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 isticzz2022
  • 发布时间:2024-08-28
  •       据报北京8月27日电 (记者王俊岭)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以加强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新兴技术持续演进、行业应用融合发展,亟需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推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了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和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提出到2025年新制定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等目标。

         《指南》围绕促进物联网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强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指导细分行业开展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研制和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先进适用的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和框架,为系统推进物联网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总体思路。

      一是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加快物联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持续提升标准技术水平。面向行业应用需求,协同推进物联网与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标准研制,加速构建规模化、集约化的物联网产业生态。

      二是系统布局,急用先行。统筹推进物联网各类型标准研制,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完善标准工作体系。聚焦物联网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开拓、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需求,加快基础通用、关键技术、测评方法、典型应用等标准研制。

      三是协同推进,开放合作。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势力量,加强跨行业、跨领域工作协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有效衔接。鼓励我国企事业单位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来源:人民网;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人民邮电报

    作者 王晓春;王俊岭

  • 原文来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0828/c1004-40307737.html
相关报告
  • 《四部门发文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高楠
    • 发布时间:2024-07-08
    • 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提出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赋能新型工业化,以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机为目标,完善人工智能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强化全产业链标准工作协同,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指南》明确了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两个建设思路,及基础共性标准、基础支撑标准、关键技术标准、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行业应用标准、安全/治理标准等七个重点方向。 其中,基础共性标准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管理、可持续等标准。基础支撑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数据服务、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计算设备、算力中心、系统软件、开发框架、软硬件协同等标准。关键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机器学习、知识图谱、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智能体、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具身智能等标准。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主要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移动终端、数字人、智能服务等标准。     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主要包括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标准,以及重点行业智能升级标准。行业应用标准方面,将开展智慧城市、科学智算、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领域标准研究。安全/治理标准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领域的安全、治理等标准。在构建人才队伍方面,《指南》鼓励标准化研究机构培养和引进标准化高端人才,加强面向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专题培训;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将标准化人才纳入职业能力评价和激励范围,构建标准化人才梯队。
  •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解读》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yxzhou
    • 发布时间:2018-06-21
    •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产品和服务)》(以下统称《指南》)。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指南》,方便全行业系统了解这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问:出台《指南》是基于何考虑?   答:车联网产业是依托信息通信技术,通过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连接和数据交互,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形成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车联网,有利于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促进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发展,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节省资源、减少污染、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近年来,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关键技术创新不断加快,测试示范区建设初具成效,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初步形成,涉及汽车、信息通信等多个行业发展以及交通运输、车辆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造。为实现充分合作、加强协同,迫切需要建立跨行业、跨领域、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并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指南》,通过强化标准化工作推动车联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业务加快发展。   问:《指南》的整体架构是如何考虑的?   答:在国家法律政策和战略要求的大框架下,充分利用和整合各领域、各部门在车联网标准研究领域的基础和成果,调动各个行业通力合作,共同制定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根据标准化主体对象和行业属性,《指南》分为总体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产品与服务等部分。其中:   总体要求为《指南》第一部分,也是整个《指南》的顶层设计部分。主要是提出车联网产业的整体标准体系结构、建设内容,指导车联网产业标准化总体工作,推动逐步形成统一、协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架构。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主要明确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中定义、分类等基础方向,人机界面、功能安全与评价等通用规范方向,环境感知、决策预警、辅助控制、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产品与技术应用相关标准方向。按照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逻辑结构、产品物理结构相结合的构建方法,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框架定义为“基础”、“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相关标准”四个部分,同时根据各具体标准在内容范围、技术等级上的共性和区别,对四部分作进一步细分,形成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界限清晰的子类。   信息通信标准体系主要面向车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网络和设备、应用服务进行标准体系设计,着力研究LTE-V2X、5G eV2X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支撑车联网应用发展的相关标准化需求和重点方向。车联网产业中涉及信息通信的关键标准,分为感知层(端)、网络层(管)和应用层(云)三个层次,并以共性基础技术和信息通信安全技术为支撑,按照“端—管—云”的方式划分了体系结构。   电子产品与服务标准体系主要针对支撑车联网产业链的汽车电子产品、车载信息系统、车载信息服务和平台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明确车联网电子产品和车载信息服务的标准化发展方向。车联网电子产品与服务包括基础产品、终端、网络、平台与服务等,通过基础产品和终端采集并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并处理行车状态与环境,实现交通信息、导航服务、娱乐信息、安全行驶、在线商务、排放信息、远程控制等方面的车载信息服务。   未来,标准体系将保持动态更新,随着各部分内容的成熟和产业需要,及时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新的内容。   问:《指南》出台经历了哪些过程?   答:2016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会同装备工业司、电子信息司、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信息通信发展司、信息通信管理局、网络安全管理局、无无线电管理局等有关司局,组织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化组织,以及国内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互联网、公安、交通等领域的专家,启动《指南》起草工作。   《指南》分为总体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产品与服务等若干部分,其中智能网联汽车部分已于2017年底印发。经过多次专家研讨、多次征求部内司局和有关部门意见,以及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总体要求、信息通信、电子产品与服务三个部分于2018年6月正式印发。   问:《指南》出台将发挥什么作用?   答:《指南》将充分发挥标准在车联网产业生态环境构建中的顶层设计和基础引领作用,加快共性基础、关键技术、产业急需标准的研究制定,加紧研制自动驾驶及辅助驾驶相关标准、车载电子产品关键技术标准、无线通信关键技术标准、面向车联网产业应用的LTE-V2X和5G eV2X等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设跨行业、跨领域、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满足研发、测试、示范、运行等产业发展需求,为打造具有核心技术、开放协同的车联网产业提供支撑,为自动驾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下一步会有什么工作考虑?   答: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发挥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20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作用,合力推动解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导,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着力突破先进传感器、车载操作系统及中间件、车载智能处理平台、汽车级芯片等关键技术,加强LTE-V2X无线通信技术的覆盖和应用,加快信号灯、交通标识等道路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接口改造,加快建立车联网产业体系,促进自动驾驶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