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科研人员在北极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 徐冰烨
  • 发布时间:2025-05-14
  • 近日,我所海气中心极地研究团队在北极大西洋水年际变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近30年来北极欧亚海盆中大西洋水层变冷并下沉的现象及其成因。
    大西洋水占北冰洋入流的90%,是北冰洋主要的海洋热量来源。尽管分布于150-700 m水层,但其热量仍可通过湍流和双扩散作用向上传递,对海冰消融产生重要影响。我所科研人员通过搜集欧亚海盆中近30年的观测数据发现,欧亚海盆中大西洋水层的核心正在变冷并下沉,整个欧亚海盆大西洋水层的核心在近30年降温约0.36°C并下沉约47 m(图1)。这一现象主要由弗拉姆海峡入流的流量减少和盐度增加共同驱动所致。近30年来弗拉姆海峡入流体积减少了28%(导致大西洋层核心温度下降),同时其盐度上升了约0.1 PSU(致使大西洋层核心下沉)(图2)。除了弗拉姆海峡的入流的减弱以外,“大西洋化”现象也是欧亚海盆中大西洋水层变冷的原因之一,其影响要远小于弗拉姆海峡的入流变化。减弱的弗拉姆海峡入流减少了进入欧亚海盆的海洋热量,使得大西洋水层热含量降低,削弱了其向上的热量输送,从而对近期北冰洋海冰消融减缓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成果以“Cooling and sinking of the Atlantic Water in the Eurasian Basin since 1990s”为题,2025年5月发表于国际地学TOP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我所海气中心孔彬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高立宝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郭桂军和王世柱副研究员为论文合作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dx.doi.org/10.1029/2025GL114720
    图1、欧亚海盆中大西洋水层的年际变化
    图2、不同影响因素对于大西洋水层热量变化的贡献
  • 原文来源:https://www.fio.org.cn/science/xshd-detail-13647.htm
相关报告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北极古野火历史重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4-29
    •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北极古野火历史重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末次间冰期以来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区野火演化历史与机制。 野火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气候变化。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区域,北极地区的野火活动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研究其相互作用对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对取自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沉积岩芯中的黑碳通量、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以及总有机碳、氮等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古气候、古植被数据探讨了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野火在轨道和千年尺度上的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在轨道尺度上,在深海氧同位素MIS1-2、MIS 4和MIS5c-e期间野火活动整体较少;而在MIS5a-b和MIS3期间,野火活动明显增加。在千年尺度上,野火活动与Dansgaard-Oeschger(D-O)旋回密切相关,在暖期时野火活跃,在冷期时野火活动减少。该研究表明温度和湿度以及植被类型的演变,是控制野火活动的主要因素。目前,北极和亚北极地区气候变暖以及野火的频繁发生,导致高纬多年冻土融化、土壤更加干燥以及燃料积累,形成永久冻土融化-野火加剧-全球变暖的正反馈。上述研究有效弥补了北极高纬地区野火记录与黑碳数据相对缺乏的不足,进一步拓展了对北半球高纬区地质时期野火历史的认知,为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野火模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成果以“Orbital and Millennial Variations in Wildfires Recorded in the East Siberian Arctic Shelf Over the Last Climatic Cycle”为题,发表于国际地学TOP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硕士研究生刘亚茹为论文第一作者,姚政权研究员、石学法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24GL112561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北极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5-14
    •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气中心极地研究团队在北极大西洋水年际变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近30年来北极欧亚海盆中大西洋水层变冷并下沉的现象及其成因。 大西洋水占北冰洋入流的90%,是北冰洋主要的海洋热量来源。尽管分布于150-700 m水层,但其热量仍可通过湍流和双扩散作用向上传递,对海冰消融产生重要影响。我所科研人员通过搜集欧亚海盆中近30年的观测数据发现,欧亚海盆中大西洋水层的核心正在变冷并下沉,整个欧亚海盆大西洋水层的核心在近30年降温约0.36°C并下沉约47 m。这一现象主要由弗拉姆海峡入流的流量减少和盐度增加共同驱动所致。近30年来弗拉姆海峡入流体积减少了28%(导致大西洋层核心温度下降),同时其盐度上升了约0.1 PSU(致使大西洋层核心下沉)。除了弗拉姆海峡的入流的减弱以外,“大西洋化”现象也是欧亚海盆中大西洋水层变冷的原因之一,其影响要远小于弗拉姆海峡的入流变化。减弱的弗拉姆海峡入流减少了进入欧亚海盆的海洋热量,使得大西洋水层热含量降低,削弱了其向上的热量输送,从而对近期北冰洋海冰消融减缓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成果以“Cooling and sinking of the Atlantic Water in the Eurasian Basin since 1990s”为题,2025年5月发表于国际地学TOP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我所海气中心孔彬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高立宝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郭桂军和王世柱副研究员为论文合作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29/2025GL11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