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气象水文探测无人艇完成自主航行》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发布时间:2017-11-06
  • 中国气象报记者简菊芳报道 近日,经改造后的海洋气象水文探测太阳能无人艇在厦门附近海域至台湾海峡开展了一次海上探测试验。数据显示,此次试验探测数据获取率达92%,其获得的气温、气压、海温、风等数据与台湾海峡附近的浮标探测数据基本吻合。此举标志着智能化海洋气象探测的开始,也是气象探测由近海向远洋延伸的重要起点。

      据悉,这是一次无人艇自主往返的航行,实现了海上探测的完全自动化,且航线偏差小于6米。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专家马舒庆介绍,此次为第二期探测试验,改进后的无人艇实现了其设计的全部功能,于试验当天13时15分准确到达目标航点,其到达航点的偏差不到10米,随即转向180度返航。

      今年4月,受厦门市气象局邀请,气象探测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大气所、漳州市气象局等单位在漳州东山海域联合开展太阳能无人艇海洋气象水文探测试验。无人艇进行了第一期自动航行、自动探测、自动定位以及通过卫星链路远程操控无人艇、收集显示探测数据的试验。这是一次从近岸走向远海的准备性试验,验证了无人艇探测和航行的功能。

      据悉,该无人艇由中国科学院设计,是具有自动部署、自动探测、自动传输探测数据、自动回收功能的智能化移动探测平台,可以灵活、机动地在海洋上移动观测,也可以部署到现有监测设施所不能及的指定海域像锚系浮标一样定点观测,进行气象要素和海洋环境要素的监测,例如台风或海雾等海洋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可获取所处海域的实况画面,为气象预报预测提供加密和特定的监测资料与信息,能够及时掌握突发性天气或海洋环境事件,为政府相关部门的防灾减灾指挥调度与应急处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信息源。

相关报告
  •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2-03-01
    •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共同主办。本刊创刊于1984年,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二级科技类期刊。本刊为季刊,国际标准16开本,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6-009X,国内统一刊号 CN 22-1135/TH,现已纳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源自于气象水文海洋仪器行业,服务于气象水文海洋仪器行业,30多年来,它伴随着气象水文海洋仪器行业的发展而成长,同时也促进着气象水文海洋仪器行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在气象水文海洋的探测及环境控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尤其受到军队及相关大专院校读者合作者的欢迎,逐渐形成了较好的品牌效应,其学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国内专业学科领域中的综合评价指标也在逐年提高,是一本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科技类期刊,2008年获得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奖。   本刊面向从事气象水文海洋及其相关行业的科研技术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主要刊登气象水文海洋探测技术研究、仪器设备的开发研制及其在环保、监测、地质、军队、民航、质量检测当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评论、报道及译文等。   主要栏目设置:综述、设计与应用、分析与探讨、检验方法、仪器与设备、维护与维修、防雷技术、信息技术、行业报道等。
  • 《气象探测中心高质量实施“观测试验计划”》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4-01-17
    • 据中国气象报社报道,2023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探测中心”)组织开展2023年观测试验项目验收会,本次共验收38项观测试验项目,今年共计完成验收49项观测试验。 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的指导下,探测中心制定了2023年“观测试验计划”,聚焦业务需求和雷达、生态、海洋、补短板等工程建设设备需求,牵头组织开展多平台综合协同、新观测装备技术和方法业务应用、业务在用装备比对改进等三大类68项观测试验,25个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和近20个业务观测站参与相关工作。经初步统计,通过2023年“观测试验计划”的组织实施,探测中心共推出设备功能需求书8部、标准规范22部、发表科技论文13篇、申报知识产权(专利、软著作权等)27项、编制技术报告71篇。其中能见度激光雷达、轨道式植被观测仪等设备性能试验为海洋二期、站网等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大城市观测应用示范试验推出的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及中心级软件平台已在杭州、福州两个大城市实现示范应用;海燕号气探型高空大型无人机和北斗智能平漂探空系统开展多台风背景下的机动协同观测试验,获取台风“苏拉”“海葵”的观测资料,并实时提供给预报部门开展模式同化应用,同化数据对“苏拉”“海葵”等路径和风雨影响预报起明显改善作用。 【拓展阅读】“观测试验计划”开展4年来,共实施试验117项,推出设备功能需求书41部(进入业务应用新型设备超20类)、标准规范42部、发表科技论文120篇、申报知识产权(专利、软著作权等)92项、编制技术报告160篇,试验成果中试、转化、业务应用近40项。下一步,探测中心将以“观测试验计划”作为提升科技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持续规范开展“观测试验计划”,完善试验验证体系,带动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人才培养,助力气象观测业务高质量发展。