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视角下的中国科学院科研表现(2019年9月)》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9-18
  • 新一期的ESI数据已经于2019年9月11日发布,最新的数据范围为10年6个月,即覆盖时间段为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本期ESI数据中,共有79所院属机构进入到相关学科的ESI全球前1%行列[1]。(详细名录参见附件“79个机构列表”)

    2所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首次拥有ESI学科

    基于本期ESI数据,我们与上一期2019年7月份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了2所新进入ESI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如表1所示。

    (表1 首次拥有ESI学科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

    拥有ESI学科最多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

    本期ESI数据中,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仍旧分别以22个和17个ESI学科稳居前两位。

    除以上两个机构外,拥有4个(含)以上ESI学科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共计14所,如表2所示。

    (表2 拥有4个(含)及以上ESI学科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

    进入ESI学科前1%阈值内的中国科学院及其院属机构

    从ESI 22个学科的角度来看,进入前1%阈值线的中国科学院机构数量较多的是“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超过20家院属机构在以上5个学科领域均跻身进入全球前1%行列,紧随其后的是“地理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别有15、14、13家机构在该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也表明中国科学院在上述学科领域科研表现相对突出,详情见表3。

    (表3 进入ESI学科前1%阈值内的机构数量)

    6所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的ESI学科较上期

    有所增加

    与2019年7月份数据相比,ESI学科数量有所增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共计6所。如表4所示。

    (表4 新增ESI学科的6所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

    前1‰阈值下的中国科学院的科研表现

    如果说进入ESI作为世界先进水平的话,那么能够进入ESI前1‰可理解为更高水平的发展表现。

    本期拥有ESI前1‰学科的机构数共计13所,与2019年7月份数据相比,增加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所。其中中国科学院与国科大依旧分列前两位,分别拥有16个和7个ESI前1‰学科。

    除以上2个机构外,其余11所院属机构拥有ESI前1‰学科的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拥有前1‰学科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

    发表超过100篇高被引论文的机构

    高被引论文是ESI中按学科领域和出版年统计的被引次数排名前1% 的论文 (Article和Review),表示文章的引文影响力已经位列全球同年度、同学科的前1%。机构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需要发表更多高被引论文来进一步提升机构影响力。在这一期ESI数据中,发表超过100篇高被引论文的机构共计20所。其中,中国科学院以7021篇高被引论文排名第一,而国科大则以1377篇高被引论文紧随其后。如表6所示。

    (表6 发表超过100篇高被引论文的机构)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在ESI学科领域的科研表现》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9-05-15
    • 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在ESI学科领域的科研表现 5月9日,ESI数据库更新了2019年5月最新ESI数据。 每年5月份的ESI更新数据范围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最早一年的数据将不被收录。具体到本次更新,2008年整年的数据将不再被收录。意即本次ESI更新覆盖时间段为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最新的数据范围为10年2个月。这也是2019年第三期的ESI数据。据统计,全球共有5864家科研机构上榜,较三月份数据减少145个。 根据本期ESI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仍然为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全部22个ESI学科的科研机构。其中,共有75个院属机构拥有ESI学科。 拥有ESI前1%学科数量最多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TOP10 在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中,有10个研究所拥有的ESI前1%学科数达到4个或4个以上。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在分子生物与遗传学、临床医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生物与生化、药理学与毒理学以及植物与动物科学的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的行列。 进入ESI学科前1%阈值内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 从ESI 22个学科角度来看,进入前1%阈值线的中国科学院机构数量较多的有工程科学、化学、环境与生态学以及材料科学,超过20所院属机构在以上4个学科领域均跻身进入全球前1%行列,也表明中国科学院在上述4个学科领域科研表现相对更加突出。 各研究所高被引论文统计 高被引论文是ESI中按学科领域和出版年统计的被引次数排名前 1% 的论文(Article和Review),表示文章的引文影响力已经位列全球同年度、同学科的前1%。机构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需要发表更多高被引论文来进一步提升机构影响力。 本文统计了进入ESI学科前1%阈值内75所院属机构的高被引论文情况。其中,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高被引论文最多,有421篇,该研究所拥有2个ESI前1%学科,即材料科学和化学,说明该研究所在这两个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较高。
  •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之表现》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8-21
    • 8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决定资助面上项目18995项、重点项目743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7966项、相关人才计划项目600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5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延续资助)23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960项、部分联合基金项目(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民航联合研究基金和钢铁联合研究基金)235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82项,合计41752项。 据统计,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为1437个单位的所属科研机构提供了资金支持,总金额高达213亿元。其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获资助的项目共计1276个,总金额超8亿元。下表列出了获资助项目超过50个的中国科学院所属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