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20年实现5G规模部署和全面商用》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yxzhou
  • 发布时间:2018-08-08
  • 近日,浙江出台《关于推进5G网络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的指导意见》。根据工作安排,浙江2018年启动5G试验建设和应用测试,2019年开展部分重点区域试商用,2020年进入全省5G网络规模部署并实现快速商用。

    《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经过2至3年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使浙江在5G规模试验和示范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力争杭州成为全球5G“先行城市”。到2020年建成网络先进、机制创新、应用丰富、市场活跃的5G建设和应用示范省,实现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信息消费和社会管理等多领域融合应用和创新应用的突破,基于5G的新兴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初步形成较完善的5G产业链。

    《指导意见》明确了五大工作重点:一是统筹推进试验网建设。通过加强技术验证、对接国家示范专项、开展典型应用,加快5G商用进程及垂直行业应用示范开展。二是打造创新应用示范区。通过打造技术创新示范区、打造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区、打造产业发展示范区,促进产业生态的构建和成熟。三是培育5G应用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增强移动宽带应用、拓展海量机器通信业务应用、拓展超可靠和超低时延通信应用,满足用户对高数据速率、高移动性的业务需求,推动大规模物联网业务发展。四是培育5G产业发展。通过加强5G联合实验室建设,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五是优化发展环境。通过落实5G建设配套设施需求、加大开放公共基础设施力度、加强网络基础设施保护,全方位支持5G建设发展。

  • 原文来源:http://www.cnii.com.cn/hygl/2018-08/07/content_2090254.htm
相关报告
  • 《珠三角城市将在2020年全面启动5G网络规模化部署》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6-05
    •   广东省政府日前发布通知称,广东将用三年时间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要求在2020年底前,珠三角城市将全面启动5G网络规模化部署。   《广东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日前印发实施,该计划要求广东在全国率先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将珠三角建成世界级宽带城市群,粤东西北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其中,广东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计划在2018年底前,以5G网络站址布局为重点,制定各市移动通信铁塔站址建设规划,支持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电信运营企业参与全球5G标准制定,并争取三年内全面启动珠三角城市5G网络规模化部署,全省5G基站达到0.73万座。   此外,广东将继续推动4G网络深度覆盖,2020年底前,实现4G网络在全省城区和乡镇镇区100%连续覆盖,行政村100%覆盖,高速公路、国道、客运专线隧道外路段100%覆盖。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广东以高速光网、4/5G网络、移动物联网(NB-iot)、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任务,推动网络强省建设。在光纤网络建设方面,广东将构建高速骨干光纤网络,完善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珠江口东西两岸各市为节点的骨干光纤网络布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此外,广东NB-iot基站在2020年底前将累计达9.1万座,网络实现普遍覆盖,业务需求重点区域深度覆盖,总连接数达3000万个。  
  • 《专家:5G商用将2019年出现 大规模应用需三到四年》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2-10
    • 12月1日,韩国三大移动运营商集体推出5G服务,这将是全球首例5G商用服务,韩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进入5G时代的国家。 2018年被称为“5G元年”。目前,全球运营商正在紧锣密鼓进行5G商用部署。据媒体报道,截至2018年11月,全球已有182个运营商在78个国家进行了5G试验、部署和投资。根据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的规划,中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5G网络正式商用。 中国5G建设情况如何?5G何时来到你我身边?5G如何影响生产生活?业内专家表示,5G应用的成熟还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 网络时代的基础设施 商用近在咫尺,普及仍需等待 5G,可谓是2018年的一大热词。“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已成为业内共识。 如果说3G开启了移动端流量的大门,那么4G则开启了移动视听时代。而与3G、4G技术升级主要为手机等移动设备服务的目的不同,5G的技术本质并不是让我们可以获得更快的网络,而是通过低时延、高稳定性、海量设备接入等一系列性能提升让我们得到以往3G、4G所不具备的能力。 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大中华区战略合作总经理葛颀看来,从1G到4G,主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5G将解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5G将成为网络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 据介绍,5G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特性,这使得5G技术在物联网、智慧家居、远程服务、外场支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有了新的应用。更高的速率和更好的业务体验,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前提,5G将真正实现移动信息化与社会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 “5G不只是2G、3G、4G的进化,而是未来所有产业网络化的新的基础设施。”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表示,过去的网络是解决消费者互联网的问题,到了汽车联网、电力联网、工业制造联网,必须有高可靠、高安全、低时延的网络,5G因此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那么,5G离我们还有多远?5G商用何时能够实现? 今年6月,5G的第一个完整标准R15出台,意味着面向5G规模商用的网络设备、芯片、手机以及各种多样化的智能硬件可以生产了。葛颀预测,基于这样的标准,全球范围来看,5G商用将在2019年出现。同时葛颀坦言,5G商用仅仅是5G服务的开始,要实现大规模的5G应用,还要在商用之后两到三年时间。 “从过去2G、3G、4G的发展经验来看,只有低价终端出现并成为主流,产生规模效应时,5G网络的服务才会迅速普及,而5G要更好地服务于产业、社会,发挥作用,还需要长期的过程。”葛颀说,“当然,对消费者来说,2019年下半年或者2020年享受到5G服务,还是很有可能的。” 中国加快5G部署 从“一无所有”到第一大市场 通信世界的演化日新月异,几乎10年就是一个时代。 1987年,“大哥大”首次进入中国,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启动;1995年前后,2G在中国落地,手机也可以上网、发短信了;2009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获得3G牌照,用户从单一语音时代走向多元体验的时代;如今,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4G移动通信网络,超过10亿中国消费者享受着高速、丰富的移动应用。 经历1G、2G时代的一无所有、3G时代登上舞台、4G时代基本并跑,5G时代,中国已成全球5G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据GSMA预测,中国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第一大5G市场。 “回顾通信行业发展进程,从国产设备市场空白到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注重研发和创新是中国通信企业最重要的经验。5G建设中,中国企业要打开门,与国际企业一起搞合作,共同做好标准化、协同化。”葛颀说。 如今,中国正在加快5G部署,一些龙头企业也在5G技术和应用上取得阶段性突破。 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在5G技术方面已经申请超过1000项专利,成立了5G联创中心,在全球建立了12个开放实验室;中国电信主导了5G国际标准立项30余项,同时聚焦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将5G的技术特性与云计算、物联网等相结合,实现与垂直行业的跨界融合;中国联通成立了5G创新中心,发布16项5G相关产业白皮书,成立并推进了多个产业联盟。 设备厂商方面,相关报告显示,华为已成为全球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已与全球42家运营商合作开启多张5G预商用网络;中兴目前已申请专利超过1500件,首创的Pre5G产品已经在40多个国家60多张网络中实现部署;紫光展锐将在2019年推出5G芯片,实现5G芯片的商用,2020年会进一步推出5G单芯片,同时会完成高端和终端全面产品布局。 除了5G本身的技术研发和应用部署,加快与4G协同发展也将为产业发展储备机遇。工信部提出,将加强4G与5G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完整产业链,深入开展全球5G合作,共同打造开放融合的5G产业生态,释放5G应用潜能。 5G改变社会 提高产业效率,让各行各业获益 很少能有产业像移动通信产业这样深刻地从各个层面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5G的到来,将迎来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 业内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将4G比喻为“修路”,5G可以看作是“造城”。5G将带来随时随地身临其境的极致体验—— 医生通过屏幕就可以实时、全景看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救护车上的情景,并直接进行心电图检测;人们家庭中冰箱可以根据用户购物习惯,自动地向超市购买生鲜食物;汽车可以在复杂天气下正确识别路标并始终精准导航…… “如今,5G的应用场景更多的出现在工程师的构想里,出现在厂商的展台上,如何让这些场景为行业所接受,给企业带来盈利,才是关键。”葛颀认为,5G具有很强的经济溢出效应,更多地赋能企业、社会,把5G作为通用技术提升社会生产,让各行各业获益,是5G建设的关键。 “5G革命将支撑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当所有产品都能被5G连接的时候,将大大提高产业效率。”田溯宁说。 那么,如何更好地建设5G?葛颀认为,5G的成熟应用需要政府、运营商、各行各业共同的努力。“5G的建设,运营商是主力,但只有运营商是不够的。”葛颀建议,政府层面要从立法和管制上给5G更大空间;各个行业要积极拥抱数字化,促进互联互通;运营商要理解企业客户诉求,把客户需求变为技术规范和标准,用开放的心态建设5G。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期待未来在信息“零”时延体验、千亿设备智能互联之下能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葛颀认为,5G市场是否成功,除了客户数量、基站数量等指标,更重要的是到底有多少行业和企业在使用5G作为生产的通用技术。“我希望5G的发展更像是‘滴灌’,是精准的、长期的过程。”葛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