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百兆瓦级混合储能调频项目并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21
  • 近日,由中建中环承建的全国首个百兆瓦级混合储能调频项目——永济市国云微控100MW独立混合储能项目外接线路全线贯通正式进入并网试运行阶段。

    项目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采用飞轮储能技术与磷酸铁锂电池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此次成功并网,为混合储能发展与山西省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实例支撑。

    储能调频 稳定区域电网

    由于储能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依靠单一储能技术已无法满足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该项目创新利用两种储能技术,共同完成电力系统一次调频服务。

    项目共包括25个飞轮储能单元和15个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单元,总容量100MW,变电站配置220kV油浸式变压器、SVG无功补偿装置、GIS气体绝缘设备,220kV外送线路绵延18.47公里,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未来,将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服务,稳定电网频率波动,为山西南部电网平稳运行提供积极保障。

    混合施治 提升调频性能

    项目充分利用磷酸铁锂电池“容量大”和飞轮储能“寿命长”的技术优势,实现了物理机械能与电化学储能相结合的独立调频功能。

    其中,飞轮储能技术充放电循环可超百万次,响应时间小于100ms,能极快参与电网一次调频,适用于电网系统高频分量波动,其短时频率与稳态特性有明显优势,具备平滑输出能力,且无频率二次跌落风险。而依靠飞轮储能循环寿命长可频繁快速充放电的特性,还能有效降低锂电池频繁启动的次数,同步延长了锂电池的使用年限。

    精细管理 赋能品质履约

    项目建设过程中,先后面临安装难度高、系统调试复杂、外送线路基础点位分散、导线跨越安装点位多等诸多挑战,项目成立攻坚小组,专项讨论、逐个破解,针对性地解决了各个困境与挑战,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其中,52基外送线路最高塔架76米,点位分散,协调难度大,高空作业及导线跨越安装点位多,项目组织开展专项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并在每个作业点位设置“安全监护员”,实施监督和纠正不规范操作,经过严格管理、细致举措和全员执行,有效保障了52基外送线路的安全顺利实施。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5200.shtml
相关报告
  • 《南网首个电网侧兆瓦级商用储能电站并网送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28
    • 11月20日,由深圳供电局组织、南方和顺公司投资建设的110千伏潭头变电站储能装置一次并网成功,成为南方电网首个并网送电的电网侧兆瓦级商用储能电站。 该工程的成功投运,可为深圳西部电网提供毫秒级响应,最大充放电时间可达两小时,提供10兆瓦时的储备电量,短时平衡约1000户居民客户用电,缓解电网建设困难区域的供电受限问题。 这是深圳供电局对综合能源商业模式的一次探索,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完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工作方案》,加快向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转型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 为电网建设困难区域供电受限提供解决方案 电化学储能是指通过化学介质,将用电谷期的电能储存至峰期使用的技术,主要用以缓解电网负荷高峰期设备重过载等问题。该类型的储能装置一般采用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作为电能储存的单元,与当前流行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同宗同源。 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是解决新能源消纳、增强电网稳定性、提高配电系统利用效率的合理解决方案。与其他储能方式相比,它在充放电效率、使用寿命、适用性等方面均较常规电源更具优势。 据悉,深圳市建设用地面积仅为986平方公里,作为全国供电负荷密度最大的城市电网之一,深圳电网长期受制于土地面积狭小的限制。传统模式下的电网规划建设十分困难,设备重载、局部电网供电受限情况日益严重,局部区域特别是西部片区全年多次出现负荷受限情况。 110千伏潭头变电站位于深圳宝安区松岗街道,属于用电负荷重载区。深圳供电局利用该变电站内空地建设电网侧储能装置,包括6台储能集装箱、3台箱式升压变压器、1台开关站集装箱,总占地约900平方米,最大功率5兆瓦。其中,由储能电池模块组、电池管理系统(BMS)、双向逆变系统(PCS)、负荷监测终端等部分组成的储能集装箱是该装置的核心部分,可实现“谷期充电、峰期放电”功能。 该项目不仅可以缓解电网建设困难区域的供电受限问题,还具有提高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变电站内土地综合利用率等多方面优点,是一次综合效益最优的探索,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实践案例。 填补南方电网区域电网侧商用储能装置空白 储能装置的并网运行就相当于给变电站安装了一个大充电宝,具备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可为深圳西部电网提供毫秒级响应。与传统机组相比,该类项目可以快速跟随系统负荷与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变化,及时提供功率支撑,有助于缓解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带来的调频压力。同时还能提供旋转备用、电压调节等多种类型的辅助服务,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目前,我国电网侧储能装置尚未大范围推广,只在江苏省、河南省建成了部分示范工程。潭头站储能装置的送电,弥补了南方电网区域电网侧商用储能装置的空白,为今后南方五省区推广储能装置建设积累了经验。 深圳供电局将继续深入研究电网侧分布式综合能源的规划布局和关键技术,探索多种形式的综合能源项目,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下一步,深圳供电局计划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0兆瓦时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项目”,与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合作,探索电动汽车退役电池在电网侧的回收利用和相应的商业运作模式。(蔡京陶)
  • 《国内首个50兆瓦级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示范工程落地顺德》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11
    • 近日,由顺德院负责的广东省新型储能创新中心顺德实证基地项目,正式获得广东电网公司接入系统批复。这标志着国内首个50兆瓦级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示范工程取得关键性进展,即将接入顺德电网运行。该项目是继成功承接并推进北控广通(佛山)高明208MW/416MWh独立储能项目后,顺德院在电网侧储能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创新融合,打造储能技术实证高地 项目选址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将建设一座200MW/305MWh的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其核心创新点在于首创性融合了150MW/300MWh的锂电储能系统和50MW/5MWh的超级电容储能系统。 优势互补:该混合储能方案充分利用锂电系统的大规模、长时储能能力与超级电容的毫秒级快速响应、超高功率及超长循环寿命特性,实现优势互补。 功能强大:这种组合将显著提升电网的调峰填谷、电压调节能力,并提供强大的瞬时功率支撑,有效应对电网波动和冲击,提升系统稳定性与电能质量。 示范意义重大,引领产业发展 该项目不仅被列为国家能源局试点示范项目,同时也是广东省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依托工程,其示范意义非凡: 1.国内首创:是国内首个达到50兆瓦级的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示范工程。 2.实证核心:核心目标在于对“锂电+超容”这一前沿混合储能技术路线进行系统性实证研究,验证其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和大规模应用的潜力。 3.数据标杆:项目建成运行后,将为我国储能产业的技术选型、标准制定和规模化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实证数据和可复制的示范经验。 专业支撑,加速技术转化 自承接项目以来,顺德院充分发挥技术专长,通过深入的多轮调研和详实的论证分析,紧密结合顺德地区负荷典型特性及新能源出力特性,高质量完成了接入电网分析。此次接入系统方案的顺利获批,为项目下一阶段的设备选型、工程实施及按计划并网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项目的快速推进,极大地缩短了新型储能技术从实验室研发走向工程化应用和市场化的周期,为新型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安全、高效并网应用探索出一条可验证的示范路径。 展望未来:践行战略,勇立潮头 未来,顺德院将继续立足区域实践,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在新型储能等前沿业务领域,持续发扬“敢为人先,敢饮头啖汤”的开拓精神,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为佛山乃至广东省的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贡献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