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基因突变可以生产没有生长缺陷的抗旱作物》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12-26
  • 11月8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仅仅在植物的维管组织中改变植物类固醇(即油菜素类固醇)的信号,可以有效地增加抗旱性而不牺牲生长。

    整个北欧和东欧的降雨量减少以及异常的高温已经导致谷物和马铃薯作物以及其他重要作物的巨大损失。因此,日益明显的是,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将需要在干旱条件下具有生产力的植物品种。这是首次提出在不影响转基因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情况下提高抗旱性的成功策略。

    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国际研究小组由西班牙巴塞罗那农业基因组研究中心(CRAG)的Ana Caño-Delgado带领,重点研究一组植物类固醇,即控制植物发育和生长的油菜素类固醇。已知所谓的植物激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导致信号级联,可产生各种效应,如细胞伸长和分裂。以前试图通过改变油菜素类固醇信号传导来推断植物抗旱性的尝试有些成功,然而,由于这些激素对生长的重要影响,总是导致植物变小很多。

    本文研究了广泛用作植物生物学模型生物的小型开花植物拟南芥(thale cress或mouse-ear cress)中不同油菜素类固醇受体的突变。研究人员发现,维管组织中油菜素类固醇受体BRL3的过度表达导致对水分缺乏的抗性增加,而且重要的是,与其他突变体不同,不会导致发育和生长缺陷。

    研究小组还分析了转基因植物中的代谢物,并表明BRL3过表达通过启动机制使植物准备好对干旱条件作出反应,在正常灌溉条件下,过表达BRL3受体的植物在空中和根部产生更多的渗透保护性代谢物(糖和脯氨酸)。然后,当暴露于干旱条件下,这些保护性代谢物迅速积累在根部,从而保护植物免于干燥。

    到目前为止,这一结果只在模型植物中得到证实,然而,该小组目前正致力于将该技术应用于重要作物,例如谷物。这些发现将有助于确保未来的全球粮食安全。这项研究是日益增长的工作的一部分,是寻求开发更健壮的农作物,以更好地抵御气候挑战的潜在灾难性影响。上个月发表的另一篇论文表明,拟南芥中自然发生的表观遗传变异——由修饰的基因表达引起的不涉及底层遗传序列变化的变化——也有助于快速适应性反应。

    现在越来越清楚的是,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需要新的战略组合。也许,基因表达的细微变化可用于生产耐气候作物,而选择性育种可用于生产能够通过表观遗传机制迅速和自然适应环境挑战的作物。

相关报告
  • 《最新发现的基因可助禾本科作物适时进入开花期》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17-11-28
    • 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2017年6月5日报道,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以阻止禾本科作物在适宜的季节到来之前进入花期的基因。这一发现将能够帮助作物育种者和工程师从粮食和能源作物中得到更多收获。 冬天绝非开花的季节,所以很多植物在演化过程中渐渐具备了待雪融后再聚集养分绽放花朵的能力。随着春天来临,气候变暖,日照变长,且发生破坏性霜冻的风险降低,植物便会苏醒开花——这便是春化(vernalization)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寒冷期结束之前植物都不会开花。“许多植物都是在秋季成熟,避免在天气寒冷时开花,有些小麦品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教授瑞克·阿莫西诺(Rick Amasino)表示,“具有这种特性的作物可以充分利用整个春季生长,到秋天成熟。” 最初,此项目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是什么控制着VRN1,使植物不会在秋天或冬季温暖期开花。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来确认影响开花过程的基因。阿莫西诺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丹尼尔·伍兹(Daniel Woods)及其同行通过将一小株名为“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或是紫色短柄草(false purple brome)的地中海植物放入模拟寒冷季节的实验冰箱,经过细致观察与分析,最终了解到,禾本科植物中有一个称为VRN1的基因,该基因通过刺激其他基因组的活动来加速春化过程。与此同时,通过对开花前经历过典型的从冷到暖过渡的二穗短柄草植物的DNA和没有经历这种过渡便开花的植物突变体DNA的比较,研究人员发现RVR1基因的作用在于抑制VRN1。 研究报告第一作者伍兹表示,“对于许多作物品种来说,要弄清楚其复杂过程背后的遗传学原理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使用一株拥有密切关联基因组的小型植物作为模型,以满足春化条件的分子基础,我们发现了一种在冬天到来之前抑制VRN1基因的基因。” 此项目研究人员认为RVR1在其他需要春化的温带禾本科植物中起着相同的作用,这是一个发挥作用极大的基因组。2017年6月5日,该项目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刊上。 伍兹表示,“包括玉米、小麦、燕麦、黑麦和大麦在内的禾本科植物提供了全人类80%以上的热量摄入。某些国家,仅稻米就提供了高达70%的热量。如果把我们直接吃的食物和我们同样依赖的食草动物算在一起的话,很明显,禾本类作物可以决定世界的运转。”同时,阿莫西诺谈到,“虽然新发现的基因可能引起谷物种植者的兴趣,其实这些禾本类作物也是很好的燃料”。 作为生物燃料(如乙醇)生产原料的柳枝稷则无需春化问题,它生长在靠北部的中西部地区,一般在初夏季节开花、生长。“我们认为从二穗短柄草中提取RVR1基因并植入柳枝稷中很有可能延迟柳枝稷的开花,”阿莫西诺表示,“在不同程度上延迟柳枝稷开花可能会影响和提高其产量。” “为何一个品种生长需要16周寒冷期?而另一个品种只需两周的寒冷期?这些品种要适应短的或长的冬季所要求的遗传差异又是什么?”阿莫西诺强调,“禾本类是非常重要的作物,对该类作物开花模型的研究可得到大量的基因活动信息”。阿莫西诺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美国能源部大湖生物能源研究中心(U.S. Department of Energy’s Great Lakes Bioenergy Research Center, GLBRC)的支持。他的实验室与GLBRC的研究人员将继续合作进行适应冬季不同温度和时长的多种类二穗短柄草的研究。 (编译 潘淑春)
  • 《保护植物免受干旱的新发现》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7-02-27
    • 气候变化会带来严重的干旱,威胁着植物生长。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保护植物免受干旱的措施:对植物喷洒一种化合物,诱发作物更加耐旱。他们认为通过确定关键的分子机理,可以使植物减少水分损失。 面对干旱,植物可以诱发自然防御。它们产生一种激素,即脱落酸(ABA),ABA与一种蛋白结合,产生PYL受体,触发一个反应链,关闭叶片的毛孔。这样植物保留了水资源,可以在干旱环境中持续生长。 研究人员认为问题的关键是ABA激素。由于ABA的中度稳定和分子结构的复杂性,ABA不能直接喷洒在田野中。当然可以通过理解激素的作用原理,可以设计一些分子,让它们起到与ABA一样的功用。这个分子还应该是廉价、稳定和环境友好的,农民才可以用它让作物更抗旱。 利用分子动态模拟,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ABA结合PYL受体的分子细节。通过逐帧的模拟显示了如何、在哪里激素结合蛋白,以及引起形变,关闭叶片毛孔。研究人员想确定水稻的这种机制,将开展更加严格的计算和基因学研究以确定这个结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