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Systems支持先进的热控制系统研究》

  • 编译者: 李红艳
  • 发布时间:2025-07-29
  • 3D Systems 是一家行业领先的 3D 打印公司,正在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两个由 NASA 赞助的项目,旨在重新定义太空中的热管理。这些项目解决了可能危及敏感航天器部件的极端温度波动,这是任务失败的主要原因。

    利用其直接金属打印 (DMP) 技术、定制材料和 Oqton 的 3DXpert 软件,3D Systems 正在帮助为卫星和探索性航天器设计下一代热处理系统。

    一个项目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 NASA 格伦研究中心牵头,并与 3D Systems 的应用创新小组合作,专注于钛基热管散热器。这些组件采用嵌入式高温被动热管增材制造,重量减轻 50%,运行温度比当前解决方案高,从而改善了高功率系统中的热辐射。

    第二项计划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美国宇航局格伦领导,通过生产镍钛(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 (SMA) 的首批功能部件之一,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发展。这些散热器在加热时被动展开,无需在太空中使用电机或执行器。SMA 散热器的部署与存放面积之比比比传统解决方案高 6× 倍,这对于立方体卫星和小规模任务来说是一个飞跃。

    传统上,热管需要复杂的制造才能形成内部灯芯结构。在这里,研究团队使用 3DXpert 软件将多孔网络直接嵌入管壁中,并使用 DMP 将其整体打印在钛和镍钛合金中。钛水热管在 230°C 下可靠运行,重量仅为 3 kg/m2,是标准型号重量的一半,符合 NASA 的性能和发射成本基准。

    SMA 散热器提供同样变革性的收益:重量减轻 70%(<6 kg/m2 对 19 kg/m2),部署与存放面积之比为 12×。它们的形状记忆行为使它们能够利用内部流体热量激活,从而实现无驱动部署。

    “我们与 3D Systems 的长期研发合作伙伴关系促成了将 3D 打印用于航空航天应用的开创性研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副教授 Alex Rattner 说。

    3D Systems 已经交付了 2,000 多个结构组件和 200 个目前正在飞行的无源射频部件,硬件已集成到超过 15 颗有源卫星中。

相关报告
  • 《Ambarella,Lumentum和安森美半导体合作开发3D传感平台,以实现访问控制和智能视频安全》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20-01-12
    • 在消费电子展(CES 2020)上,人工智能(AI)视觉芯片公司安霸(Ambarella)今日宣布,其和Lumentum Holdings 公司以及安森美半导体合作研究了一个3D传感平台,用于开发智能门禁系统和智能视频安全产品,如智能视频门铃和门锁。该平台结合了Ambarella的CV25 CVflow AI片上视觉系统(SoC),Lumentum的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技术驱动的结构化光以及安森美半导体的AR0237IR图像传感器。 传统的结构光解决方案需要同时使用红外(IR)相机和单独的红绿蓝(RGB)相机,并且通常需要专用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进行深度处理。这个新平台利用安森美半导体的AR0237 RGB-IR CMOS图像传感器来获取可见图像和可见光红外图像。Ambarella的CV25 CVflow AI片上视觉系统(SoC)支持深度处理、反欺骗算法、3D面部识别算法和视频编码,可显着降低系统复杂性,同时提高性能。 Ambarella的CV25 SoC包括功能强大的图像信号处理器(ISP),支持RGB-IR彩色滤光片阵列和高动态范围(HDR)处理。CV25的CVflow架构提供了动态检测和3D人脸识别所需的计算能力,同时运行多种AI算法来实现很多功能。CV25包括一套安全功能,可防止黑客入侵,包括安全启动,TrustZone和I / O虚拟化。 Lumentum 3D传感产品线管理副总裁Andre Wong博士说:“Lumentum一直致力于将VCSEL技术应用于下一代3D传感产品中,我们很高兴与Ambarella合作,共同中扩展3D感测的新应用。”
  • 《美国大学研究脑力控制无人机:以脑电波通讯》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tengfei
    • 发布时间:2017-11-20
    •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正在研究用大脑操控无人机。 据美国《财富》网站22日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人机界面与控制实验室正在开发一种脑力控制的无人机导航界面,用脑电波来指挥一群无人机工作。 目前的无人机主要通过操纵杆或者手机操控,这意味着一位飞行员只能够同时操控一架无人机。借助脑机接口技术,一位飞行员就能够同时操控多架无人机,让它们形成一个编队,或者让它们分散在不同的飞行路线上。 根据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署(DARPA)提供的项目摘要,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找到人类大脑“感知多代理系统信息”的运行机制,继而从中提取“控制命令”。换句话说,科学家们正在试图建立一个系统,让一个人可以控制一群无人机,并且这些无人机还能接收不同的命令,做出不同的行为。 该项目的负责人Panagiotis Artemiadis介绍,该研究将分为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我们对人类进行训练,以便他们能够想象出这些行为。然后我们训练出一种算法,将这些行为与大脑不同部分的激活联系起来。” Artemiadis认为,开发这套脑力控制系统有着很现实的优势,它可以让一个操作员同时控制多个看似独立的无人机执行不同的任务。大脑操控的无人机能够提升搜索和救援任务,能够比单一无人机更有效的搜索更大区域范围。 譬如,利用无人机同时检查100台风力涡轮机,或者更高效地进行搜索和救援任务;无人机机群或许也能够用于帮助人们扑灭野火,它们能够追踪大火的速度,并且为现场急救员和消防员提供大量的照片和数据,这是目前的技术无法做到的;在大型集会的现场,无人机机群能够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向监管部门发送更广区域范围内的实时视频记录。 Artemiadis称,这种“集群控制”的行动模式是从鸟类和鱼类等自然群体的行为中获得的灵感。“我们可以提取与所期望的集体行为相关的信息,比如以特定的编队飞行,这在普通的人工控制界面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据介绍,按照上述研究,无人机与人将通过脑电波的传送来实现通讯。 “只要有一个集中控制器可以将命令传达给无人机,脑群控制算法甚至可以扩展到同时控制成百上千的无人机。” Artemiadis说道,目前他已经成功完成了同时控制3台无人机的测试。 Artemiadis的无人机研究受到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署和美国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的资金支持。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署认为,脑力控制的无人机编队是相当安全的,它的实现只是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