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泉工程”今年外送电量已超20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5-28
  • 今年截至5月20日,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吉泉工程”)外送电量已超2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

    5月20日,在位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网新疆超高压分公司昌吉换流站,该换流站党支部书记高新龙介绍,“吉泉工程”是新疆准东煤电基地电力大规模外送的配套工程,额定功率1200万千瓦(每小时外送电量1200万度),相当于同时点亮4亿盏30瓦的电灯。假设按900万千瓦运行,那么昌吉换流站1天可以外送电量2.16亿度,可供上海市600万户家庭2500万人7天生活用电。

    高新龙介绍,通过多措并举保外送,“吉泉工程”今年全年外送电量有望超过2021年全年送电量550亿千瓦时水平,外送电量将实现新的突破。截至目前,“吉泉工程”已累计外送电量1441亿千瓦时,相当于输送煤炭4800万吨。

相关报告
  • 《宁夏外送电量超748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5
    • 宁夏外送电量超7480亿千瓦时2024-08-05 0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1057 记者从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获悉,迎峰度夏以来,宁夏所辖两条±800千伏灵绍直流、±660千伏银东直流特超高压“西电东送”工程火力全开,全力以赴助力华东华北迎峰度夏用电。 宁夏是国家“西电东送”重要外送端,该公司自5月15日起便全面启动2024年度迎峰度夏准备工作,坚持内供外送“双线作战”,认真做好电网运行维护和跨区域电力保障供应工作。 同时,该公司利用数字换流站、一体化业务平台方式智能手段等及时掌握设备监测数据变化趋势,确保所有设备整体运行状态可控在控。高温大负荷运行工况下,换流站“心脏”换流变的安全运行面临严峻考验。该公司创新采用细水喷雾的方式为换流变辅助降温,即在换流变本体加装细水喷雾装置,温度过高时即喷淋水雾进行降温,实现换流变运行温度的快速降低,确保核心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自6月15日电网进入迎峰度夏以来,灵绍直流送电量超80亿千瓦时,其中,7月送电量创年度新高为53.5亿千瓦时,年度累计满负荷运行时间累计超24小时;银东直流送电量为39.72亿千瓦时,外送通道利用小时数居全国前列,服务全国保供大局。 据悉,截至今年7月底,宁夏利用银东直流、灵绍直流等电力外送大通道,已累计向华东华北地区输送电量超7480亿千瓦时,相当于就地转化近3亿吨标准煤、7.48亿吨二氧化碳、2亿吨碳粉尘、1122万吨氮氧化物,充分发挥保障国网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 《“电力天路”,送电破20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22
    • “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双向累计送电突破200亿千瓦时。 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已安全平稳运行超12年,双向累计输送电量达到200.4亿千瓦时 。其中,由青海向西藏送电113.4亿千瓦时,由西藏向青海反向送电87亿千瓦时。 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其中,柴达木换流站至拉萨换流站直流段工程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和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输电线路。   自2015年开始,青藏联网工程这条能源大通道以西藏地区每年水电丰水期“藏电送青”、枯水期“青电入藏”的规律特性源源不断输送电能,输送电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工程年输送电量由工程投运次年的6.5亿千瓦时,增长至2023年的28.3亿千瓦时。2024年,青藏联网工程将迎来直流二期扩建工程,在前期已建600兆瓦换流容量的基础上再扩建600兆瓦,大幅提升工程正反向输电能力。   青藏联网工程于2011年建成投运,工程架起了连接青藏的“能源大动脉”,西藏电网通过青海电网实现与全国大电网互联互通,西藏地区长期以来冬季缺电和夏季水电消纳难的矛盾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