,他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量子材料中的‘量子’这一单词意味着,这些材料拥有一些无法由经典物理学,而只能用量子力学来进行解释的属性。一般而言,这些物质的组成成分之间拥有非常强的相互作用,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物质会有什么属性,也无法预测。”

      由于科学家们目前并没有相关理论工具来预测量子材料的行为,因此,一般而言,他们会先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此类物质,并对其进行测量,研究其属性。

      新材料的“横空出世”也是如此。在最新研究中,维也纳技术大学希尔克·标乐-帕邢团队对金属铈、铋、钯进行特定组合,制造出了新结构,然后,他们对这一新结构进行实验;而莱斯大学的团队从理论研究角度认识到,最新发现或许可以制造出全新材料。

      莱斯大学团队表示,他们的建模显示新结构的质量可以在电子质量的1000倍到零之间变化,这是“外尔费米子”的典型特质,外尔费米子是科学家于80多年前提出的一种粒子。由于这些粒子产生的原因是所谓的“近藤效应”,因此他们将新材料命名为“外尔—近藤半金属”。研究人员表示,尽管目前还并不清楚新材料的属性和用途,但其无疑可用于量子计算领域。

      总编辑圈点

      19世纪末期,很多科学家认为物理学已大功告成,研究这门学科很难再有什么作为。到1900年,开尔文勋爵发表著名演讲称,“在经典物理学这片蓝天上有两朵乌云让我们感到不安”。这两朵乌云最终酿成巨大风暴,并引出了现代科学的两大基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100多年过去,两朵乌云带来的风暴并未停止。如今科学家研究出新的量子材料,却依然不了解它的性能。诸如此类的无数新困惑只能说明,任何一门科学都不可能“大功告成”,只会拥有更多未知疆域。

相关报告
  • 《中子揭示外尔的半金属世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2-26
    • 当电子的对立运动导致狄拉克锥分裂成两个(在左侧由面向外侧的电子示出,与在右侧面向内侧的电子相对)时,外尔半金属被诱导出来。异能状态使得电流更大、阻力最小。 对二维磁性材料中物质异常状态的观察,是为更健壮、更高效的下一代设备利用新电子特性进行开发的最新进展。 能源部橡胶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中子散射帮助一个由杜兰大学领导的多机构研究小组研究了一种类似于石墨烯的锶锰锑材料 (Sr1-yMn1-zSb2),而研究人员怀疑这是一种外尔半金属相。 外尔半金属的性质包括磁性和拓扑半金属行为,其中电子或者电荷载体几乎没有质量和传导上的缺陷。该小组的成果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 在ORNL科学用户设施的能源部办公室的高通量同位素反应堆中的中子散射测量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国家强磁场实验室的磁场研究发现了支撑量子材料在电子传输和磁性之间关系的关键机械行为。 ORNL 的中子科学局的首席科学家Alan Tennant说: “外尔半金属现在是物理学中的圣杯。有些材料在室温下表现出量子行为, 这正是为量子电子学提供路径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来访科学家张强(他在 ORNL 的Shull Wollan 中心工作, 这是一个中子科学联合研究所)说:“石墨烯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电子建筑材料, 它比钢强, 是热和电的优良导体。然而, 它缺乏实现对电子传输的更好控制所必需的传统磁性特性。这就是为什么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外尔半金属。” 张说:“外尔半金属是罕见的, 其中大部分是非磁性的。我们发现一个是磁性的, 如果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我们在这种材料中发现的电子行为, 它就能大大加快计算机和智能手机技术的速度。” 石墨烯中的电子有一个著名的特性:它们形成了一个“狄拉克锥”, 其中它们的动量和能量与光发生的方式有很大的联系。 与石墨烯不同, 该团队的材料展示了传统的磁性或铁磁性, 这意味着电子以平行排列的方式排列,如典型的条形磁体的南北两极。但它也呈现反铁磁性, 电子指向与其毗邻电子的相反方向。 Tennant解释说, 磁性对电子排列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电子的对立运动导致狄拉克锥撕裂或分裂成两个, 从而形成两个新的锥。这打破了一个称为“时间反演对称性”的原则, 意味着如果时间倒流, 系统将会发生改变。他说:“想象一个旋转的陀螺在反向转动。” 当两个圆锥打破“时间反演对称性”原则时, 它们会诱发产生外尔半金属状态, 其中电子会失去质量。 重要的是电子像许多粒子一样具有质量。正因为如此——除了尺寸越来越小的晶体管和类似的电荷载体材料外——电子也有瓶颈的趋势, 或者造成交通堵塞。在外尔半金属中, 电子更像电荷载流子, 就好像几乎没有质量, 从而使得它们具有高度的机动性。 研究小组在杜兰大学种植了一颗小型的高质量晶体, 通过在高通量同位素反应器中使用中子使得在四圆衍射仪上确定了 Sr1-yMn1-zSb2 的磁性结构。 几乎在任何材料中,中子都是识别和表征磁性的理想工具, 因为它们像电子一样, 呈现出一种称为 "旋转" 的磁性流动。 “我们发现了两种类型的铁磁序列, 并发现了时间反演对称断裂的实验结果, 表明可能在 Sr1-yMn1-zSb2 中产生外尔状态。张说:“这使得该系统成为研究“时间反演对称断裂”对电子带结构影响的一个极好的候选者。”
  • 《喜讯!这种新材料问世,你可以放心的玩电子产品了》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17
    • 当你走在路上,看见地上有垃圾,你会怎么办? 你可以把它踢到一边,但它还是会在那里继续恶心人。 但如果你把它捡起来丢进垃圾桶,然后深藏功与名,保护了环境,你就是最靓的仔! 这就是把垃圾踢到一边与捡起来的区别! 这是我们用眼睛能看见的垃圾污染,而世界上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污染,比如说,电磁污染。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微波理论得到了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设备及系统得到开发应用,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为我们服务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时时刻刻向自由空间发射着电磁辐射。这些无用电磁波会对设备产生干扰,改变着人们看不见的环境,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电磁干扰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消除电磁干扰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对于电磁干扰,人们倾向于用屏蔽材料对抗电磁干扰,例如直接用铜笼罩住整个电路板,或者外加金属箔片屏蔽单独组件。然而,这无疑会大大增加设备的体积和总重量。 另外,此前大多数电磁干扰屏蔽材料虽然可以通过反射电磁波来保护元件,但它们无法解决环境中的电磁污染的传播问题。 近日,德雷克塞尔大学的工程师发现,一种名为碳氮化钛的二维材料是一种很好的屏蔽材料,这得益于其吸收而非反射电磁波的能力。这是比单纯的反射波更可持续的处理电磁污染的方法,因为反射波仍然会损坏其他没有屏蔽的设备。 这,就像是把垃圾踢开和捡起垃圾的区别! 据悉,早在2011年德雷克塞尔大学首先制备了碳化钛二维材料,并发现这种材料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包括高强度、高导电性和分子过滤能力。碳化钛的特殊特性是,在当时,它能比任何已知材料更有效地阻挡和吸收电磁干扰,包括目前大多数电子设备中使用的金属箔。 后来,当德雷克塞尔大学继续考察该家族的其他成员时,他们发现了碳氮化钛更优异的特性,使其成为屏蔽电磁干扰的更有前途的候选材料。 他们认为:与碳化钛相比,碳氮化钛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除了其中一个用氮原子取代了一半的碳原子外,它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但碳化钛的导电性要差一个数量级。 这也意味着,碳氮化钛可以用来单独涂覆设备内部的组件,以遏制它们的电磁辐射,即使它们被紧密放置在一起。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几年来一直在尝试这种遏制策略,但成功率受限于铜箔的厚度。随着设备设计者努力通过将设备变得更小、更不显眼、更集成化来使其无处不在,这种策略很可能成为新的标准。 其实,不止德雷克塞尔大学在这方面研究,像我国北京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在此方面也有深入的研究。 随着电子产品、电子系统、军事对抗等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于电磁吸波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满足“薄、轻、宽、强”的同时,还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如高温、酸碱、强磁环境等。碳化钛以及碳氮化钛因抗氧化性强,耐酸碱的优点,今后在高温电磁吸波材料领域必会被广泛应用。 参考来源: [1]洪祥云.掺杂氮化钛粉体电磁特性及高温吸波性能 [2]《科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