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百兆瓦级混合储能调频项目并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21
  • 近日,由中建中环承建的全国首个百兆瓦级混合储能调频项目——永济市国云微控100MW独立混合储能项目外接线路全线贯通正式进入并网试运行阶段。

    项目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采用飞轮储能技术与磷酸铁锂电池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此次成功并网,为混合储能发展与山西省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实例支撑。

    储能调频 稳定区域电网

    由于储能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依靠单一储能技术已无法满足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该项目创新利用两种储能技术,共同完成电力系统一次调频服务。

    项目共包括25个飞轮储能单元和15个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单元,总容量100MW,变电站配置220kV油浸式变压器、SVG无功补偿装置、GIS气体绝缘设备,220kV外送线路绵延18.47公里,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未来,将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服务,稳定电网频率波动,为山西南部电网平稳运行提供积极保障。

    混合施治 提升调频性能

    项目充分利用磷酸铁锂电池“容量大”和飞轮储能“寿命长”的技术优势,实现了物理机械能与电化学储能相结合的独立调频功能。

    其中,飞轮储能技术充放电循环可超百万次,响应时间小于100ms,能极快参与电网一次调频,适用于电网系统高频分量波动,其短时频率与稳态特性有明显优势,具备平滑输出能力,且无频率二次跌落风险。而依靠飞轮储能循环寿命长可频繁快速充放电的特性,还能有效降低锂电池频繁启动的次数,同步延长了锂电池的使用年限。

    精细管理 赋能品质履约

    项目建设过程中,先后面临安装难度高、系统调试复杂、外送线路基础点位分散、导线跨越安装点位多等诸多挑战,项目成立攻坚小组,专项讨论、逐个破解,针对性地解决了各个困境与挑战,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其中,52基外送线路最高塔架76米,点位分散,协调难度大,高空作业及导线跨越安装点位多,项目组织开展专项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并在每个作业点位设置“安全监护员”,实施监督和纠正不规范操作,经过严格管理、细致举措和全员执行,有效保障了52基外送线路的安全顺利实施。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5200.shtml
相关报告
  • 《南网首个电网侧兆瓦级商用储能电站并网送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28
    • 11月20日,由深圳供电局组织、南方和顺公司投资建设的110千伏潭头变电站储能装置一次并网成功,成为南方电网首个并网送电的电网侧兆瓦级商用储能电站。 该工程的成功投运,可为深圳西部电网提供毫秒级响应,最大充放电时间可达两小时,提供10兆瓦时的储备电量,短时平衡约1000户居民客户用电,缓解电网建设困难区域的供电受限问题。 这是深圳供电局对综合能源商业模式的一次探索,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完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工作方案》,加快向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转型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 为电网建设困难区域供电受限提供解决方案 电化学储能是指通过化学介质,将用电谷期的电能储存至峰期使用的技术,主要用以缓解电网负荷高峰期设备重过载等问题。该类型的储能装置一般采用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作为电能储存的单元,与当前流行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同宗同源。 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是解决新能源消纳、增强电网稳定性、提高配电系统利用效率的合理解决方案。与其他储能方式相比,它在充放电效率、使用寿命、适用性等方面均较常规电源更具优势。 据悉,深圳市建设用地面积仅为986平方公里,作为全国供电负荷密度最大的城市电网之一,深圳电网长期受制于土地面积狭小的限制。传统模式下的电网规划建设十分困难,设备重载、局部电网供电受限情况日益严重,局部区域特别是西部片区全年多次出现负荷受限情况。 110千伏潭头变电站位于深圳宝安区松岗街道,属于用电负荷重载区。深圳供电局利用该变电站内空地建设电网侧储能装置,包括6台储能集装箱、3台箱式升压变压器、1台开关站集装箱,总占地约900平方米,最大功率5兆瓦。其中,由储能电池模块组、电池管理系统(BMS)、双向逆变系统(PCS)、负荷监测终端等部分组成的储能集装箱是该装置的核心部分,可实现“谷期充电、峰期放电”功能。 该项目不仅可以缓解电网建设困难区域的供电受限问题,还具有提高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变电站内土地综合利用率等多方面优点,是一次综合效益最优的探索,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实践案例。 填补南方电网区域电网侧商用储能装置空白 储能装置的并网运行就相当于给变电站安装了一个大充电宝,具备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可为深圳西部电网提供毫秒级响应。与传统机组相比,该类项目可以快速跟随系统负荷与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变化,及时提供功率支撑,有助于缓解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带来的调频压力。同时还能提供旋转备用、电压调节等多种类型的辅助服务,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目前,我国电网侧储能装置尚未大范围推广,只在江苏省、河南省建成了部分示范工程。潭头站储能装置的送电,弥补了南方电网区域电网侧商用储能装置的空白,为今后南方五省区推广储能装置建设积累了经验。 深圳供电局将继续深入研究电网侧分布式综合能源的规划布局和关键技术,探索多种形式的综合能源项目,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下一步,深圳供电局计划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0兆瓦时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项目”,与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合作,探索电动汽车退役电池在电网侧的回收利用和相应的商业运作模式。(蔡京陶)
  • 《新疆首个新型混合储能示范项目并网运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03
    • 记者从自治区能源局获悉,2024年以来,内蒙古加快规划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紧抓快干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快速增长,全区新增建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708万千瓦,同比增长246%,累计建成装机达到1032万千瓦,是全国首个新型储能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的省区,位居全国第一。据悉,自治区在全面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力争做到“政策优、建设快、运行好”。政策方面,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实施细则(暂行)》,从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合理优化项目布局、健全调度运行机制、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等方面,对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运行和管理提出相关要求。建设方面,组织实施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开展新型储能发展专项行动。运行方面,构建以容量补偿机制为基础,蒙西“容量补偿+现货交易”、蒙东“容量补偿+辅助服务”的储能盈利机制。自治区新型储能项目支持政策叠加效应明显,储能项目实现了充分利用,在平衡电力系统运行和消纳新能源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目前,自治区电化学储能快速发展,同时在建、拟建储能项目还涵盖了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熔岩储热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 自治区将继续积极开展新型储能规划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合理增长,支持新型储能项目参与电力系统运行,以市场化方式发挥新型储能电力保供和系统调节作用。 作为新型储能技术的示范项目,面临多种储能功能耦合、调试高度复杂以及集控高效协同等诸多挑战。该项目充分利用飞轮储能“寿命长”和磷酸铁锂电池“容量大”、超级电容储能充电速度快、大电流放电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特点的技术优势,创新三种储能技术共同完成电力系统一次调频服务,具备参与电网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能力的混合共享储能示范工程,不仅填补了技术应用领域的空白,更为国家能源基地建设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对推动新疆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