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与人员:复旦大学以及中国多机构化学家、分子工程师和材料科学家组成的团队。
研究内容:该团队发现了一种通过注入锂离子载体分子(LiSO2CF3)来恢复锂离子电池充电能力的方法。这种分子由AI筛选,具有低成本、高兼容性,可溶解于电池电解液中且不引发问题。注入后,电池释放少量气体并恢复充电能力。实验表明,该方法将电池寿命从平均1,500次循环提升至12,000次循环。显著延长电池寿命,提升性能并减少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发表期刊:Shu Chen et al, External Li supply reshapes Li deficiency and lifetime limit of batteries, Nature (2025). DOI: 10.1038/s41586-024-0846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