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新兴产业将推动全球用电量攀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26
  •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5电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未来3年,预计全球电力消耗量将以大约4%的速度逐年增长,达到近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其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将是推动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工业生产、数据中心、空调需求、电气化等领域的电力需求提升将成为全球电力消耗量增长的基石。

    “全球电力需求加速增长代表着世界能源系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入电力新时代。”国际能源署能源市场和安全总监贞森惠佑表示,“各国政府应尽快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可负担和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新兴经济体电力需求增速凸显

    《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电力消费量预估增幅为4.3%,较2023年2.5%的同比增幅上涨明显;到2027年,全球电力消耗量预期还将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每年电力消耗量增幅将超过日本年用电量。其中,大部分新增需求将来自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占总体增长的85%,中国电力需求增长将最为明显。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力消耗量增长7%左右,未来3年预计每年平均增速将达到6%。同时,其他发展中国家电力消耗量也预期快速上涨,到2027年,印度电力消耗增量预计占到全球电力消耗增量的10%左右,其他东南亚新兴经济体电力消耗年增速也将在5%左右,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对比之下,发达国家电力需求增长趋缓。《报告》预计,到2027年,发达经济体电力消耗量增幅将占到全球整体增幅的15%左右,交通电气化以及供热领域需求成为主要驱动力,同时,数据中心用能也推高了用电量。其中,欧盟电力消耗量呈现缓慢回升状态。在2022年和2023年因能源危机而大幅下降之后,由于高耗能工业恢复具有不确定性,预计到2027年,欧盟电力消耗量能够恢复到2021年水平,而美国电力消耗量则预期呈现小幅增长态势。

    新兴产业催生能源新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2009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电力消耗总量以及人均消耗量都呈现下降态势,之所以今年可能出现趋势逆转,正是电动汽车、空调、数据中心、热泵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美国能源部研究数据显示,美国数据中心电力消耗量从2014年的60太瓦时激增到2023年的176太瓦时,占该国电力消耗量的4%以上,到2028年这一数字甚至有可能达到580太瓦时。

    不仅如此,新兴产业带动电力消费增长的现象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体现得更为明显。以中国为例,国际能源署指出,中国的电力需求增长主要是由工业部门推动,工业发展带来的电力消费增长占据中国电力消费增幅的50%左右。其中,除了传统的能源密集型行业持续发展外,快速发展的电力密集型制造业,如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电动汽车和相关材料生产制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在光伏组件制造、电池制造、电动汽车领域消耗的电力总量达到了320太瓦时,相当于意大利全年用电量。

    与此同时,空调、电动汽车、数据中心和5G技术应用也是推动因素。国际能源署预测认为,2025年至2027年,中国数据中心以及5G网络电力消耗量预计快速增长,数据中心电力消耗量占比预计将从目前的3%增长到6%左右。此外,目前中国人均电力消耗量仅有美国的一半左右,居民用电水平也将有较大增长空间。

    低碳能源可满足需求增幅

    全球电力需求以前所未有速度增长的同时,国际能源署也指出,以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为主的低碳能源同样在丰富电力供应,未来3年低碳电力装机的增长或就能够满足全部需求增幅。

    《报告》指出,到2027年,在成本持续降低和利好政策支持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增长将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约一半增幅,光伏发电将成为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低碳电源。中国、美国和印度的光伏发电量在年发电量中的份额都将达到10%,而欧盟这一份额将超过10%。

    同时,核能发电量也预计在2025年达到历史新高度,法国正在核能领域不断发力,日本核电也有复苏迹象,中国、印度、韩国等多国都将在未来几年里有新增核电站建成投运,到2027年核能发电量预计将逐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低碳能源的迅猛发展或将对全球燃煤发电份额造成挤压,国际能源署认为,今年全球电力供应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预计超过燃煤发电量,煤电占比也将首次跌破33%,低碳电力份额则有望从2024年的41%上涨到2027年的47%。

    不过,《报告》也提醒,随着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持续提升,天气因素对电力供应的影响也日趋明显,干旱、严寒、酷暑等天气情况不仅会引起电力需求波动,更可能对水电、风电以及光伏发电量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国际能源署表示,全球电力系统灵活性仍有不足,未来电力系统韧性将变得尤为重要,长时储能、需求侧响应、天然气发电等灵活性调节手段在电力系统中或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hangye/2025/02/24/detail_news_20250224200954.html
相关报告
  • 《国际能源署:预计2025年全球核能发电量将创历史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1-29
    • 国际能源署1月24日发布报告《电力2024》显示,全球核能发电量2025年将创历史新高。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强调,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各行业之首。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崛起和核电的稳定发展将在未来三年内满足全球新增电力需求。 报告预测,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将超过煤炭,占全球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到2026年,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在内的低排放能源预计将占全球发电量的近一半。 核电则在未来创下历史新高。 首先,法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核能大国之一,其核能发电量在未来几年有望持续攀升。这得益于法国政府对核能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内核能技术的不断提升。随着法国核能发电量的增长,全球核能市场的地位也将进一步巩固。 其次,日本在经历福岛核事故后,一度暂停了核电站的运行。然而,在充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日本的部分核电站已逐渐恢复运行。这意味着日本核能发电量将有所回升,为全球核能市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国际能源署:全球清洁能源产业加速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18
    • 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的《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加速能源转型,全球清洁能源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有望增长20%。得益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有望从2021年的4%下降至1%。 报告还指出,当前多国遭遇的能源危机虽然在短期内增加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但从长期来看,新能源尤其是清洁能源仍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关键。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每年将增长约1%,增量几乎全部由可再生能源填补。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或将从目前的80%下降至2030年的75%,到2050年下降至60%左右。 当前,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及规划,加速能源转型。根据法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法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提升至40%;到2050年,法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10倍,并建成50个海上风电场。日本最新版能源基本计划提出,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提高到36%至38%。埃及《2035年综合可持续能源战略》提出,到2035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43吉瓦。报告预计,未来5年,欧洲地区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上一个5年期增量的两倍,中国增量将占全球增量近一半。 “各国政府积极推动落实可再生能源政策规划,加快了能源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国际能源署执行董事法提赫·比罗尔说。此外,包括电池、太阳能光伏和电解槽在内的一些关键设备和技术的供应链正在快速扩张,可再生能源发展也因此提速。以太阳能发电为例,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在过去10年间下降了80%,已成为经济实惠的发电技术,在2021年为全球提供了超过3%的发电量。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650吉瓦。 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将带来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与就业:2022年回顾》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与可再生能源相关工作岗位达到1270万个,一年内增加了70万个。到2030年,全球清洁能源年投资额有望超过2万亿美元,相比目前提高50%以上,有望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投资机会。 法提赫·比罗尔呼吁各国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力争在2050年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他表示:“当前全球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将开启全球能源产业更清洁、更实惠和更安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