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调控外应力可以改变催化剂性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01
  • 近年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调控金属催化剂应力(无论是压应力还是拉应力)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改变它们的催化性能。布朗大学Peterson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基于力学的特征应力模型来定性地预测表面位点上的结合能对应变的响应特性,并且使用该模型来系统研究应力对吸附物-催化剂结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应力对催化剂的影响取决于反应物的内应力。这个新理论可以为不同的化学反应改良催化剂提供科学理论参考。该模型表明,结合能对应变响应的情况取决于被吸附物诱导的本征应力与所施加的应变的耦合。因此,拉伸应变可以使结合更强或更弱,这取决于表面上被吸附物的本征应力特征。Peterson和他的研究小组表明,外部应变对催化剂的影响取决于化学反应物的内部应变,即与催化剂表面结合的反应物分子会倾向于吸引或排斥催化剂晶格中的原子,这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特征和结合位点。使催化剂原子晶格拉伸的拉应力,会使催化剂对晶格分开的分子反应活性更高。同时,对于将晶格拉在一起的分子反应,拉应力会降低,以提高它们的反应活性。而压应力-压缩晶格则具有相反的效果,使催化剂原子晶格压缩的压应力,会使催化剂对晶格拉近的分子反应活性提高。对于将晶格分离的分子反应,压应力会降低,以提高它们的反应活性。催化剂表面吸附分子的位点可能会在桥位或四叠位,两个位置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在桥位,受到拉应力作用相邻的原子被往外拉伸;而在四叠位,受到的是压应力,相邻原子被拉向内部。因此,桥位的正本征应力和拉应力稳定相互作用,而四叠位的负本征应力和压应力稳定相互作用。该项研究揭露了外应力是影响催化剂性能关键因素,增强还是削弱取决于化学物质与催化剂原子晶格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催化剂表面施加应力的方式,为设计开发高性能的催化剂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参考。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Nature Catalysis》杂志上 。

相关报告
  • 《金属所烷烃脱氢反应催化剂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1-10
    • 烯烃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物单体原料,与人类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例如,乙烯、丙烯和苯乙烯等被广泛用于各种工程塑料、橡胶、树脂的合成中。工业上苯乙烯主要是在过量过热水蒸气的保护下,由钾促进的氧化铁催化剂催化乙苯脱氢制得。这种传统的生产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不利于绿色经济的发展。因此,探索和研制新型的催化材料并降低反应能耗一直是工业脱氢领域研究的重点。   MXene作为一种新型的过渡金属碳化物二维晶体,具有和石墨烯类似的结构。它可以通过氢氟酸刻蚀层状陶瓷材料MAX相获得,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子、磁学等性能,主要被用于电化学储能,复合材料增强、润滑、电磁屏蔽等领域的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催化材料研究部副研究员刘洪阳和博士刁江勇等人组成的低碳烷烃活化研究小组与副研究员李波、研究员王晓辉合作,将Ti3C2TxMXene材料用于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反应中,发现单位比表面积的MXene材料的乙苯脱氢活性达到了92μmol m-2 h-1,苯乙烯选择性达到了97.5%,要远高于目前已知的高活性非金属脱氢催化剂,并且表现出优异的高温稳定性。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该反应以刻蚀过程中产生的C-Ti-O官能团作为脱氢活性位,依次脱去乙苯分子中乙基上的两个氢原子而得到苯乙烯。同时,MXene材料的层状结构也有利于反应过程中的传热和传质,从而使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活性和稳定性。   该项工作是首次将MXene材料用作烷烃脱氢反应的催化剂,并成功揭示了该催化剂催化烷烃脱氢的活性位和反应路径,从而为工业烷烃脱氢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该成果于近日发表于ACS Catalysis。   该项工作得到国家基金委青年基金、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国家基金委“碳基能源转化”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纳米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中国科学院金属所以及中石化企业项目的支持。
  • 《澳洲研制催化剂高效处理污水 运行维护成本低》

    • 来源专题:生活污水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7-09-13
    • 澳大利亚伊迪斯考恩大学日前发表新闻公报说,学校科学家使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新型“金属玻璃”催化剂,可以环保、高效地处理污水。 “金属玻璃”又称非晶合金,具有与玻璃类似的原子堆积结构,比晶体材料拥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负责这项研究的伊迪斯考恩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来昌表示,与目前常见的采用铁盐、铁离子等作催化剂处理工业废水的方式相比,“使用金属玻璃催化剂首先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其催化效率高,可重复使用超过20次。由于金属玻璃已可以大规模生产,市场价格低廉,运行维护成本也较低”。 团队使用纳米技术改变了铁的原子结构,制成了原子堆积结构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新型铁基金属玻璃条。在实验室条件下,这种新型材料可以吸附染料和重金属废液中的杂质等物质,在几分钟内就可将污水净化。 这项研究成果近日刊登在美国《先进功能材料》科学杂志上。张来昌说,已有不少国际企业,包括中国企业对这一技术表现出了兴趣,不过目前相关研究都是基于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完成的,真正大规模投入使用还需进行最终测试。“我相信此项研究会给工业污水处理带来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